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珠寺
位于西藏孜珠山上的寺庙
孜珠寺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海拔最高的寺庙建筑群,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现任住持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
公元前十世纪,第二代藏王修建孜珠寺。公元八世纪,因第三十代藏王赤松德赞灭苯而暂时沉寂。公元十四世纪,苯教大师罗丹念布大师复兴了孜珠寺。1982年,格旺南杰活佛和仁钦江参活佛开始主持修复在“文革”中被拆毁的孜珠寺。1993年,丁真俄色仁波切继任四十三世孜珠活佛。孜珠寺是孜珠山六座山峰下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以寺庙为中心在寺庙外围有三条转经道,是信徒日常朝圣的线路。孜珠寺内部有主殿大雄宝殿,还有有四座教育场所:学习宗教内容的内明学院、学习经文的辨明学院、学习辩经的扎仓学院、学习禅修的禅修学院,以及历代活佛居住的地方——喇荣、僧人居住的僧舍。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藏式夯土墙建筑,内部有古老象雄风格的图案,绘有苯教寓意的佛像及壁画。
在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会上演的神舞剧“极乐与地狱”,这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孜珠寺是藏东昌都地区最富盛名的苯教寺庙,是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著名苯教寺庙热拉雍仲林寺的分寺,也是藏东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苯教寺庙之一。孜珠寺不仅是周围信奉苯教群众的中心圣地,也吸引着很多其他地方的苯教信徒。如今孜珠寺的弟子广泛分布在中国各省、港台地区和美国等地。。
名称来源
孜珠寺就位于孜珠山上,经典记载孜珠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在藏语中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孜珠山是苯教四大神山之一,神山上有六座山峰,象征者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的六道众生,并引导教化他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代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及对众生的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的对治之道。
孜珠山也被称作穹保六峰山,每一座均被僧人冠以不同的名称。六座山峰第一座为“依仁罗布寨”,即如意宝峰的意思。第二座山峰叫做“协力加噶寨”,即无影白琉璃峰,此峰因存在有大量的白琉璃空洞而得名。第三座山峰为“捻民同瓦寨”,即实现如意峰。第四座山峰为“桑卓嘎瓦寨”,即禅定观明峰。第五座山峰为“名卓雍仲寨”即永恒雍仲峰。第六峰为“千波度千寨”,即智慧剑锋。虽然孜珠寺周边远不止这几座山峰,但这六座山峰已经成为广大信徒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标志。
历史沿革
建设时期
公元前十世纪,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吐蕃各地修建三十七处苯教道场,“如拉九处”的无垢洁净林,就是后来的孜珠寺。第一代孜珠活佛穆邦萨东大师,是苯教“译师传承”八大成就者之一,所遗舍利一直是各代孜珠活佛随身的圣物。当时的孜珠山是吐藩重要的修法中心,僧众三千多人,留下许多的修行处和圣迹。那时共有八十位修行者在孜珠山修行得道,世称“孜珠八十”。公元八世纪,第三十代藏王赤松德赞灭苯;孜珠寺暂时寂静了下来。
