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潮村位于
贵州省黎平县九潮镇中南部,为镇政府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西接民罗村,东临大榕村,南连
口江乡,北与阡洞、罗伍两村接壤,由九潮、柳洞、归秀、岑胖等4个自然寨组成,共有村民小组12个,485户,聚居有侗、汉、苗、瑶、壮等民族群众2128人,全村面积2364.5公顷。该村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241.2公顷,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薯、大豆、玉米、
阳芋、西瓜等作物。有农特产“九潮
泰国香米”、香菇、木耳等。林业以杉、松为主、兼有杂木。商业、
加工业近年也有较大发展。
生产发展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按照镇党委“123”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该村以发展“九潮香稻”、“定八服饰”为重点,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自2002年以来,九潮村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支持,大力推广“九潮
香稻”种植面积,到2005年,已成功推广1200多亩,香稻总产量达20多万公斤。同时,发展和壮大“定八服饰”产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农村妇女参加“定八服饰”加工生产,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二)、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九潮香米”、“定八服饰”的基础上,发动农民种植油菜,生产加工茯芩、松脂,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民年人均纯收达2500元以上。结合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争取上级部门对特困户进行重点救助和扶持,使年人均纯收850元以下农户比重控制在5%以内,人均粮食350公斤以上。
(三)、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组织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实现了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较熟练地掌握1—2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目标,全村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重视学用并重,在广大农户中积极推广“沼—猪—菜”、“沼—猪—果”等建设模式,到2005年,该村已建成沼气池80多口,生态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提倡新型农业生产,日前该村每百户中,已拥有机动农机具20台,并建成机耕道40余公里,农业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消除茅草房、土坯房。2003年以来,协调鼓励农民贷款600余万元,修建砖混结构住房30余栋。既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又消除了农村火灾隐患。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已修通岑胖至孖向公路7.5公里,安装座机电话350台,实现广播电视闭路线户户通。70%以上农户用上了沼气等清洁能源,铺设自来水管2000多米,使95%以上农户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修筑水沟8000多米,覆盖耕地面积812.2亩,基本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
生活改善
建镇后,作为镇人民政府驻地,九潮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贷款新建住房,目前,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0平方米以上。结合“村村通”工程,积极推动电视入户、电话进家,使每百户拥有电视机75台以上,拥有电话30部以上。以九潮小学远程教育基地为固定的文化场所,建有以村委会为中心,集文化宣传、党员干部学习、图书阅览、远程教育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建有贫困人口资料库,建立健全农民
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组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广大群众大病有补助,贫困有救助。全村目前已有80%以上人口自愿参加。
乡风文明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在“整村推进”活动中,该村进一步加强村风文明建设,充分利用闭路电视、宣传栏、道路标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赡养老人、家庭和睦等新风尚深入人心,没有出现赌博、搞封建迷信、破坏生态环境、违规上访等不良治安案件;没有政策外生育,
计划生育率达100%;没有偷盗、
南京汤山投毒案、
纵火等犯罪大案,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安全感达90%以上。
(二)、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两基”工作的推动下,该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高中(含职高、中专)入学率达90%以上。
(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得到丰富。2002年以来,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20余场次,与九潮小学、大榕村等单位开展篮球友谊赛5场,还积极组织其它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同时,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民间艺术和
文化遗产。
村貌一新
生态环境良好,结合镇政府小城镇建设规划,栽种行道树,使村内林木绿化率超过20%。村寨布局优化,村道硬化,路灯亮化,排水通畅,道路顺畅;河道、塘库及时疏浚,水体清澈;村内主道、河道和居住集中区分别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村内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放现象;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以上,沼气普及率达到30%以上,人畜分离,环境优良。
管理民主
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满意度高达80%以上。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强化村民自治,坚持每年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少于4次,村民代表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活动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