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堡镇,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
永昌县县,地处金昌市区与永昌县城之间的中心地带,位于永昌县北部,距县城20千米,
平均海拔1726米,镇域总面积6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938亩。截至2021年3月,河西堡镇辖12个村,101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居委会。根据第七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普查河西堡镇共有常住人口37856人。
河西堡镇是由古堡得名,1950年设河西堡乡,1961年改为河西堡公社,1983年又改为乡,1985年建镇并沿用至今。河西堡镇是
金昌市计划单列镇、
甘肃省发展改革试点镇、甘肃省第一工业大镇。2012年,设立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堡
工业园区管委会,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作为
河西走廊“工业第一镇”,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河西堡镇就有六七十家国有企业、400多家乡镇企业。经过几十多年的发展,到了2019年,在金昌电投、金化集团、金铁集团、金泥集团、瓮福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下,孕育了大中小企业225家,其中工业企业126家。河西堡镇矿产资源丰富,镇域内有煤、铁、铜、、
膨润土、
花岗石、
碳酸钙、盐、
陶土、
白云石、
水晶、石、磷、
玛瑙等10多种矿产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的煤化工、硫磷化工、
氯碱化工、化工、精细化工等循环产业链条。2020年,河西堡镇财政总收入33719.4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4486.5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18745.9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38.99万元,其他收入447.99万元。
建置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宁远乡。
1949年9月,属宁远区。
1958年9月,改三堡公社;同年11月,并入金川公社。
1961年6月,撤销金川公社,改设河西堡公社。
1983年1月,设河西堡镇。
1983年6月,政社分设,设河西堡乡,河西堡镇与河西保乡、河西堡公社同时并存。
1985年8月,河西堡乡并入河西堡镇;同年10月,撤销公社。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河西堡镇下6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车站路社区、玉河路社区、水河路社区、昌河路社区、银河路社区、金河社区、河西堡村、沙窝村、鸳鸯池村、河东堡村、西庄子村、下洼子村、宗家庄村、黄家泉村、寺门村、上三庄村、青山堡村、大寨子村。
截至2020年6月,河西堡镇下辖7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西堡镇地处
永昌县北部,东与水源镇接壤,南与六坝乡、东寨镇、城关镇相连,西与红山窑乡毗邻,北接金川区
宁远堡镇,距县城16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西堡镇境内地处
武当山与
龙首山之间,地形起伏,层峦叠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坡度1%—2%,境内最高峰位于青山大顶,海拔2363米;最低点位于青山堡村海拔1684米。
气候特征
河西堡镇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6.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9.6℃,无霜期年平均136—150天,年平均降水量178.5毫米。
水文
河西堡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
金川河,经金川峡水库后入境,长23.2千米。
自然灾害
河西堡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旱灾、水灾、冰雹、
霜冻等,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98年,持续五个月无
降水,造成2788亩小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最重一次水灾发生在1995年8月30日,宗家庄等地部分村、社受灾,经济损失312.8万元。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河西堡镇境内主要矿藏资源主要有铁、
膨润土、
花岗石等,其中
铁矿储量2043万吨,年开采量50万吨。
人口
河西堡镇总人口近4.8万人,
镇区常住人口4.3万人,城镇化率78%。
截至2018年末,河西堡镇有
户籍人口48307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西堡镇常住人口为37856人。
经济
2011年,河西堡镇财政总收入5023万元,比上年增加1719万元,比上年增长52%,有5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2011年,河西堡镇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3.7万亩,人均0.8亩,实现农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啤酒
大麦为主,粮食播种面积2.7万亩,产量1万吨,其中小麦0.8万吨,大麦0.1万吨,玉米0.1万吨,主要
经济作物有蔬菜、中药材,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0.8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0.8万吨。
2011年,河西堡镇工业以化工、能源、建材、治金为主;工业企业215家,职工5879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8亿元,
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商业网点1410个,职工2115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0.1亿元。
2018年,河西堡镇有工业企业146个,
规模以上企业有2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交通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河西堡镇有幼儿园8所,小学4所,初中2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河西堡镇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8个,藏书3万余册,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河西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42个,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5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河西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17户人数3223人;城市
医疗救助63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1户,人数95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人,敬老院1家,床位30张,供养农村五保人员26人,城市社区服务中心6个,服务站6个,参加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1.2万人,参保率98%。
政治
总体思路
以
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
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
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河西堡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现有基础上要切实研究解决合理划分社区、干部配备、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办公经费、办公用房以及理顺体制和明确社区居委会职、权、责等问题,使社区建设达到“十有”目标,即: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用房、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有一个20平方米以上的警务室、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党员活动室、有一个规范的寄托所、有一个布局合理的社区医疗站、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洁绿美净健身休闲场所、有一个高标准的宣传橱窗、有一支文艺宣传队、有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同时,总结推广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努力推进文明社区建设的步伐,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力争建成6个镇级文明社区,3个县级文明社区、2—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社区。以拓展
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增加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建成1—2个经济文化繁荣、环境舒适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服务设施配套、