历代建造
公元十四世纪,苯教大师罗丹念布大师在孜珠寺开坛讲修、弘法利生,复兴了孜珠寺。他还恢复了丁青其他许多苯教寺院,传留了很多经法宝藏。如罗丹宁布活佛握石舍利、《祖师辛饶十二功绩》以及大批“耳传”经卷等。
公元十七世纪,圣僧桑吉林巴大师主持孜珠寺,孜珠寺发展迅速。据说,一尊十一面观音像曾开口对大师说愿随他前往孜珠山度众,那尊观音像,即孜珠寺珍宝“圣者我去自语像”。大师开启了大量伏藏得修供仪轨和经卷法器,传留至今;他还在丁青的帮助下建设恢复了许多苯教寺庙。
1926年,桑阿林巴大师来到孜珠寺,他在孜珠山上挖掘到了很多重要的伏藏,如《经藏》《大般若藏》和《总持经》等。他创造了神舞“天堂与地狱”,向众生展示因果报应;此后孜珠寺每逢藏历鸡年,都会在藏历五月召开盛会,向朝圣信众展现这个为时数日大型神舞。首次法会,就有十万信众观法。
修缮重建
文革时候,孜珠寺遭受了很严重的破坏。1982年,格旺南杰活佛和仁钦江参活佛开始主持修复在“文革”中被拆毁的孜珠寺。很多寺藏圣物,在劫难中被虔诚信众冒险保护了下来,逐渐回到寺庙。如佛祖开光的无量光佛像、多位祖师的舍利、自语观音像、明代御制法器、伏藏出的金刚撅、法铃、手鼓、班玛奥巴身像、占巴南喀大师印章以及历代经书。寺庙建筑也初步得到恢复,大批传统的供修仪轨,尤其是神舞《极乐与地狱》得到了恢复。
现代发展
1993年,丁真俄色仁波切,作为苯教佛法“译师传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萨东大师的转世,继任四十三世孜珠活佛。他完善了内明学院,又设立和恢复了扎仓学院、 辩论学院、禅修学院;修通了上山的盘山路,逐年改善者寺院修法与生活的条件,还带领僧人前往各地二十多所寺庙学习,截止到2020年孜珠寺有僧众200多人。他还把苯教佛法传到了汉地和海外,使更多的信徒走上了解脱道。
建筑布局
孜珠寺是孜珠山的六座山峰下面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以寺庙为中心在寺庙外围有三条转经道,是信徒日常朝圣的线路,路途中有天然形成的普贤如来集像,念珠受加持连环洞,自然形成的普巴金刚像,孜珠山狮面空行像等。转经道旁有天葬台,老百姓用来丧葬。转经道尽头为孜珠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建筑群中,分散着内明学院、辨明学院、扎仓学院、禅修学院,以及僧人居住的僧舍。
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大殿首层高七米,梁柱上装饰着各种古老象雄风格的图案,均以天然颜料手工绘制。墙上挂着孜珠山一年四季全部法会的本尊唐卡。大殿中心十二根朱砂大柱从一层直通三层,雄伟挺拔、黄金沥粉装饰,古老柱幢为清朝皇帝供养给寺庙。巨大棋盘顶彩绘坛城分别为:玛居坛城、却巴坛城、尊胜佛坛城、虎衣明王坛城、大慈母坛城等孜珠寺常用的仪轨。
在大殿的左侧为十二米高的大慈母像,同样法相庄严、珠光宝气、织女围绕。背景绘有救八难度母,解救怨敌之难、诅咒之难、种族无后之难、龙族之难、外道之难、晦气之难、寿命之难、星曜之难。大殿右侧为高达12米的辛饶大日如来像,全身鎏金、镶嵌各种奇珍异宝。如来像严格如法装藏,里面装有《甘珠尔》十六套、《丹珠尔》八套、八十成就者和历代上师留下的各种加持物,以及不同成就者留下的稀有108种甘露及加持物。佛像的背光上画有佛陀的八大弟子。左右和上方飞天环绕,手持宝伞盖与甘露水,在云中若隐若现,给每一位虔诚朝拜的信徒洒下佛的甘露。辛饶像的左右为藏经阁,收藏有多套大藏经。大殿北侧供奉着孜珠山最具代表性的五位大师像,他们都对苯教佛法做出极大贡献,分别是:距今二百余年的旺巴达拉大师;距今三百余年的桑杰林巴大师;距今六百余年的奥古斯特·罗丹念布大师;距今三千多年的占巴南喀大师和穆邦萨东大师。
辨明学院
辨明学院是孜珠寺专门学习经文的学院。辩经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的思考,对佛学概念的角度仔细而反复地拷问,从而使僧人对所学的每一个概念都纯熟、精确、全面而不偏颇。辩明学院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里学习的僧人每天都要学习经文,在不断地学习中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辨明学院学习时间一般为20年,这需要僧人具有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辨明学院现任堪布是丹巴。
