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是
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创建于1956年11月,1984年1月更名为“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2004年5月经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加挂“贵州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学院位于贵阳市
南明区龙洞堡,毗邻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占地68亩,
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余人学习培训。学院办有全国
公开发行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刊物——《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21年成立的贵州统一战线智库“新发展理念与多党合作高端智库”是
贵州省八大新型特色智库之一。
2023年2月学院迁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河畔,地块总面积273亩、净用地面积126亩、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同期容纳培训人数1000余人。
多年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高层次、有特色、
正规化”的办学要求。教学内容以政治理论培训为主,突出统战特色;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阅读原着为主,注重研讨;教学管理以
自我管理为主,坚持“三自”“三不”方针。50年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党建为保证,行政后勤为保障,成功举办了各类培训班次220余期,培训学员15000万余人。培养了大批与我党亲密合作的
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为巩固和发展我省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应有贡献。学院复办20多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篇,编写教材4部,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的中心大局,坚持“社院姓社”,突出共识教育,按照联合党校联合办的办学原则,树立“高层次、有特色、
正规化”的办学方针,共培训统一战线党内外学员2万余名,培养了一大批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
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不断谱写全省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事业的新篇章,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
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贵州省社会主学院正认真学习贯彻《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和省委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办学治院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和办学保障水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应有贡献。
学院内设机关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教研室、科研处、培训处、总务处等级机构。办有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学院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958年5月以前:未设立内设机构。1958年5月内设机构为:办公室、教研室(教研室分设哲学组、
政治经济学组、中国革命史组),人员编制32人。
1982年6月至1984年3月:未设立内设机构,1982年8月省编(1982)46号明确人员编制为45人。1984年4月4日,省编(84)19号文件明确,内设机构为:教务处、行政处、办公室、教研室,人员编制70人。1985年5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院务处、大专部。1988年2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院务处、
学工部。1989年11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院务处、学工部。1993年5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院务处、学工部、保卫处。
2000年3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院务处、学工部、保卫处、教学服务中心(自收自支的内设处级机构)。2006年4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教研室、培训处、总务处,人员编制70人。在70人的编制中,2007年省编办发(2007)47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管理人员36名,专业技术人员21名,工勤人员13名”。2007年4月,省编办发(2007)56号批复“同意省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增设科研处”,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教研室、培训处、总务处、科研处。
2015年5月,黔编办发〔2015〕98号批复“同意省社会主义学院增设保卫处”,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教研室、培训处、总务处、科研处、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