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土(1936年9月10日—2021年5月6日),男,
汉族,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1936年9月10日,刘兴土出生于
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籍贯
永春县。
1952年4月—1954年6月,担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气象干部学校教师。
1954年7月—1955年8月,担任北京气象专科学校(长春气象学校)教师。
1955年9月—1959年7月,就读于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
1959年9月—1965年12月,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室主任。
1966年1月—1972年5月,担任四平师范学院农学系系主任。
1972年6月—1986年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室主任。
1986年9月—1994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
1994年11月—2002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2年2月,担任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区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5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
长春市逝世,享年85岁。
个人生活
2021年5月6日,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兴土于20世纪70年代初,参加和主持了国务院科教组下达的
三江平原沼泽荒地考察。“六五”至“九五”期间,他连续在东北三江平原和
松嫩平原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沼泽湿地
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并在“九五”期间担任项目攻关专家组组长。20世纪90年代,他主持
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沼泽湿地调查与分类研究”。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兴土主编《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专著9部,参编《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专著15部,在中国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 。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兴土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与自然科学一、二等奖7项。
人才培养
2008年,刘兴土获得
中国科学院大学杰出贡献教师奖。
社会职务
刘兴土担任
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生态学会、吉林省气象学会、吉林省泥炭学会副理事长和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1995年,刘兴土任
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2002年,刘兴土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专家顾问;2003年,刘兴土任《
湿地科学》主编;2008年,刘兴土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年,刘兴土任
中国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刘兴土任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13-2017年,刘兴土任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3年,刘兴土任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兴土任湿地
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荣誉奖项
争议事件
涉嫌学术抄袭
中国青年报在2009年初接到
读者来信,反映有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经该报了解,6位联名举报人中,69岁的
孙广友教授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与刘兴土长期在同一地理所工作,是该所退休回聘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广友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泥炭纹泥构造和青藏高原
冻原,获得过“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科学工作者”。实际上,6位联名举报人中,有5位同在东北地理所工作,现均已退休。其中,80多岁高龄的
黄锡畴先生是我国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第一届“
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得主。而75岁的
裘善文研究员,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取得过包括国家八五科技进步奖在内的诸多奖项,是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除东北地理所的老同事之外,另一位举报者,是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我国著名草原生态学专家——
李建东先生。“大家之所以联名举报,一是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为我们都是受害者;二是为了维护科学道德,与学术腐败作斗争;三是为了维护院士荣誉称号,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院士必须‘德艺双馨’,在学术界起到表率作用。”几位教授说。
刘兴土院士回应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刘兴土院士进行了采访。采访报道如下:
虽然事务缠身,但当记者提出要向他本人了解情况时,刘院士还是欣然应允。2月4日(注:2009年),在东北地理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马福安的陪同下,刘院士在单位接待了记者,就相关举报作出回应。首先,刘兴土院士强调,被举报的4本书都属于他主编或编著的书,并非他自己“著”的书,而且投诉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其他作者执笔撰写的。“如果落款‘著’,书中应基本上是自己的成果,起码要以自己的成果为主。而‘编’书,可应用各方面材料按章节系统地编,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找别人写。作为编或编著的书,引用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可能所有专业都由你一个人搞,一本书可能牵涉好多专业,引用是不可避免的。”刘院士告诉记者,他迄今共出了18部书,其中主编8部,参编10部。刘院士认为,对于“编或编著”的书,在引用前人成果时,如果是文字部分,只要列出参考文献和页码,便不构成抄袭;如果是表格和数字,要在引用处注明资料出处。“《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一书第一章,引用李建东教授部分表格时,在表下方没有注明出处,不符合出版要求,是错误的。”刘院士坦言。“这部分内容由易某执笔撰写,他在章后列出了参考文献,同时在该节文字叙述中也曾提到郑慧莹、李建东,自以为已经说明清楚,向主编交稿时便没有说明这些情况。”刘先生解释,该章共有6节,他本人写了两节,第二作者马学慧写了3节,因易某只写了1节,故易某署名该章第三作者。“该书没有对外销售,在赠送出去20多本后,李建东教授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立即请执笔人向其道歉,并把其余470多本书补贴了标注。我们还计划把已赠出的书也追回来补贴标注。”刘兴土先生翻开他手中的书,让记者看上面补贴的标注。“虽然我不是执笔人,但作为主编,我负有疏忽之责。事后,我曾给李建东教授所在高校的党委书记打电话说,如果李教授有时间,我亲自去拜访一下,表示一下歉意,但这位书记一直没有给我回话。就《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引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治理规划水文地质报告》一事,刘先生回复,书中确实引用了该报告的,因该报告共307页,未出版,故按要求在书中加了脚注。刘院士告诉记者,该书对其他专业成果的引用,主要集中在前两章。两章中,对未正式出版的内部报告,加了脚注;对已出版的书或文章,列入了章后参考文献表。“这是符合出版要求的,出版社审稿时也未提出过不符合要求的意见,并不存在侵权问题。”刘先生说。谈到夏玉梅与颜秋兰的内部报告被剽窃的投诉,刘院士表示,书中这部分内容由马学慧执笔,马学慧参加了该课题的野外调查、勘探、采样及报告的编写工作,同为课题组成员,报告作者名单中包括马学慧。“因该报告为课题组的集体成果,按照我所关于资料共享的规章制度,课题组成员是可以引用的。”刘先生说。至于“
黄锡畴著名的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被剽窃”问题,刘院士解释,其书《东北湿地》“沼泽发育模式”部分,主要参考的是
马学慧、牛××编著的中国地理丛书《
中国的沼泽》,“因为该书对沼泽发育模式写得比较详细”。他补充说:“另外,马学慧关于发育模式的有关论述,发表于1982年6月出版的《地理科学》2卷2期,而黄锡畴先生的文章稍晚,发表于同年9月出版的《地理科学》2卷3期。由于这两篇文章写得都很简单,所以《东北湿地》主要参考了《中国的沼泽》,并在分析中增加了许多实例,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中国的沼泽》。”提到“在集体著作《三江平原沼泽》前言中加上"最后,由刘兴土同志统稿"字样”一事,刘兴土显得一肚子委屈。他说:“该书是分章分部分写的,先分章统稿,后由我进行统稿,做文字修改和图表编排等。最后,根据出版社责编的意见,我又进行了一次修改。我确实做了统稿工作,在书稿最终送交出版社前,沼泽室也有部分同志看到了这个前言,因此不能说我是"背着集体私自加上的"。”“就举报人所投诉的各种问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都曾做过调查,我也就此递交过完整的说明材料。我认为工程院最后的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刘兴土院士说。
参考资料
刘兴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24-08-26
刘兴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