辨明学院位于孜珠寺第二峰,扎仓学院东南下坡处。辨明学院占地面积83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17平方米。整体为两层,高度为6.9米,建筑平面并不规整。辩明学院一层主要以经堂、辩经室和僧舍为主,二层以僧舍为主。辩经室面积为113平方米,开间23米,进深4.8米,内部由20根柱子支撑。辩经室西南面为进入经堂的大门,经堂面积249平方米,由25根方柱支撑,经堂尽头为供奉苯教佛像的佛台。
辨明学院是夯土建筑,主要材料为夯土、木柱、木梁及木质窗框。僧舍中庭的屋顶采用现代结构与材料建造,辩经室内部铺木质地板,窗框为木质传统窗框,女儿墙边角处放置象征寺庙建筑的金黄色经幡。辨明学院建筑主体颜色由白、红、蓝、黄这四种颜色构成,白色大面积的用于墙体,蓝色用于窗框处,红色应用于女儿墙及梁处,黄色应用于屋顶金轮处。辩经室与经堂内部装饰华丽,经堂四周墙壁绘有苯教寓意的佛像及壁画。
扎仓学院
扎仓的意思是“僧院”,扎仓是藏传佛教寺院里僧众学习的学校,孜珠寺针对丁青地区老百姓生活清苦,教育落后的状况,把佛法专修系统中初级的文化和宗教课程集中到一个独立的教学机构,称作扎仓学院。僧众在扎仓学校的学期取决于僧人的文化基础。一般僧人通常需要在扎仓学院学习2到6年。扎仓学院现任堪布是嘎松丹增。
扎仓学院分为上下两层,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建筑面积586平方米,建筑高度12米。扎仓学院一层,由一道门分为前后两个空间。第一个空间为缓冲空间,该间的进深为6.3米,层高为4米,由四根漆成红色的柱子并排撑起,柱头处绘有精美的彩画。第二个空间为经堂,经堂的进深为12.7米,整个经堂由10根柱子分为五开间四进深,柱子呈“口”字形围合,口字形内部为2层通高中庭,且直接联通至屋顶,高9.5米。
扎仓学院的二层主要以办公及接待为主,往来于孜珠寺的工作组一般都要在此开会工作。办公室开间为9.3米,进深6米,层高为3米。办公室为无柱空间,内部装饰没有经堂华丽,地面为水泥地面。办公室北面为佛龛室,佛室内部供奉很多苯教佛像,每逢藏历节日的时候,会有很多专门前来朝拜供奉的信徒。
扎仓学院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完全采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段,对木材的需求量大量减少。建筑顶部处理仿照藏式传统寺庙屋顶做法,加上寺庙建筑特有的金色屋顶及经幢。扎仓学院经堂内部装饰非常精美,地面由木板铺装,经堂内墙壁的装饰由藏地传统的颜料直接在墙面上绘制而成的彩画。除了墙壁直接用彩绘处理,经堂内部其它装饰都是木工活,用胶将雕刻好的板材固定于柱子或梁处,对雕刻的图案及佛像进行彩绘。
内明学院
当孜珠寺的僧人在扎仓学院结业后,他可以选择到内明学院深造。内明学院除了教授佛学之外,历史、星相、地理、哲学、诗学、医学也是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这种结构全面的系统帮助修行者建立更加全面扎实的认知基础,便于在对苯教佛法的研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内明学校的学习过程通常为四年或更长。现任内明堪布是罗布雍仲。
内明学院位于孜珠寺第一峰以南。建筑占地面积225.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79平方米。内明学院整体建筑平面呈U字型排布,建筑主体两层,高7.2米,东西有高一层的厢房连接,两边有围墙环绕,建筑主体前是正方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香炉,香炉前由一道矮墙连接东西围墙,矮墙修建在山坡处,站在广场有极佳的视野。内明学院首层平面以经堂为中心展开,经堂面积63平方米。经堂两边为僧舍,经堂将僧舍分为东西两对称部分,共6间,东西僧舍相互不联通,有单独的出入口。
