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余田村
黄余田村
黄余田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县南部偏东,磐安未置县时隶属缙云县。先为黄姓俞姓人居住,建宅于田当中,宅外之田为黄姓及俞姓所有,故称黄俞田。元至正间,杨姓始祖杨净自蒋源岭下迁入,俞、黄二姓衰落,村名改为黄余田。50年代初,黄余田为大皿区公所驻地,现为仁川镇人民政府驻地。有公路东通双峰乡,西通冷水乡与磐公路相接,交通便捷。1992年有364户、1154人。
自然气候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天气温和,雨量充沛。由于地形有高山、低山、台地和丘陵等复杂因素,县内不同地段的气温、降水和日照差别很大。多年乎均气温为13.9—17.4℃,年积温4255—5534℃。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2.0—4.3℃,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5.6—28.8℃。四季特征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早,无霜期短(200—243天)等特点。高山多雪,并常有低温暗霜。雨量虽较多,而不同季节悬殊颇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409.8—1527.8毫米,6月份(最多)平均为208.3—246.5毫米,11月份(最少)平均为34.8—52.7毫米。
基本简介
黄余田村外田畴平旷,田畴之外峰峦错落有致。村口有火星岩、岩蛛、螺蛳岩,村西南有卧牛石,瓯江上游好溪自东向西,绕村而流,溪水明澈。可谓山青、水秀、石奇。村西南有旋岩潭,溪水自岩缺口直冲潭底,形成一股永不停息的漩涡,潭口小而下大,潭水深碧,冲激之声若山中击鼓,铿然成韵,其下有竖岩潭,有一根石笋竖立潭中,以名之;再下有棺材潭,也以形状而名。村口有和义桥,桥名寓劝人和气重义之意,有故事在民间流传。桥长55米,宽5.5米,拱门5个,为古代留下的石拱长桥。自桥建成以来,人或牲畜跌下桥去从未有过伤亡,孕妇跌下也母子平安,民间叹为奇迹。村中有杨氏宗祠,建筑古朴,木行梁贴雕隽永清晰,数百年来不结蛛网,虽有许多人来实地考察,究其原因,始终是一个谜。祠堂中厅是1928年4月28日仁川地区中共党组织首次集体宣誓的地方,仁川地区的革命斗争在这里首先播出星星之火。村西西峰山林木郁,山麓坪上建有革命烈士陵,青山巍巍,流水潺潺,使凭吊者遐思无限。
村区南好溪之畔,有低矮山峦,状如莲瓣初展,俗名落地荷花。1974年在此建有金华糖厂,现为省级先进企业、北京果脯蜜饯集团公司成员厂家,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还有附属彩印厂。其产品有果脯蜜饯、葡萄糖浆饴糖、糖果及各类软包装,注册商标为清流县。其清流牌葡萄糖获深圳国际博览会银奖、浙江省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轻工部一级产品。该厂以拼博、奋争、攀登、奉献为企业精神,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社会奉献清流。
革命时期
黄余田村地处三区(台州市金华市丽水市)五县(磐安县天台县仙居县缙云县永康市)之边邻,距东阳市、天台、缙云、永康、仙居五县的县城均为120华里,距壶镇镇、大盘、横溪镇千祥镇安文等五镇均为50华里。去五镇有著名的五岭:去壶镇有玉环岭,去仙居有风门岭,去千祥有黄烈岭,去安文有西华岭,去大盘有大盘岭。地理位置的特珠性,对黄余田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大意义。清朝末年缙云县官曾诬此地为匪窝,会同五县县官要烧毁杨氏宗祠,后为七省衍院杨某所阻。但从清末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剿匪,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均有过频繁的兵事活动,也是现磐安县地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1928年初,共产党人卢湛缙云县党组织派遣,回老家方山一带发展党组织,首先发展了杨玉水、厉志寅、杨思连三人入党。4月28日,由卢湛主持在黄余田杨氏宗祠召开有31人参加的入党宣誓大会。宣誓毕,将书写誓词的纸烧灰拌入一罐黄酒中,每人筛满一碗,一饮而尽,表示生死同心,永不叛党。会后6个党小组分片活动,到同年秋,党组织发展到天网、双峰、冷水、新渥及白竹等乡,党员100余人。