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山东恩县,1911年生于
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
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
人文科学概论学士。1937年开始研究生学习,194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6年夏到
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德贝尔教授,曾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在燕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又兼
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52年转任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又到江西鲤鱼洲劳动两年。1978年恢复教学工作,兼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漠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丛书》主编。1984年被
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
普佑寺保护协会顾问,是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系统揭示了几个类型的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地理条件,为有关的
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最重要的成果已反映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经过实地考察,揭示了
大西北部分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沙漠化过程及其主要成因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了论据。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
步芳集》。主编有《
北京历史地图集》。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12月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