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文则(1977年9月2日生于
日本爱知县东海市),本名轴见文则,日本小说家。曾就读于爱知县立东海南高等学校和福岛大学行政社会学部应用社会学科。2010年,他凭借小说《掏摸》获得
江户川乱步奖,成名于国际文坛。
2002年11月中村文则的作品《新潮》(‘新潮’)登载的〈枪〉(“”)第34回新潮新人赏受赏(得到第34届
新潮社新人奖);2003年1月16日被评(选考)为第128回
芥川龙之介奖候补(入围第128届芥川龙之介奖)。2003年6月《新潮》(‘新潮’)登载的《遮光》(‘遮光’)2003年7月17日被评为第129回芥川龙之介赏候补(入围第129届芥川龙之介奖);2004年第26回野间文芸新人赏受赏(得第26届野间文艺新人奖)。2004年5月《新潮》(‘新潮’)登载的《恶意之手记》(‘悪意の手记’)被评为第18回
三岛由纪夫赏候补(入围第18届
三岛由纪夫奖)。2005年4月《新潮》(‘新潮’)登载的《
泥土里的孩子》(‘土の中の子供’)第133回
芥川龙之介奖受赏(得第133届芥川龙之介奖)。2009年的《掏摸》(‘掏摸\u003cスリ\u003e’)2010年第4回
大江健三郎赏受赏(得第4届
大江健三郎奖)。
2000年福岛大学行政社会学部学士(国立福岛大学毕业生得芥川奖的史上第1人),2002年起活跃于文学界,2004年发表的《泥土里的孩子》(‘土の中の子供’)和2009年9月2日32岁生日写完后记的《掏摸》(‘掏摸’平假名表记为スリ,音suli)被认为是其代表作,最新出的书是2011年《掏摸》姊姊篇《王国》(‘王国’ ‘掏摸’の姊妹编),前1本是2010年《恶与假面的rule》(‘悪と面のルール’,书名用片假名表记的外来语ルール,源自规则的
英语rule)。
他受到杜斯妥也夫斯基、
弗兰兹·卡夫卡、
阿尔贝·加缪、
太宰治、
大江健三郎、
萨特等的影响,广泛描写人的苦难,以贫困艰苦和就业问题等生存的际遇为作品特征。
2006年首度应邀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12月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主办的“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交流发表《日本文学的现状》谈话,2010年9月作为日本青年作家代表团团长第2度访中,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9月2日到9月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交流,2010年9月2日日方中村团长33岁生日当天,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会见)上说“前回、中国の青年作家といろいろと交流して、贵重な体や充した收获を得た。再び中国で中日青年作家と交流でき、大嬉しいと思う。今回も山收获して、作家としてより良い作品を书けるよう顽张りたいと思う”,9月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里的“全球化中的文学”研讨会发表《日本文学中的父亲形象》。
他的小说《枪》、《最后之命》(‘最后の命’)、《泥土中的孩子》(高培明译)、《
在那忧郁无尽蔓延的黑夜》(‘何もかも忧郁な夜に’,姜楠译,是中村在汉语世界的第2本单行本)和上面的2篇在中国的论述已有中国汉语译。
台湾2006年3月出版的《
泥土里的孩子》(收《泥土里的孩子》‘土の中の子供’和《蜘蛛的声音》‘蜘蛛の声’2篇作品,萧照芳译)这本书是中村在汉语世界的第1本单行本,同时是中村氏
芥川龙之介奖受赏作的汉语世界第1个全译本。
中村氏大江健三郎赏受赏作《掏摸》在2011年1月出了汉语世界第1个全译本(叶韦利译),在同年2月11日首度应邀到台湾访问,2月12日在第19届
台北市国际书展(台北世贸中心内)进行以读者群为对象的讲演谈话和第1次读友会,2月13日访问台中和高雄,举行第2、第3次读友见面签名握手会,在北中南台湾都进行了面对面的文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