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
上海文学执行主编
金宇澄,原名金舒舒,1952年12月18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黎里,作家、《上海文学》执行主编。
金宇澄早年赴东北地区务农,1985年开始写作,并在《萌芽》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失去的河流》;1986年,《上海文学》发表了金宇澄的《风中鸟》。1988年,其任《上海文学》小说编辑。1990年至1993年期间,金宇澄在《收获》杂志先后发表了《欲望》《轻寒》《不死鸟的传说》等作品。1994年,金宇澄通过百家出版社集结出版首部中短篇小说集《迷夜》;1996年,金宇澄主编的《漂泊在红海洋——我的大串联》由台湾时报出版社发布。2003年,其主编的作品《城市地图》出版。
2006年,金宇澄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其在《收获》杂志发表了《繁花》,该小说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13年中国好书第一名,2013年,《繁花》获得了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以及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2016年12月,金宇澄出版非虚构作品《回望》。2018年8月,金宇澄出版非虚构作品《碗》。2019年,金宇澄的作品《繁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金宇澄是“施耐庵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上海青年文学奖”,2018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类首奖等奖项的得主。
人物经历
1952年12月8日,金宇澄生于上海。1969年7月,16岁的金宇澄和哥哥一起去了东北地区务农。兄弟俩下乡的地点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嫩江农场,金宇澄待了7年,直到1976年才返回上海。
1985年,金宇澄在《萌芽》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失去的河流》。次年他的《方岛》在《萌芽》发表。凭借《失去的河流》和《方岛》连获两届《萌芽》小说奖,金宇澄因此获得机会,进入上海作家协会办的第一期青年创作班学习,作为文学新人进行集中培养。
1986年,《上海文学》发表了金宇澄的《风中鸟》。1988年,其作品《风中鸟》获得《上海文学》小说奖,同年起,金宇澄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90年至1993年期间,金宇澄在《收获》杂志先后发表了《欲望》《轻寒》《不死鸟的传说》等作品。1994年,金宇澄通过百家出版社集结出版首部中短篇小说集《迷夜》;1996年,金宇澄主编的《漂泊在红海洋——我的大串联》由台湾时报出版社发布。2003年,其主编的作品《城市地图》出版。2006年,金宇澄通过文汇出版社出版随笔集《洗牌年代》;同年,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1年5月10日中午,金宇澄在刚刚注册的上海弄堂网文字域论坛,化名“独上阁楼”发了一篇《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的帖子;由于读者的热烈回应,其接连写了5个月,保存下来,暂名《上海阿宝》。2012年,在《钟山》杂志发表非虚构创作的散文《碗——死亡笔记》。2012年8月,《收获》杂志长篇专号问世,金宇澄的《上海阿宝》更名为《繁花》。该小说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13年中国好书第一名,被赞誉为史上最好上海小说之一,甚至被拿来与张爱玲的作品和《红楼梦》相比。2013年,《繁花》获得了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以及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
2013年,金宇澄的父亲去世,他以第一人称改动了1990年代曾写过一篇关于父母亲的文章,最后发表于2014年的《生活月刊》,题为《一切已归于平静》。2015年8月,其凭借小说《繁花》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同年,修订版的《洗牌年代》发表;其关于故乡和父母的回忆写成的《火鸟——时光对照录》,刊于2015年第五期的《收获》杂志。2016年,金宇澄出版非虚构作品《回望》,以母亲父亲的经历为故事主线,可以看到金宇澄的父母早年参加革命,经历了革命的严酷整肃,家世颇为坎坷。
2018年,金宇澄的《方岛》《轻寒》《》由世纪文景出版;并获得2018年台北书展大奖。同年9月,《繁花》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2019年3月30日,金宇澄应邀在新加坡开展了专题讲座,话题是《繁花》之后他的思考和他的新天地。同年9月,《繁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2年7月,金宇澄的首个美术展《景象》在上海chik11美术馆亮相。同月,金宇澄和陆元敏双人展览“此河旧影:从繁花到苏州河”在尚艺画廊(HarmonyArtGallery)展出。
2023年12月27日,由小说《繁花》改编的电视剧《繁花》在腾讯视频播出。
人物作品
小说
散文
随笔集
主编作品
荣誉奖项
创作特点
金宇澄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话本小说的写法,他自称是一个地位很低的“说书人”,这种写法使金宇澄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别样的艺术特点。在长篇小说《繁花》中,整部小说几乎全由闲谈、闲聊和对话组成,纵观全书,大部分的情节推进都不是采取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通过旁人的对聊间接牵连出来,在数目巨大的对聊和事体中,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关于上海市井生活风情和人物跌宕命运的网。
