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弼曾任江西安抚司干官,监督南岳庙、浙西提举茶盐司干官。后被召回朝廷担任馆职,改为秘书省正字,逐步晋升为
秘书郎兼沂王府教授,改任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代理考功
员外郎。后来升任著作郎、知嘉兴府兼兵部员外郎,改兼任考功。不久后担任考功员外郎兼
崇政殿说书、
编修国史、检讨实录,提升为
监察御史。出京担任
温州市知州。随后被提拔为
太常少卿,以左司谏的身份被召回朝廷,提升为
侍御史兼侍讲,最终以
户部侍郎的身份退休。
刘汉弼精通义利之别,在担任正字期间,响应皇帝的号召,提出了防止灾害发生的方法。作为
校书郎,他在回答问题时引用了
苏轼的话,强调团结民心、培养良好风气、维护国家制度的重要性。他还提出军事指挥机构应该恢复原有的职能,军区司令部应该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边境地区的长官应该使用武将。此外,他认为决定和平还是战争可以确定国家政策,合并
长江和
淮河地区可以统一军队权力,公正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人心,广泛的规定和安抚可以利用人才。在担任著作佐郎时,他表示兵财纸币的权利不应该分开。他还指出,选拔人才的方法中,“宏博”这个词不应去掉,混合补充不如恢复等待补充方便。在担任著作和考功员外时,他的建议都切合当时的实际需求。当他担任言官时,皇帝赞扬他说:“因为你真诚实在,所以亲自提拔你,你应该全身心地告诉我。”
刘汉弼认为台纲长期松弛,因此上疏提出了三条建议:制定法规、端正体制、长远谋划。首先批评了给事中钱相善于迎合,看不起政治地位,直言学士院
吴愈不适合担任职务,于是将其罢免。他又弹劾了
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他们的奏疏被扣留在宫中没有公布。叶贲是
松阳县人,是当时宰相
史嵩之的心腹。有人让叶贲互相审查,第二天叶贲就得到了其他任命,而刘汉弼也因此离开了京城。史嵩之长期把持国家大权,皇帝对此感到担忧和痛苦,后来再次以左司谏的身份召回刘汉弼,他首先支持皇帝区分邪恶和正义来平息人们的怀疑。他在奏疏中讨论了确立圣心、端正君主之道、谨慎处理事务、增强士气、收集人才这五个方面的问题,皇帝赞赏他的意见,并下令对外执行。
当刘汉弼担任
侍御史时,秘密上奏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一天没有宰相的王朝,现在宰相的位置已经空缺三个月,还能犹豫不定吗?希望您能果断行动,铲除邪恶势力,这样或许能够扭转危机,实现安定;否则,是非黑白无法共存,邪恶和正义不能同时前进,即使
皇帝想要召集善良的人才,也无法做到。我听说
富弼的起复,只经过五次请求,
蒋芾的起复,只经过三次请求,而现在
史嵩之已经六次请求了,我希望让他完成三年的丧期,尽快选择贤良的大臣,早日确定宰相人选。”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做出了决定。于是任命
范钟、
杜范共同担任宰相,百官举起笏板表示庆祝,其中刘汉弼的作用很大。他还多次上奏,提到金渊、郑起潜、陈一荐、谢达、韩祥、濮斗南、王德明等人,他们都是过去依附私人门户,充当心腹,占据重要岗位,公众舆论对他们非常不满。至于谈到
马光祖因父亲去世而提前结束服丧,负责淮东的税收,这是
史嵩之预先安排的例子,他请求命令马光祖追加服丧期限,以弥补儒家伦理道德。
皇帝曾经委托刘汉弼推荐人才,他退下后详细列出名单上奏,这些人都受到当时人的尊重。刘汉弼因为特别受到皇帝的信任,担心奸邪之人尚未全部淘汰,议论不能坚定,因此感到忧虑,不久之后,他就生病了,很快去世。朝廷特别追赠四个官职,不久后,赐予他家人五百亩官田和五千贯纸币。刘汉弼去世后,太学生蔡德润等一百七十三人向朝廷呈交了一份请愿书,认为他是突然死亡,而
程公许撰写的《汉弼墓铭》以及
徐元杰的文章也都暗示了一些隐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