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1954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基础上改为独立室,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1961年,煤炭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并开始向太原市搬迁。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截至2015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59人,其中科技人员449人、科技支撑人员56人;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3个研发区域(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研发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共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95人;开设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历史沿革
成立初期
1952年至1954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的一个室。
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更名为中科院石油研究所。
195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通知:经中科院第三十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将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改为独立室,独立后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直属中科院领导,党政业务由石油所代管,财务工作独立。
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煤炭室迁往煤源丰富、煤种齐全的山西省省会太原市
自1959年7月起,经过两年筹建,于1961年下半年搬迁工作结束。
1961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并报请国家科委批准,煤炭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
196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对部分研究机构进行调整时,将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移交中国科学院华北办事处领导,但仍保持该所全国性研究所的性质。
1966年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中科院将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改名为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同年2月中科院撤消了中科院华北化学所(所址在天津市),并将该所的科研任务及183名人员和编制并入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
文革时期
1970年7月,中科院将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移交给燃料化学工业部。
1971年1月,燃化部将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下放到山西省,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归属山西省煤炭化工局,称谓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
1978年5月,山西省革委会将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改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由省科委领导。同年中科院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的要求和中科院长远规划,经征得山西省革委会的同意,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9月改变了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领导体制,所名改为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属地师级单位,由中科院和山西省双重领导,政治工作以山西省领导为主,业务工作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
稳步发展
2012年6月,山西煤化所原有的化工专业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及新申报的特种材料专业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2012年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专家评审。 7月,获2011年度综合统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3月11日至13日,山西煤化所通过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的军品第三次、民品第二次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2014年4月,获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5年11月,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
201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即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通过CNAS认证。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5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59人,其中科技人员449人、科技支撑人员5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5人。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彭少逸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永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永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毕继诚樊卫斌郭向云焦海军、李南文、李永旺、刘耀东、覃勇、王建国、王俊中、温晓东、杨国辉、郑占丰、朱珍平
科研部门
据2015年12月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共有3个研发区域(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研发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所级实验室。
研发区域(中心):太原桃南园区、小店中试基地、扬州碳纤维工程技术中心和与潞安集团共同申报组建的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际研发中心: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
所级实验室: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
设备设施
• 设备仪器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的设备如下表。
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配置了TG-151 高压热天平、TGA92 热质联用仪、MS OmniStar 200 小型在线质谱仪、EQUINOX 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Vario EL元素分析仪等煤的组成与热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检测设备;配置了Atomscan 16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VG QUATTRO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lliance2695–ZQ4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无机化合物有机成份分析检测设备;配置了Tristar 3000 物理吸附仪(中孔)、ASAP 2000(M)物理吸附仪(微孔)、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JEM-2010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固体结构表征分析检测设备。
•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图书馆馆藏文献近30万册,其中专业图书5万册、中西文期刊 2000余种约25万册,并实现数字化。配套有国家标准、中国内外网络全文电子期刊、硕博士论文及二次文献,并提供科技查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服务。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08年,山西煤化所承担科技项目240项,总经费1946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332.6万元、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项目64项3976.1万元,中科院项目42项1630.4万元,省级项目37项92.5万元。获科技奖共计19项,其中: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奖3项,国际奖2项,其他奖10项。发表各类论文351篇,其中:国外刊物178篇,被SCI收录208篇(其中:国外刊物165篇)。申请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至2008年底拥有发明专利329项。
自2010年至2014年,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共获资助项目134项,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基金、国家军工、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山西省基金、企业合作等类型;国家级项目共48项,其中国家973项目5项,863项目1项,国家基金19项,军工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共46项,横向合作项目共35项;在中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48篇,其中SCI收录203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8项。
据2016年12月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18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570多项。
学术期刊
• 《新型炭材料
《新型炭材料》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该刊刊载内容为有关炭材料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与炭材料有关的边缘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设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综合评述等栏目。
该刊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数据库(SCI-E),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数据库( Ei 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技文摘(CSA),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收录为源期刊,并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燃料化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类刊物(月刊)。该刊主要刊载燃料化学、燃料化工及其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原始性、首创性研究成果、科技成就和进展,涵盖煤炭、石油、油母页岩、天然气和生物质转化等与燃料化学相关学科的内容。是燃料化学和能源转化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类刊物。所设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述评及研究简报。
该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并连续入选《CA》千种表)、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Coal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矿业文摘等收录。该刊获国家优秀期刊三等奖、中科院优秀期刊二等奖、华北优秀期刊奖、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资料规范》优秀奖,2001年度获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共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
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点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点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点二级学科: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点二级学科: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
教学建设
• 教学概况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共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95人,在学研究生334人(其中硕士生199人、博士生135人)、在站博士后8人。
• 学制学位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
• 奖助学金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实行奖助学金制度:硕士生补助不低于1500元/月,博士生补助不低于2500月;可申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院长奖学金和刘永龄奖学金、宝钢教育基金、伟华科技奖、壳牌奖学金等奖学金。
• 教学成绩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山西煤化所仅留所的毕业博士生中,有7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称号、1人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化学家”称号、1人获得国际催化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得山西省十佳青年称号、1人获得中科院优秀青年称号、5人获得德国著名洪堡基金资助等。
2013年1月,5篇博士学位论文获2011年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4年4月,5名研究生获山西省2012年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所徽
红黑相嵌的六边形代表炭分子的基本单元苯环,黑色象征煤炭,红色象征煤的洁净转化,红黑双色斜向排列表现一种铿锵的力度和永远向前的精神。
文化活动
截至2015年12月,研究所举办的文化活动有饺子大赛、研究生消防安全培训、迎新文艺晚会、重阳节老年运动会、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年度排球赛、篮球友谊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趣味运动会、爱心募捐助学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团日活动、硕士生班级活动、摄影展、PPT设计比赛等活动项目。
参考资料
山西煤化所简介.www.sxicc.cas.cn.2024-01-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立初期
文革时期
稳步发展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科研部门
设备设施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