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杂志。由
巴金、
靳以创办。《收获》以坚持纯文学为立场,以刊登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主管单位为上海市作家协会。
《收获》从1957年创刊以来,经历了两度停刊、两度复刊,形成了其发展的三个阶段。1960年5月,由于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遇到经济困难,出现纸张供应紧张等现实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决定暂时停办《收获》。这是《收获》的第一个阶段,共发行了18期。直到1964年初《收获》才重新面世。1966年由于“文革”的发生,《收获》只坚持了两期就被迫停刊了。这是《收获》的第二个阶段,一共出版了14期。从1979年复刊一直到2012年,是《收获》的第三阶段。
1997年《收获》获得首届"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1999年获得首届中国期刊奖。四年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4年,《收获》以翔实的资料和市场影响力,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并在三年后又获上海市著名商标认定。2008年,获得首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2017年,《收获》荣获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
《收获》创刊号上首篇作品是
鲁迅未发表过的一篇讲稿《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另有
老舍的三幕话剧剧本《
茶馆》、
柯灵的电影剧本《不夜城》、
艾芜反映工业题材的长篇《百炼成钢》(一、二期连载)、
康濯的长篇《
水滴石穿》等作品。《收获》被誉为“五十年中国文学的剪影”。
发展沿革
创刊阶段
1957年7月24日,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杂志创刊,主要刊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篇幅为16开,318页,文字容量70万。次年,《收获》杂志将篇幅页数改为320页。
休刊复刊
1959年11月7日,《收获》主编
靳以去世。其杂志具体工作负责人为罗荪和萧岱。次年,《收获》因"自然灾害"导致纸张缺乏,只出版了上半年的三期就宣布停刊。这是第一个阶段的《收获》,一共出版了18期。
1964年1月,《收获》复刊,
巴金任主编,隶属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管理。1964年第4期,《收获》篇幅增加,改为256页,约50万字。由收获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1965年第1期开始,《收获》改为收获社出版。次年5月,"文革"开始,《收获》第二次停刊。1966年8月,《收获》负责人叶以群受迫害跳楼自杀,
魏金枝在1972年12月去世。第二阶段的《收获》一共出版了14期。
1978年7月,《收获》开始筹备第二次复刊。次年1月,出版了《收获》1979年第1期。复刊后的《收获》双月刊篇幅为,256页,约45万字,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使用统一书号。第4期开始由上海邮局报刊发行处发行,代号4-7。同年第1期《收获》刊发了
周而复的长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陈东白尘的电影剧本《大风歌》,
彭宁、何孔、周宋戈的电影剧本《
瞬间》,
刘心武的短篇《等待决定》,郭小川的诗歌遗作《严厉的爱》,茅盾和荒煤的评论,
巴金、
沙汀的创作回忆录,还有
老舍的的遗作《我怎样写骆驼祥子》等作品。
稳定发展
1980年,在第一届全国中篇小说评选(1979-1980年度)中,其《收获》刊载的
谌容《
人到中年》与
张一弓《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得该评选
一等奖。1985年3月,萧岱、
李小林被任命为《收获》副主编。1986年第1期,《收获》从
上海文艺出版社收回出版权,由《收获》杂志社编辑并出版。同年开始,《收获》杂志自负盈亏,不刊广告,不刊软性广告的批没告文学,没有赞助,没有后援会和理事会,仅凭一本杂志,以独持的艺术品位在市场中寻找生存空间。
1987年第6期至1988年第1期,《收获》特辟专栏刊发全国老中青三代数十位作家的信和题词,来纪念创刊三十周年,
巴金撰写了《收获创刊三十年》。在上海召开纪念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1987年第5期《收获》,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期刊物,系青年作家家专号。经李小林同意和支持,由程永新负责,集束刊发了先锋文学的作品,其中有马原的长篇《上下都很平坦》,中篇有洪峰的《极地之侧》、
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
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鲁一玮的《寻找童话》。《实验文体》栏目刊发的是