金宇澄早期的小说创作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喜欢探索多种叙事的可能,同时一定程度上以一种近似“反小说”的形式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模糊化处理,弱化“塑造”。早期作品中,金宇澄处理情节人物的方法是使之符号化。金宇澄的早期创作虽然刻意不注重塑造,但这些人物的出现和消失,均明确地服务于作者所想表达的主旨意蕴、言外之意。中篇小说《轻寒》中,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可以说人物从来就不为金宇澄所关心,他们在他的小说中居于次要地位。到了小说《繁花》,这种“塑造的消失”达到高峰。中断小说创作的20年,使得金宇澄在创作上有了更为老练的蜕变。在《繁花》的对话过程中,金宇澄采取了“记录”的方式,不说教,不主张,人物心里想什么,计较什么,均不做直接描述,而是隐藏在数量庞大、密集出现的对聊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对聊、动作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塑造”的弱化甚至消失,代表着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不说教”的写作追求,把更广阔的评判空间、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这也是金宇澄作为写作者对文本的一种突破及探索。在金宇澄早期的创作实践中,对于方言写作很早就体现出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金宇澄制造的“悬疑”固然是吸引读者的手段,但疑窦丛生终不可解的处理方式更贯彻了作者独具深意的叙事观念。他喜欢用参差错落的笔法书写同一题材,这类似《诗经》的“复沓”,重复中夹杂着“变奏”。金宇澄的小说都自配插图,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叙事,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图文之间的“互文性”效果,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这种图文并茂的小说创作形式,表明作者有极强的“造型”能力,一个生命,一件事情,一个过程,能用文字写出来的,也能用线条和色彩画出来,但图文之间不是简单变换一下呈现方式的“翻译”关系,很多时候,插图更像作者标下的“着重号”,承担了许多溢出言外的表意功能。
金宇澄热衷于“洗牌”式的“重述”与“改写”,不断地回望过去,凝视历史,从多角度多侧面打量世道人心,不断对固有的记忆提出疑义,不断逼近“存在”的本真状态。
个人生活
金宇澄的父亲是苏州吴江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解放后,父亲成为上海的干部,居住在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的新式里弄。金宇澄是家里第二个孩子,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1969年7月,16岁的金宇澄和哥哥一起去了东北务农,妹妹留在上海工厂上班。兄弟俩下乡的地点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嫩江农场,金宇澄待了7年,直到1976年才返回上海。在黑龙江的七年,金宇澄种玉米、大豆;农闲时,做泥瓦匠,盖房,砌石头墙,砌火炕、火墙,出窑,掏井,补缸,做豆腐、粉条,给农场养马。成为作家之前,金宇澄曾是农民、泥瓦匠、马夫、工人、职员。不写小说的日子,金宇澄过得清闲适宜。每周去单位上三天班,看稿子给作者打电话,和文学圈的朋友吃吃饭;不上班的日子,也赶赶生活中朋友发起的饭局。
人物评价
“说到上海叙事,自有白话小说盛行以来,一直到金宇澄的《繁花》横空出世,大约有四位作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他们分别是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以及金宇澄。”(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评)
金宇澄的写作,让小说回到它初期的生产样态。金宇澄的所有表达都极为松弛,但又无比精确,一个表征是,他的小说中,很少使用“的”。写上海的作品往往满眼都是“的”,因为要说清楚上海必须使用很多形容词。金宇澄的上海和他的写作之间不需要“的”,这是生活对他的馈赠,体现在作品中,就是独一无二的品质。第一次,上海找到了不需要形容词没有一点点隔阂的代言人。(专栏作者毛尖评)
金宇澄的小说以丰富的感觉思维、薄弱的理性把握创造出一种文字意境,迷离在黑暗中,“迷夜”,像是金宇澄小说的一种模式,他看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层面的、有距离的观望姿态。(作家周佩红评)
从《繁花》到《方岛》《轻寒》《》,金宇澄向读者证明了细节的魅力和伟力,他让我们相信:谁追上了“细节的神灵”,谁就触到了开启“真相”的按钮。(中国艺术报评)
经由金宇澄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评)
金宇澄从乡土文学的经验中回避开来,在都市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找到了一条弥合的道路。(和讯新闻评)
参考资料
金宇澄 Yucheng Jin.豆瓣电影.2023-12-27
作家简介:金宇澄.上海作家网.2023-12-27
金宇澄获奖感言.中国作家网.2023-12-27
破局者:金宇澄和他的《繁花》.中国作家网.2023-12-27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网.2023-12-27
金宇澄 Yucheng Jin.豆瓣.2023-12-27
.豆瓣读书.2024-01-13
繁花.豆瓣读书.2023-12-29
方岛.豆瓣.2023-12-30
洗牌年代.豆瓣读书.2023-12-29
洗牌年代.豆瓣读书.2023-12-29
..2023-12-27
金宇澄:《繁花》不只看到上海.央广网江西频道.2024-07-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作品
小说
散文
随笔集
主编作品
荣誉奖项
创作特点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