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王暾创建的地震预警实验室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是5·12汶川地震后,由王暾博士创建的专注于灾害预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的机构,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软件园。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专注于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研发了全球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成果,并向多灾种预警成功延伸,整合天、空、地、地下传感器数据,实现全区域、多灾种、全渠道的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探索灾害预警技术方案、标准体系、管理机制,面向中国、乃至全球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服务,服务更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截至2023年1月,减灾所已成功预警977次自然灾害(其中包括76次破坏性地震),构建了面向亿级用户发布预警信息的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的传递渠道。
历史沿革
2008年,王暾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2009年,减灾所完成中国首个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民用地震报警技术项目,中国首先在一些学校(例如汉旺中学等)应用地震报警系统。同年,领导起草了国内首个地震报警器的省部级标准---《四川省地震报警器标准》。
2010年,王暾从国外带回来的自筹资金见底,研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有专家认为“5·12汶川地震后一千年、两千年可能不会再有大地震”,地震预警技术即使有了也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有成员选择离开。同年11月,减灾所开始在汶川地震筹建地震预警网。
2011年4月25日,减灾所正式宣布地震预警试验成功,中国首次地震预警信息发出。同年9月,减灾所与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对外公开提供预警服务。2011年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中国国内首次手机短信接收地震预警信息,证实技术基本成功。这套预警系统在后来多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
2012年,减灾所发布iPhone手机的地震预警接收软件,并启用中国首次电视地震预警,还为成都市和安徽滁州市提供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这两个项目分别是中国地震部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的正式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同年,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这是中国首个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中国还首次实现了区域地震预警网与高铁沿线地震预警网融合地震预警试验。
2013年3月,减灾所建成世界上最大地震预警系统,覆盖40万平方公里。同年,减灾所成功预警了芦山7级地震,也是中国首次成功预警7级强震。次年,中国首次在核反应堆、地铁、化工应用地震预警。同年,地震预警系统在中国危化行业首次实现成功预警。
2015年3月,随着位于上海市地震预警监测台站布设完成,成都高新减灾所在中国25个省市部分区域建成了5600个地震预警台站,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6.6亿人,占中国地震区人口90%,标志着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预警网络。
2016年4月19日,5·2芦山地震3周年之际,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宣布,自2014年成都率先将地震预警应用纳入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已有139所学校,43个社区启用地震预警。11月26日,2016成都创意设计周金熊猫文创设计奖颁奖盛典在成都举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系统”获得组委会特别大奖——设计成果转化特别奖,以鼓励减灾所8年来始终专注于地震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并安全服务社会5周年的工作。
2017年1月17日,由成都市网信办主办的“菁网互联、蓉创你我”2016年成都市互联网“双创”品牌评选活动颁奖沙龙在成都菁蓉国际广场举行。“ICL地震预警”因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获此次评选“特别贡献奖”。
2018年4月12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重庆举行。地震预警荣获2017“互联网+民生”优秀案例。同年,减灾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成果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列为5·12汶川地震十年来中国地震应急领域5大成果之一。
2019年8月15日,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合作,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联合举行印尼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启动仪式,采用减灾所的全套技术系统建设印尼地震预警网,并交接了地震预警设备。
2020年11月,中国地震局与减灾所签署《地震预警合作谅解备忘录》,减灾所被授牌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2020年下半年,减灾所对川藏铁路建设沿线的地震预警网进行了台站加密,覆盖到日喀则、昌都、林芝市等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2021年以来,减灾所联合日喀则地震局继续增设台站,使预警网覆盖到中尼铁路中国段的终点吉隆县
2022年6月9日,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同成立灾害预警专项基金,致力于倡导慈善力量参与灾害预警公益事业。截至2023年1月,减灾所已成功预警977次自然灾害(其中包括76次破坏性地震),构建了面向亿级用户发布预警信息的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的传递渠道。
2023年2月20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四川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交通强国战略和灾害预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整合各自领域资源、专业技术等优势资源,精诚合作,共创未来,共同推动交通行业防灾减灾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交通强国+灾害预警”双引擎战略。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全国范围有大量手机终端收到预警提示信息。这次成功给临夏回族自治州提前12秒预警、黄南藏族自治州提前22秒预警,给甘南藏族自治州提前25秒预警,给兰州市提前29秒预警。
研究内容
从地震预警延伸到多灾种预警,从国内到国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部、统战部、科技、应急管理、侨联、侨办、宣传等部门的支持下,减灾所从地震预警起步,全面发力灾害预警。
