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土地》是
尤里斯·伊文思导演的一部战争纪录片。由 Manuel Azaña、José Díaz等主演,该片于1937-07-11上映。
剧情介绍
西班牙土地》是在由起义的民族主义者控制的民主的
马德里和争夺激烈的前线战场拍成的。
内战的两个舞台联系得非常紧密,一个是进行革命的后方,一个是保卫
政治自由的前线。关于这部电影的政治意义,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
白宫的首映式上赞扬说:“人们看到全体人民是如何作战的,这是平顺人人都应该看的电影。”反映了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在反抗长枪党的人民战争中的真实事件。
1936年至1939年,
西班牙人民在共和国政府领导下反对国内
法西斯主义武装叛乱,抗击德、意武装乾涉,捍卫民主制度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此次战争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欧洲发生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民主力量同法西斯侵略势力的重大较量。战争的结局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背景
1936年1月,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等民主力量组成人民阵线,2月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以长枪党为首的
西班牙反动势力对此极端仇恨,事先与德、意
法西斯主义密谋并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心发动颠覆共和国的武装叛乱。
战争经过
1936年7月18日,驻
摩洛哥和
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佛朗哥、莫拉等将领策动下发动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本土加的斯、
塞维利亚、
萨拉戈萨、
布尔戈斯等大中城市。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部队(约12万人)以及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叛军趁政府犹豫之际,迅速占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巴利阿裏群岛以及
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省,7月30日在布尔戈斯成立“国防执政委员会”,企图南北夹击
马德里,进而夺取全国政权。叛发发生后西班牙各阶层人民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内共有30万人报名参加民兵组织—人民警卫队。马德里、巴塞罗那、
巴伦西亚、
卡塔赫纳足球俱乐部、
马拉加、
毕尔巴鄂等大中城市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叛军仅控制南方的
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
纳瓦拉、旧卡斯蒂裏亚等经济落后省份。共和军则控制了所有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港口、交通乾线和重要农业区。
在叛军处境危急之际,德、意
法西斯主义应
卡门·佛朗哥请求出兵乾涉,企图乘机推翻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控制
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亚非殖民地的联系,把西班牙变成制约英、法的战略基地。7月底,德、意开始派遣飞机到西属
摩洛哥,协助佛朗哥向西本土运送叛军,并把大批坦克、飞机运往西班牙;随后打着“志愿人员”旗号派兵参战,短期内调往西班牙5万馀人,至1939年累计参战兵力共20馀万人(其中
德军5万、意军15万)。战争头两年,德、意向佛朗哥共提供飞机1650架、坦克和装甲车1150辆、火炮2700门、步枪数十万支、炮弹750万发。德、意的武装乾涉使
西班牙内战 演变为国际性反
法西斯主义战争。英、法等
欧洲国家对
西班牙战争采取“不乾涉”政策,签署《不乾涉协议》;美国则宣布延长1935年的“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但是,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各国人民募集粮食、药品、捐款和武器予以支援;54个国家的4万馀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组成
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1936年8月,叛军在德、意乾涉军支援下从
葡萄牙边境向
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
巴达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韦拉、
托莱多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9月,叛军在北部攻占伊伦和圣塞瓦斯蒂安,切断共和国北部与
法国的联系。10月,叛军成四路进逼马德里,於11月6日进抵马德里近郊。共和国政府迁往
巴伦西亚,并组建兵力达30万人的正规军。
西班牙人民在国际纵队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西班牙共产党站在保卫共和国的最前列,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许多
国际纵队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1936年11月至1937年3月,
马德里军民浴血奋战,多次粉碎叛军进攻。其间,叛军於2月6日至27日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为牵制共和军的兵力,叛军在南部
科尔多瓦、
格拉纳达、
直布罗陀海峡一线实施进攻,占领蒙托罗、马拉加后转入防御。
叛军在马德里遭到失败后,从1937年6月起把进攻重点转向北部,企图攻占
比斯开湾沿岸的重要工业区
巴斯克自治区和阿斯图裏亚斯。为此叛军集中15万兵力(含意军10万人)对巴斯克首府
毕尔巴鄂发起进攻,遭6万共和军坚决抵抗。6月20日叛军凭藉兵力优势攻占毕尔巴鄂,随后向
桑坦德和希洪发展进攻。为减轻北部战线受到的压力,同年7月和9月,共和军在中部战线
马德里西北的布鲁内特和东部战线
萨拉戈萨以东发动两次进攻战役,但未能制止敌军对北部战线的攻势。8月26日,桑坦德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阿斯图裏亚斯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希洪陷落。北方工业区的沦陷,使共和国遭到沉重打击。10月28日,共和国政府从
巴伦西亚迁至
巴塞罗那。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粉碎叛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在东部战线对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发起进攻,一度解放该城,迫使叛军和乾涉军放弃进攻马德里的企图。但共和军未能按计划发展进攻,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苦战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惨重损失,於1938年2月15日放弃特鲁埃尔。叛军乘机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3月佛朗哥在埃布罗河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几乎全部飞机、坦克,在德、意乾涉军配合下向阿拉贡发起进攻,而共和军在东部战线仅有11个师。9日,
法西斯主义军队突破共和军防线,至4月15日先后占领莱裏达、特仑普和比纳罗斯等地,将共和军控制区分割成两部分,切断
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
巴伦西亚,北进
巴塞罗那。为扭转战局,减轻巴伦西亚受到的压力,共和军於7月至11月在埃布罗河地区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发动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经3个多月战歼敌8万馀人,击落击伤敌机200馀架,但由於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预期战役目的。12月23日,叛军和乾涉军出动2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发动
加泰罗尼亚战役。共和军边打边撤。1939年1月26日,
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
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乾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
加泰罗尼亚陷落后,共和国处境急剧恶化。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
卡门·佛朗哥政权,断绝与西班牙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共和国内部的投降派倡狂活动。3月3日,共和国海军基地
卡塔赫纳爆发叛乱。3月5日至6日,中部战线司令卡萨多
上校在
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接管政权,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并向叛军敞开进入马德里的大门。28日,叛军和乾涉军进入马德里和
巴伦西亚,战争结束。
结局和影响
西班牙内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
法西斯主义势力的一次大较量,其结果是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被颠覆,
卡门·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
庇护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加入《
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勾结,并在战后正式结成同盟,使
欧洲政治关系和战略格局发生有利於德、意的重大变化。
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德、意武装乾涉和英、法的“不乾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於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各党派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始终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从而削弱了战斗力;人民阵线政府虽然坚持抵抗并进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上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敌人实施坚决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
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未给予坚决打击。此战为即将到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试验场。战争表明,各军、兵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大量集中使用空军和掌握制空权,集群坦克在炮兵和
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突击,对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