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岱
清代孝子
杨岱(1737年-1803年),字元峰,号守默,德贤公四世孙,生于清乾隆二年常熟市凤凰镇(今属张家港市)。早年学习儒家经典,准备参加科举,后因父亲患病,转而学习医书。清朝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朝廷为表彰他,特地修建杨氏孝坊。
人物生平
杨岱(1737年-1803年)生于清乾隆二年江苏省常熟县凤凰镇(今属张家港市)人,为当时名扬天下的孝子。
该镇在明代嘉靖的河阳里遭倭寇数次焚掠后,经数代人的努力,到清代康熙后期,恬庄已建成虞西大镇,常熟县四大商镇之一。到乾隆,处士杨岱(1737——1803)以“天地生财,本以供人之用,用得其当,则吾心尽也”的信念,进一步开拓恬庄,办义塾、义庄,修镇内外诸桥,以大石条铺设四条半街道。至今已历200多年,仍保持原来格式,建于康雍年间的杨岱南宅;奉旨所筑的杨孝子祠,以及北街中段的旗杆里世家宅第,得以修复,向世人展示当年风采。
主要功绩
由于家境富裕,,他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建造杨氏祠堂,次年即拿出1012亩良田作为祠堂义田,赡养杨氏家族以及旁姓中的贫寒家庭,并帮助解决施衣、施药、施棺的经费。乾隆五十三年(1788),他再拿出200亩良田作为义田,建办义塾;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又增置1000亩作为读书田,延请名师执教,广招乡里清寒子弟读书上进。此后镇上文风日盛,科举不绝。此外,他还出资建造恬庄镇上的通济桥、兴隆桥,以及周围乡区的5座桥梁,疏浚镇中市河,建造北街石板道路,沟通镇区下水道,所做好事可谓不胜枚举。由于他有如此多的善行义举,爱新觉罗·颙琰十年(1805)朝廷颁旨在恬庄建造杨氏孝坊,社会名宦潘世恩梁同书王文治汪志伊等都为之题词撰文。
相关古迹建筑
杨氏孝坊: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硬山式建筑,坐西朝东,为清朝表彰孝子杨岱而建,是典型的清代官式建筑。杨氏孝坊建筑面积962平方米,为四进厅屋。孝坊第一进,室内曾有石牌楼一座,上有爱新觉罗·颙琰的《圣旨》两字的镂空石刻一块,今保存完好。二进正厅中墙内嵌有《谨表孝行杨君家传》石刻三块、《杨氏读书田记》石刻三块、《布政司执贴》石刻一块。三进为祭祀之用,四进为供奉牌位之用。
杨氏南宅:位于恬庄古街南侧,为清代名士杨岱(元峰)所建,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筑。由原留存的遗迹推测,该建筑共分四进:门厅、仪厅、大厅和后厅。杨氏南宅为二层小楼,有侧厢、设内外天井。修复后的杨氏南宅,建筑面积约为200多平方米,以独立的院落、精巧的雕刻,展示了南方小家碧玉典型居室之小巧玲珑。杨氏南宅在我市已不多见,为研究当时当地建筑、历史及人文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榜眼府:榜眼府是清朝初期孝子杨岱所建,到了咸丰时期,杨岱曾孙杨泗孙考中榜眼,后退居乡里,门前立有四根旗杆,因此当地人又称“旗杆里”。该建筑绵延百年,数次修建改建,有清代前期仿明建筑的风格,也有清代中后期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制规格很高,是清代典型的官邸建筑。1998年,该建筑被公布为张家港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功绩
相关古迹建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