减灾所研发了全球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成果,使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全球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尼泊尔印度尼西亚,使全球6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中3个由“四川智造”预警成果支撑。
减灾所向多灾种预警成功延伸,整合天、空、地、地下传感器数据,实现全区域、多灾种、全渠道的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探索灾害预警技术方案、标准体系、管理机制,面向中国、乃至全球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服务,服务更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2010年以来,“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成果在地震预警领域的每一步都代表了中国地震预警领域的每一步。自2013年以来,减灾所实现了全球地震预警领域的系列“首创”。减灾所将持续开拓、创新多灾种预警科技,服务更安全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就是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达前给目标发出警告,以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接收和应用。具体来说,在地震危险区域布设高密度的台网,监测地震,监测仪将监测到的地震动的关键信息发送至预警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预警中心发布预警信息,用户接收预警信息并进行避险和紧急处置。
ICL地震预警系统经过了上万次实际地震的公开检验,截至2021年9月1日,成功预警了64次造成了破坏的地震,包括芦山7级地震、8·3云南鲁甸地震8·8九寨沟地震6·24长宁地震,河北唐山5.1级地震,无一误报。预警系统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新浪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等同步发布预警信息,使得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同时,该地震预警技术已服务尼泊尔,并与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实现互联互通,开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研究所成果
灾害预警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地震预警成果全球领先。减灾所已形成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其系统平均响应时间、盲区半径、震级偏差等关键核心技术均优于日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依托在地震预警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减灾所主导制定了系列地震预警技术标准、获得了10项发明专利,还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成了延伸至中国31省市区、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中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的全球最大地震预警网——大陆地震预警网,建成了全球首个跨国地震预警网,并连续成功预警芦山7级、九寨沟7级、长宁6.0级等64次破坏性地震。
基于地震预警技术和团队能力的自然延伸,减灾所针对滑坡预警、泥石流预警、山洪预警等打造多灾种预警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体系,与世界科研机构合作,同时开展面向生产安全的灾害预警核心技术研发,从地震预警成功延伸到多灾种预警领域。
搭建高水平科研创新、技术交流平台
在中国国内,减灾所牵头成立了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筹备“多灾种预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研究所、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合作滑坡预警、泥石流预警、崩塌预警技术的产品化、提升多灾种预警技术。
在国际上,减灾所的灾害预警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防灾部门高度肯定。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连续参加两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举行的“联合国多灾种预警会议”,并在2019年会议上作为中国唯一发言代表介绍中国多灾种预警进展,发出全球灾害预警领域的“中国声音”。
打通了秒级响应的预警信息传递渠道
基于灾害预警领域影响力,减灾所与小米集团华为手机OPPO手机、vivo手机、TCL电视长虹电视等手机、电视厂家合作,实现了对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灾害预警功能的系统级接入,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移动打通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渠道,电视地震预警延伸至四川所有21个市州以及部分其他省市。减灾所还与搜狗合作,将灾害预警功能内置到全国市场份额领先的搜狗输入法。加上以“大喇叭”和其他专用终端形式服务的重点设施、学校、小区等,已打通的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渠道可秒级触达数亿用户。
持续为多领域和多行业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自2011年以来,大陆地震预警网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地铁、高铁、国防、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国家重大工程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减灾所还与中国科学院山地所、国家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全国首批多灾种预警示范点,开展综合地震、滑坡、泥石流、气象的多灾种预警服务,实现全区域、全灾种、全渠道的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探索中国综合灾害预警技术方案、标准体系、管理机制。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许多网友反馈称手机提前接收到了预警。不过,也有网友吐槽7部IPhone均未接收到地震预警,苹果公司客服称,此类功能需当地有关部门提供探测信息,暂不具备此功能。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建人王暾博士表示,除iPhone外,华为小米手机等国产手机厂商都主动联系要求接入地震预警系统,内置地震预警。王博士称,中国国内外手机厂商连入地震预警系统,是相同待遇。
据减灾所方面介绍,初步统计表明,受地震影响区域内开启了预警功能的国产手机、电视等都提前发出预警。
2024年4月4日,针对“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的APP‘地震预警’向用户收取10元/年的服务费而遭受网友质疑”的事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回应称,目前安卓系统并不收费,收费的是苹果公司系统,“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确实需要付费,我们和苹果达成了相关协议”。
参考资料
研究所简介.官网.2023-12-20
代表性项目.官网.2023-12-20
地震预警系统简介.官网.2023-12-20
减灾所荣誉.官网.2023-12-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研究内容
地震预警系统
研究所成果
灾害预警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搭建高水平科研创新、技术交流平台
打通了秒级响应的预警信息传递渠道
持续为多领域和多行业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