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鱼壳、鲎甲。平时生活于水深40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以蠕虫、
环节动物门、
腕足动物及
软体动物门为食,昼伏夜出,5-8月为繁殖季节。治咳嗽,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烫伤。
【选方】①治咳嗽,喉中呀呷作声,积年不瘥者:
中国鲎壳半两,
皂角树一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黄,去子),
川贝母一分(煨微黄),
桔梗一分(去芦头)。捣罗为末,
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每含一丸,旋咽其汁,服三丸即吐出恶涎。(《
太平圣惠方》)
中国鲎,体似瓢形,深褐色,全长可达70cm,宽约30cm,
雌性成体一般体重都在2kg以上。头胸部背甲广阔略呈马蹄形,自其前缘至左右两侧缘成半圆形,两侧向后突出成刺。背面突起较高(雄者稍扁平),中央有一纵脊,其前端有单眼1对,两侧各有纵脊1条,其上各有复眼1对,腹面凹陷,有口,有附肢6对,前面2对为头部的附肢,第1对短小,由3节组成,是为肢;第2对长大,由6节组成,称为脚须,幼体及雌体的末端2节均呈钳状,雄体的末端呈弯钩状,为抱接器;另4对称为胸肢,位于口两侧,基节常有倒刺,用以帮助摄食,又称颚肢,前3对末2节亦呈钳状,而后1对适于在沙土上挖洞及爬行。腹部略呈六角形,雄者两侧缘有6对可活动的倒刺,前3对较大,但雌者的第4、第5、第6对缘刺已退化成很短;腹面有条板状附肢6对,第1对左右相连盖住生殖孔,故称生殖,其余各对的外肢节内侧都有150-200页薄板状的书鳃,其内有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另在头胸部有1对四叶的基节腺,用以排泄。腹部末端有一条呈三角棱锥形的尾剑,于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基部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长度与背甲大致
相等。
性状鉴别:形似瓢,由头胸甲、腹甲及尾剑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0cm。外表面棕红色一至灰
褐色,较光滑,有光泽。内表面灰棕色。胸甲略呈马蹄形,前缘圆;腹甲后部显著窄,两缘有6个在的侧棘,雌的3对侧棘短小。尾剑细长,坚硬。质坚脆,易折断。气微,味微咸。
平时生活于水深40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以蠕虫、
环节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及软体 动物为食,昼伏夜出,5-8月为繁殖季节,雌雄成对爬到
潮间带,通常
雄性在雌体背上,6-7月为产卵盛期,雌鲎在产卵前在沙滩上挖穴,将卵产在穴中,每穴产卵100-1000粒,接着雄体把精液撒在其上而受精。袂孵出的幼鲎,体长仅7-8mm,没有剑尾,身体仅分中央及两侧三部分,与
三叶虫的成虫极相似,故称三叶幼虫。要经20多次的蜕壳,共历8年左右,才达性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