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仙(1933年2月-2023年11月18日),原名蒋珊,曾用名钱云仙,江苏常熟人,评弹表演艺术家。曾任上海市长征评弹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曲协副主席。擅长单档说唱,多调多用,被誉为“什锦唱腔”,善于模仿各地方言与说唱艺术。代表作为由民国鸳蝴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评弹《
啼笑因缘》。
蒋云仙在14岁时进入苏州钱家班学艺。18岁,蒋云仙重投姚荫梅为师,学习长篇评弹作品《啼笑因缘》。她在弹词音乐运用上大胆尝试多调多用的唱法。20世纪80年代,《啼笑因缘》等评弹节目在上海及各地电台、电视台重播,引发热潮。1986年,蒋云仙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第7届“
贝尔托·布莱希特戏剧国际研讨会”,在会上表演评弹,将苏州评弹推向世界。2002年7月,蒋云仙应邀参加中美文化交流会,并在汉学家白素贞陪同下到提摩达大学讲学。
蒋云仙于1933年2月出生,苏州常熟人。5岁丧母,7岁进红梅小学读书,毕业后又入当地淑琴女中就读。云仙从小聪慧,读书勤奋,10岁时荣获全县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平时喜爱校园文艺活动,曾梦想长大当一名电影明星。然而,她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因家贫而被迫中途辍学。
1951年,蒋云仙拜弹词名家
姚荫梅先生为师,潜心学习姚版《啼笑因缘》;蒋云仙跟随姚荫梅学习,得到了姚师的自编脚本和一身好本领。她听一遍姚师的书后,能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表演时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蒋云仙被赞誉为“活的录音机。”1952年,她加入“新评弹实验第二组”,与组长
祝逸亭拼档说《刘巧团圆》《方珍珠》等新书,参与排演《王千金祭夫》《聊斋》等中篇作品。
蒋云仙在十年浩劫期间被迫离开书坛,不许说书,只能发配糖果厂包装糖。然而,在文革后,她重登书台。她自编自演长篇《野火春风斗古城》受到欢迎,演唱短篇《将心比心》获得文化部表等奖。姚荫梅晚年时,希望蒋云仙能收下弟子,把《啼突因缘》传下去。蒋云仙尊重姚师教导,八十年代起即致力于培养下一代。大弟子魏含玉、侯小荷赴港演出前,蒋云仙倾注了她的全力,对其弟子从早晨至深夜悉心调教,使二位弟子赴港演出能顺利进行。蒋云仙还新培养了弟子盛小云、王瑾。盛小云嗓音亮丽,其表演的单档说唱《啼笑因缘》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
随着改革开放,蒋云仙说书的空间也发展了。1986年蒋云仙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
贝尔托·布莱希特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作示范表演,一段《逛天桥》把27国的专家学者乐坏,戏剧大师
黄佐临赞赏不已地说:“蒋云仙把弹词推向国际学术论坛,是要载入史册的。”蒋云仙曾于1996年去
新西兰讲学,在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讲课,受到留学生和华人学者的好评。1997年去
温哥华,1998年去
多伦多,1999年去美国纽约说书,受到书迷们的热烈欢迎。在美国她还被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蒋云仙以她的演绎技巧和人物塑造,赢得了国内外听众的广泛赞誉。她的表演生涯始于乡村的小茶馆,但她的才华和努力使她在美国纽约等国际大都市也赢得了声誉。蒋云仙的说书技艺在国内享有盛名,她的表演充满了情感和细腻的描绘,使听众能够深入理解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在国际舞台上,她的表演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蒋云仙在说书艺术上的成就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也勇于创新,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开启了新的方向。她的表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活洞察力,是对已故师长姚师的一种敬意和缅怀。在表演中,蒋云仙常常与弟子们同台演出,他们的共同表演不仅展示了蒋云仙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弟子们的才华和成就。当看到师徒同台表演,蒋云仙感到由衷的欣慰。
蒋云仙因感染新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8日上午在
多伦多逝世。
1997年,蒋云仙应邀到
加拿大演出,与移居多伦多的评话大师
唐耿良合作。两人相识于五十年代,但并无深交。此次合作演出后,互相切磋技艺,逐渐熟悉。唐耿良的夫人去世后,两人因相似的经历结成黄昏恋。一年多后,他们在多伦多结婚。结婚后,唐耿良和蒋云仙在国际艺坛上十分活跃。1999年,他们受邀到
纽约演出,得到了400多名评弹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以及上海联谊会主席等都到场观赏,并为他们颁发了“终身艺术成就奖”。蒋云仙表演了“旧货摊”,
唐耿良表演了《草船借箭》。
1996年蒋云仙去
新西兰讲学,在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讲课,受到留学生和华人学者的好评。1997年去
温哥华,1998年去
多伦多,1999年去美国纽约说书,受到书迷们的热烈欢迎。
2002年7月,蒋云仙应邀参加由大提琴家
马友友倡导的“丝绸之路”中美文化交流会,并在汉学家白素贞陪同下到提摩达大学讲学。随后她在纽约探亲访友时,受到评弹迷们的热烈欢迎,并举行了蒋云仙评弹会知音演唱会。她表示将继续在美加地区讲学,并将去台湾的
东吴大学、交通大学以普通话方式教授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