河朔访古记
1363年葛逻禄乃贤所撰书籍
《河朔访古记》是中国元代记录和考订古代遗迹、碑刻的著作。至正二十三年(1363)成书。为入仕中国的色目人葛逻禄迺贤所撰。共16卷。是作者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各地考察古代城郭、宫苑、寺观、陵墓,搜求古代名碑,结合文献考订后写成。明初曾收入《永乐大典》,后即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大典中辑出130余条,编成3卷;现存132条。该书突破宋以后金石学家闭门考订铭刻文字的学风,注重实地调查,是中国考古学史上比较重要的著作。
作者简介
葛逻禄乃贤(清人译作郭罗洛纳新,生卒年不详),字商易。色目人。其先世居金山之西(今阿尔泰山西巴尔喀什湖一带),元初来中原为官。乃贤先居住在南阳市,后定居浙江县,曾任浙东东湖书院山长,后被推荐为翰林,担任国史院编修官,擅长诗词,著有《金石集》等。
书籍简介
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作者从浙江省出发,渡过淮河,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各地寻访古迹。历尽齐、鲁、陈、蔡、晋、魏、燕、、赵的古遗址。凭吊山川人物,搜集文献故事,考订金宋疆场,尤其注重对古代城廓、宫苑、寺观、陵墓等遗迹的考察,搜求古刻名碑,并结合实地调查,寻访故老旧家的流风遗俗,核验图籍地志等文献,加以考订,终于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编就《河朔访古记》一书。此书突破了自宋代以来金石学家专门局限于考订铭刻文字的学风,而是十分注重考古遗迹的实地调查,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一部较重要的著作。
明初修《永乐大典》时,此书已佚而不传,只有零星记载。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三十余条,厘定为三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二卷),由武英殿聚珍版印行。现存本子中属常山郡的六十条辑为上卷,属魏郡的四十三条辑为中卷,属河南郡的二十九条辑为下卷。共一百三十二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共辑一百三十四条)。书中并无序中所言编者“感触兴怀、慷慨激烈”而写成的诗篇。除《四库全书》外,《守山阁丛书·史部》也收了《河朔访古记》,为金山钱熙祚(锡之)的校本。
四库提要记载
《河朔访古记》·二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亦不云谁作。考元刘仁本羽庭集》有是书序曰:“今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葛逻禄乃贤易之,自其先世徙居鄞。至正五年,挈行李,出浙渡淮,溯大河而济。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吊古山川、城郭、邱陵、宫室、王霸人物、衣冠文献、陈迹故事,暨近代金宋战争疆场更变者。或得於图经地志,或闻诸故老旧家,流风遗俗,一皆考订。夜还旅邸,笔之於书。又以其感触兴怀,慷慨激烈,成诗歌者继之,总而名曰《河朔访古记》,凡一十六卷”云云。则此书实为纳新作,焦氏考之未审。序称十六卷,焦氏作十二卷,亦误也。纳新族出西北郭啰禄,因以为氏。郭啰洛者,以《钦定西域图志》考之,即今塔城市也。元时色目诸人,散处天下,故纳新寓居南阳市,后移於宁波市。初辟为浙东东湖书院山长,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失里军事,卒於军。所著《金台集》,尚有刊本,惟此书久轶。今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惟一百三十四条,所纪皆在真定、河南省境内,而其馀不存。又仁本所称继以诗歌者,亦不复可见。然据今所存诸条,其山川古迹,多向来地志所未详。而金石遗文,言之尤悉,皆可以为考证之助。谨汇而编之,核其道里疆界,各以类从。真定路为一卷,河南路为一卷,仍录刘仁本原序冠之。虽残阙之馀,十存一二,而崖略宛在,条理可寻,讲舆地之学者犹可多所取资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四库提要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