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渊
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
曹渊(1902年11月-1926年9月5日),原名郡宽,字溥泉,出生于安徽寿县小甸镇,毕业于黄埔军校,革命烈士,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一营营长。
1924年8月,曹渊参加平定陈廉伯陈恭受商团叛乱。同年11月,曹渊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校部直属新军第一团学兵连任党代表、连长。1925年,曹渊成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分子。同年2月初,曹渊率领学兵连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同年6月,曹渊被调任一团三营八连连长。同年8月,曹渊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同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战斗中,曹渊带领全连官兵击败敌人。1926年8月,在汀泗桥战役中,曹渊作为叶挺委派的支援部队和一营击败敌军,对此曹渊和一营受到传令嘉奖。同月30日,在攻打贺胜桥战斗中,曹渊指挥一营救出身负重伤的二营营长许继慎,并组织一、二营官兵与敌军争夺贺胜桥头阵地,打败吴佩孚亲自指挥的敌军主力,打开了通往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贺胜桥。同年9月5日,曹渊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
周恩来赞扬曹渊“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赞扬曹渊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事迹编入《中华英烈传》。在他的家乡安徽寿县小甸镇,还设有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曹渊的照片及光辉事迹陈列于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2年11月,曹渊出生于安徽寿县小甸镇一个农民家庭。祖辈务农,家境贫穷。兄弟中排行老三,大哥曹兴宽,二哥曹政宽。曹渊从小就非常聪明,随其二哥曹政宽即曹少修去读私塾,在读私塾期间,曹渊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喜欢谈兵论道,手抄版的《孙子兵法》,经常随身携带,闲遐时便拿出来研读揣摩。曹渊经常为二哥传送讨伐袁世凯的信件,讨袁事情败露以后,遭受到焚家之祸。此后,曹渊便来到小甸镇邢家岗,跟着著名书画家张树侯先生继续求学。
1920年,曹渊考入芜湖工读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不久被推选为校学生代表,参加了芜湖学生联合会组织。1921年夏,曹渊在芜湖工读学校学习期间,因参加声援安庆市“六二”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同年秋,他考入芜湖安徽公立职业学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组织了职校马克思主义读书会。1922年,曹渊在芜湖人力车工发动罢工,警察当局准备逮捕“闹事”工人后,他组织学联,积极声援人力车工人的罢工斗争,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同年秋,曹渊等发动学生停工、罢课一日,为校方渎职致死的学生举行追悼会,再次被校方开除学籍。
1923年,曹渊与李坦一道,赴上海大学旁听。期间,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等编著的《社会科学概论》《哲学概论》《社会进步史》《世界工人运动史》。1924年春,曹渊考入黄埔军校。同年5月,曹渊和许继慎、王逸常等人赴广州市,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军时期
1924年8月,曹渊参加平定陈廉伯陈恭受商团叛乱。同年11月,曹渊以优异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校部直属新军第一团学兵连任党代表、连长。1925年,曹渊成为由部分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学生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分子。同年2月初,曹渊率领学兵连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受到党代表廖仲恺的赞扬。同年6月,曹渊被调任一团三营八连连长,在讨伐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龙眼洞战斗中,曹渊率兵迂回敌后袭击成功,一举夺取胜利。同年8月,曹渊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驻防潮汕地区。曹渊在一军中,与许继慎、蒋先云、陈赓等共产党人和左派青年军官,团结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周围,与军中的“孙文主义学会”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0月1日,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于10月14日攻克天险惠州。作为团预备队的第八连奉命增援,全连官兵在曹渊带领下战胜敌人。
1926年5月,曹渊被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同年6月2日,叶挺独立团被敌军围困,曹渊率一营支援,当夜赶到黄茅铺投入战斗。次日凌晨全团全线反击,击败敌军6个团,又乘胜追击占领攸县,取得北伐战争中第一次大捷。进军龙山铺途中,一营被敌援兵两个团包围,曹渊集中全营火力,在当地农民协会的支援下,击溃敌军并占领醴陵城,又连下浏阳、株洲市。同年8月19日,一营作为前卫,协同友军攻下平江县吴佩孚为了阻挡北伐军的前进,拼凑两万余人,亲自部署防御汀泗桥,并组成千余人敢死队攻到北伐军第四军军部附近,叶挺派曹渊率部支援。一营经过连续冲杀,将敌军的敢死队击溃,军部转危为安,曹渊和一营受到传令嘉奖。同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占领汀泗桥。同月30日,在攻打贺胜桥战斗中,曹渊指挥一营救出身负重伤的二营营长许继慎,并组织一、二营官兵与敌军争夺贺胜桥头阵地,打败吴佩孚亲自指挥的敌军主力,打开了通往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贺胜桥。同年9月1日,各路北伐大军云集武昌城下,曹渊率一营为突击前锋,全营大部分官兵临战前均留下家书,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同月5日凌晨,曹渊率一营冒着城头弹火竖起云梯,登城与敌军战斗,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仅剩10余人。在这场战斗中,曹渊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同年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占领。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墓立碑,将攻城以来在各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与曹渊合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亲属成员
后世纪念
1926年9月5日,曹渊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战后,一营191名阵亡将士合葬于洪山公墓。公墓上镌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的碑名,碑名上镌刻了“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等颂词。
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事迹编入《中华英烈传》。在其家乡安徽寿县小甸镇,还设有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曹渊的照片及光辉事迹陈列于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
在台北国民革命忠烈祠当中,黄埔建校初期在东征、北伐牺牲的曹渊、章琰蒋先云等中共党员,同样奉祀不绝;两岸开放之后,黄埔区同学与后代交流频繁。
人物评价
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周恩来评)
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叶挺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参军时期
亲属成员
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