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的现代文明示范社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个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老年活动中心。
基本任务
1、加强社区党建要按照《党章》规定,搞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党员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全体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要探索新时期社区群团工作新途径,特别是加强流动党员、民营非公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确保社区内每名党员都能坚持过组织生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2、拓展
社区服务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和优抚对象的
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的
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及
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以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吸引广大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3、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和
计划生育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宣传教育,优生、优育、卫生知识和保健咨询等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技术服务,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和计划生育条件。
4、繁荣社区文化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5、美化社区环境大力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净化、绿化、美化社区,努力建设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
6、强化社区治安按照“一区一警”的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实行群防群治。认真做好普法教育、
法律援助、民事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和涉毒人员的帮教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创建无毒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全镇的社会稳定。
主要措施
1、以党政重视为保证,加强
社区工作领导。要把社区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将社区建设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县上要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镇党政领导联系社区、镇属部门包抓社区工作的
责任制。要帮助建立健全社区基层党的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协助抓好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督促解决社区治安、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建设文明社区,帮助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工作。
2、以理顺关系为重点,完善
社区服务功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的事权交给社区居委会,进一步增强社区居委会在
行政管理、社区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要切实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社区公益事业。通过优化环境、加强服务等,引导和促进社区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动力,落实社区建设的内容。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居民公约,明确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义务和权利,调动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河企事业单位要树立社区意识、支持配合所在辖区的社区建设。逐步将社区内各企业、各单位用于服务内部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纳入到
社区服务事业中来,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和低偿使用等办法,发挥其潜在效益,实行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努力达到社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以社区为主体,
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企业天地
河西堡镇乡镇企业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载体,紧紧抓住“五个依托”,大力创办企业,不断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依托驻河大企业,发展附件配套
加工业,投资兴办了
耐磨钢球、工业窖用
耐火材料、塑料包装袋等企业64家。二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矿山采掘业,抓住金泥集团、
酒钢集团河西堡铁厂扩建给矿山开采业带来的新机遇,因势利导,大办铁
矿石、
碳酸钙、
白云石等矿产品开采企业42家,年开采各类矿石50万吨,仅此一项年创工业产值2300多万元。三是依托农业产业化,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镇“农”字头企业,如金昌酒厂、三彩食品厂、天香粮油公司等共有31家。四是依托科技开发,兴办化工企业。抓住我镇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小城镇示范镇的优势,积极培育星火主导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引进力度,创办了金昌省力多粮油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胜利复混肥厂、辰源化工厂、博瑞宏精细化工厂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21家。五是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商流企业。抓住河西堡镇地处市、县之间的中心地段的优势,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引导
个体工商户来河创办批发、零售等商流企业。相继建成了河西农贸市场、供销社再就业市场、河西第二市场,创办了振达电子商场、金龙商场、金苑商贸城等商流业40多家。截止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乡镇企业达到399家。
镇党委、镇政府进一步加大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全年实际引进资金1292万元,共落实工业项目5项。一是河西堡东盛
膨润土厂投资140万元、年产3万吨膨润土项目。二是河西堡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投资220万元,对可降解塑料
腹膜及彩印生产设备技改项目。三是甘肃博瑞宏精细化工厂投资350万元、年产2000吨
氟化钠及1000吨硫酸项目。四是金昌胜利复合肥厂投资35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五是
金昌市天香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60万元、年产6000吨高级
烹调油及
色拉油项目。截止10月底,全镇乡镇企业
总产值完成40877万元,占年计划49090万元的83.2%,同比增长22.3%;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37200万元,占年计划44970万元的82.7%,同比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877万元,占年计划10660万元的83.2%,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2489万元,占年计划2990万元的83.3%,同比增长17%;上交税金920万元,占年计划1075万元的83.7%,同比增长2.2%。
将围绕全面建设
小康的目标,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整合优势,扩张总量”为要求,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努力在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供优惠政策上下功夫,筑构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力争每年创办5—10个企业在工业示范区落户。计划建设的工业项目有5项:一是
金昌市绿色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万元的“五防”轻体墙体材料生产项目。二是省力多公司投资350万元新建
聚氯乙稀发泡及天然塑料门套、门窗生产项目。三是河西堡镇昌熔
加工厂投资150万元的
铜矿石加工项目。四是投资150万元的河西机械厂除锈防腐技改项目。五是投资120万元的辰源化工有限公司的超细钙生产技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