孙甘露的《信的更之函》,并刊发了实验戏剧家张献的话剧剧本《
屋里的猫头鹰》,短篇小说为
色波的《圆形日子》、乐陵的《门门门》。散文为李彬勇的《远景及近景》。1987年第6期,继续刊发了
余华的中篇《一九八六年》、
格非的中中篇《迷舟》。
1988年5月14日,副主编萧岱去世。1988年第6期,《收获》再次推出青年作家专号,中篇有
史铁生的《
一种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苏童的《
罂粟之家》、
孙甘露的《请女人猜谜》、马原的《死亡的诗意》、
余华的《
难逃劫数》、
赵伯涛的《传奇:永不熄灭》、
潘军的《南方的情绪》。短篇小说有
格非的《青黄》、扎西达娃的《悬岩之光》、
皮皮的《异邦》,还有张献的剧本《时装街》。
1995年2月,
李小林任《收获》常务副主编,肖元敏任副主编。1997年,《收获》获得首届"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1999年,《收获》获得了首届中国期刊奖。2000年1月,程永新任《收获》副主编。同年10月16日,为纪念《收获》创刊四十五周年,举办了"收获在金秋"小说朗读酒会,出席的作家有
贾平凹、
余华、
苏童、
毕飞宇、
李洱、
朱文颖、
叶弥、
李修文、
安妮宝贝及
上海市的作家们。同年10月17日,《收获》在新世界读书俱乐部举办"走向新世纪小说研讨会",晚上在
复旦大学举办"面对面:作家·《收获》·复旦学子"对谈会。
2001年3月,《收获》与
云南人民出版社合作推出"金收获丛书"。2001年6月,首次推出"收获长篇小说专号"。篇幅为16开,304页。刊登四部长篇小说:《
生死约会》(
洪峰)、《青春狂》(
柯云路)、《
一个人的微湖闸》(
魏微)、《
群居的甲虫》(
潘无依)。次年《收获》荣获全国双百期刊奖。2003年,《收获》获得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次年,《收获》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5年10月17日,《收获》主编
巴金先生去世,享年101岁。2005年12月,
李小林任《收获》主编,
肖元敏任常务副主编,
程永新任副主编。同年《收获》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7年,《收获》以第4期、第5期、第6期的作品专号,纪念创刊五十周年。2008年,李小林任《收获》主编,
肖元敏任执行主编,程永新任副主编。同年,《收获》获得首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2009年12月,李小林任《收获》主编,肖元敏、
程永新任执行主编,钟红明任副主编。2011年,李小林任《收获》杂志社社长,肖元敏、程永新任执行主编,钟红明任副主编,王彪任副社长。同年《收获》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6年
李小林任《收获》名誉主编。程永新任《收获》主编,钟红明、王彪任副主编。2017年,《收获》获得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同年《收获》主编程永新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8年3月,《收获》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2019年,在五四运动100周年,《收获》特辟“锦瑟华年”专栏,邀请专家撰稿,从各个侧面重新解读与研讨五四运动的影响。
2021年,《收获》正式推出了自己的App。次年7月5日,著名文学期刊《收获》开始在上海举办文学特展,庆祝创刊65周年。2023年5月,围绕“收获文学榜”开展的“收获65周年庆典暨收获系列新书首发典礼”在上海举办,
莫言、
余华、
苏童、
毕飞宇等近70位中国当代作家来到现场,被誉为“中国顶级文学盛会”。两小时现场直播,引来逾百万读者观看,
抖音直播间当天显示379万人次在线,登上同城热点榜TOP8,其他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达到104万。2024年2月28日晚8时,作家余华、苏童,《收获》主编
程永新三人现身
董宇辉的“与辉同行”直播间畅聊文学。28日晚10点30分许,《收获》杂志的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6.3万套,《收获2024长篇小说》季刊卖出1.2万套,成交金额超过1240万元。
机构治理
主要管理
参考资料
发表作品
仅列举部分,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其他媒体形式
参考资料
知名人物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28日,作家
余华、
苏童与《收获》主编
程永新聚首
董宇辉直播间,一起畅聊《收获》杂志与当代文学写作之间的故事。直播结束时,程永新在接受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到,其实自己对直播销售的数据并没有特别高的期待,这并不是说对刊物本身没有信心,而是这场直播带货的目的是在于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把真正的好的文学送到读者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