同年10月,中共方山区委(中共缙云东区区委)在黄余田火星岩脚建立,宣布了12个党支部的负责人名单,会后发动各村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29年1月至1930年11月,中共缙云县县委驻于黄余田,隶中共浙江省委和永康市中心县委,下辖仙居县、永康、缙云和东阳市边境的党组织,黄余田成为中共缙云县委的活动中心,组织建立红军,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11月,杨兆星自上海党训班学习回来,带回夺取枪枝,组织暴动,武装自己的指示。12月20日,杨岩溪从仙居带来一支20余人的革命武装进驻杨氏宗祠,是夜,连同本地农民130余人带着土枪、大刀、长矛聚集真因寺,宣布浙西工农革命军第□支队成立,由杨玉水任司令,杨岩溪任支队长,卢湛任政委。这是磐安县地域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后来加入红三团,吕振羽红十二军一起攻克缙云县县城。1930年9月后,中国国民党实行清剿。11月,卢湛被捕牺牲,黄余田大部分党员外避,革命活动陷入低潮。1933年4月,中共缙云县工委在黄余田建立,杨兆星任书记、杨思连任宣传委员,陈金查任组织委员。1935年8月,杨兆星被捕牺牲,党组织受到破坏。1936年春,中共缙云县委又在黄余田建立,杨金宝为县委负责人。同年7月,杨金宝、杨义贵、杨加楼等一批骨干在永康后渠坑被错杀。黄余田及附近的党组织停止活动。
1948年,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黄余田建立革命组织晨光社,次年2月,联合方山的友谊会成立闽浙游击独立支队,开展武装斗争。
经济发展
黄余田在清代已有集市,并有专业性的桐柏县市场。每逢农历三、八为市日,六月初三为盛大庙会。1949年后发展为三月初三、六月初三、九月初三、十一月初三每年4次大市。集市波及附近各乡及东阳市永康市缙云县天台县仙居县等县边境地区,平常市日摊位200余个,逢大市达400余个,温州市金华市丽水市地区的客商也纷至沓来,可谓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上市最多的是粮食与布匹。
为了发展商品经济,除了维护原有的油茶林之外,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又发展了食用菌和蚕桑,香菇年产值20余万元,配有烘干机20台,发展桑园40余亩。由于商品意识的增强,现在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经商,开设店铺的已有50余户。在商业活动中,以贩卖布匹的最多,他们走南闯北,送货上门,足迹遍及县内各地以及东阳市缙云县仙居县。现在黄余田村正向着加速市场建设,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前进。
村庄状况
1949年后,黄余田人民缅怀先辈业绩,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家乡。1962年在东坑关老尖之下创办林场,栽树500亩,早已全部成林。1963年改溪造田50亩,又迁移坟墓、平整土地、改旱地为水田15亩。1964年办加工厂、发电厂,在附近一带最先用上电灯。1972年又建水电站。1985年建影剧院,投资11万元,占地900平方米。1986年架高压电线,与大电网并网。1992年从旋岩潭引来甘清泉,家家用上自来水。并在好溪建成晨光大桥,桥长64米,宽4.2米。村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电视基本普及,有的户用上了煤气,村民的娱乐活动也生气蓬勃。
历史名人
卢琰:(900—985)字文炳,原籍汴州玉川。仕后周,为典检尚书。从太祖郭威治国,“不避险夷,鞠躬尽”。太祖曾为其竖碑太庙,以纪其劳,称其“学精清粹”,若“潘玙冰霜”。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返开封市即帝位。入宫时,见柴荣柴荣之遗孤薪王柴熙诲,意欲杀之。卢琰劝阻,抱回抚养。赵匡封卢琰为越国公,卢琰以“柴周大臣,义不臣宋”,携柴荣之遗孤熙诲出京,辗转至浙江省,最后隐居于灵山之麓(即翠峰山,现属新渥镇),仍称玉川卢氏,以示不忘故本。为避赵宋觉察,将柴熙诲改从卢姓,易名为睿,作己第三子,以己女卢锦嫁之。卢琰定居后,着力开发地方,延请名师,设立学校,以教化风俗,培育人才,后其九子均列显爵。
参考资料
[1]浙江在线 http://www.zjol.com.cn/images/zjtz/zjmc.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自然气候
基本简介
革命时期
经济发展
村庄状况
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