内明学院的建筑采用传统的藏式夯土墙建筑手法,采用藏地特有的建筑材料进行建造,极具地域性特点。一般的建筑外墙材料为素土和砾石。经堂的窗户采用的是铝合金窗户外,其余的都是木制窗扇。内明学院建筑外立面的颜色主要由红、白和黄三种颜色构成。突出的经堂整体粉刷为红色,装饰比较繁华,顶部用三合板平铺,梁柱雕刻精美,金黄色大屋顶前有金黄色法轮与经幢。东西僧舍及附属房间统一粉刷为乳白色,设施布置比较简单。
禅修学院
禅修学院通过禅坐观修,把之前所学所思“修”出来,使之逐渐融入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必然组成部分。禅修是佛法修行最为深奥的部分,没有止境,是僧人们修行终生的功课,它的目标是证得涅繁空性。禅修学院现任禅修堪布是索南晋美。
禅修学院位于孜珠寺第三峰山腰处,整体建筑顺应山势坐北朝南,东边紧邻第一条转山路,南面视野开阔,西面与佳美活佛住所毗邻,北面依靠孜珠神山。禅修学院占地面积1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5平方米,建筑分为上下两层,首层为东西两个经堂,二层主要用来居住与会客。
禅修学院主要建筑材料为藏式传统夯土墙与木质柱梁。窗户为现代材料的铝合金窗户,东西两侧主要墙体与山体交界处直接用土压实,屋顶层采用现代防水卷材。禅修学院整体颜色由红、黄、白三种主要颜色构成,南面墙体整面粉刷为红色,东西两面墙体粉刷白色,经堂内柱梁整体均粉刷为红色,采用传统处理手法将柱子与梁进行彩绘。禅修学院二层建筑的装饰与一层基本相似。
重要文物
左旋白法螺
这支左旋的洁白法螺不仅仅是孜珠寺的珍宝,经书记载,这支法螺代表着佛的声音,是苯教至宝。曾被埋在了本日山,直到占巴南喀大师住世修法时重新开启。公元八世纪赤松德赞灭本,法螺被伏藏在南方的牛形岩石下。数百年后,它被辛赛.郭叠帕巴发现,并辗转来到了孜珠山。后来由于各种因缘,海螺又曾离开孜珠山。将近100年前,法螺又来到孜珠山,恰逢孜珠山的另一件珍宝——无量光佛金像也回到了神山。文革期间,海螺又曾失去,而文革之后,神奇的因缘又使它从青海回归了孜珠山。
无量光佛
无量光佛镏金佛像是孜珠寺主要镇寺之宝。它由苯教圣尊辛饶大日如来亲自开光,在孜珠寺创立之初,约3000年前就来到了孜珠山。从初祖穆邦萨东大师起,这尊佛像大都留在孜珠活佛的身边,随活佛各地传法,代表辛饶如来当下予以加持。无量光佛也叫接引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接引愿者往生,慈悲无比。圣尊辛饶如来就是无量光佛的化身。苯教佛法蒙难时期,此佛像流落民间。遇到灾荒,收藏佛像的人家不得已只得用佛像换粮求生,佛像以其精美绝伦迅速为他们换来了食物,一家人因此得救;之后,下一个收藏者再用佛像换粮,又使自己免于饿死。于是佛像走过了一家又一家,在灾荒年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握石舍利
孜珠寺供奉着两个特别的舍利,是两块明显被手攥握得如同刀柄形状的石头。它们分别是孜珠寺600年前的罗丹宁布活佛和300年前的桑吉林巴大师留下的法身舍利。罗丹宁布活佛是600年前复兴苯教的伟大上师,他的功绩非常多,例如为后世留下《祖师辛饶十二功绩》以及大批“耳传”经卷,复兴了孜珠寺和众多丁青的苯教寺庙。这块法身舍利,是罗丹宁布大师祈召天龙八部护佑孜珠寺复兴时,为了表明誓愿而捏成的。300年前的桑吉林巴活佛也是苯教世上著名的伏藏大师。他使孜珠寺得到空前发展,复兴了丁青以外的一大批苯教寺庙。他还云游到汉地,曾得到康熙帝的礼敬。他所留下的法身舍利与罗丹宁布大师的一样,为了表明誓愿。有缘得到法身舍利的灌顶加持,如同得到了大师直接的祝福和加持。
自语观音像
三百年前的孜珠活佛桑杰林巴大师,是苯教历史上重要伏藏大师和成就者,住世传法时即享有盛名。嘉绒土司请示康熙皇上批准,迎请桑杰林巴大师到嘉绒讲经传法。大师赴嘉绒前,空行要求大师将一件圣物带回孜珠山,其对度化众生有极大的好处。大师在嘉绒的弘法成果卓著,而空行提到的圣物却一直没有遇到。大师将要离开的时候,嘉绒信众纷纷奉献供养。第一件供养是一尊观音像,大师手捧观音像对其顶礼时,观音像忽然开口说:“圣者不必忧虑,度化众生的事交给我”。于是这尊自语观音随大师回到了孜珠寺,加持每一位有缘来到孜珠山的众生;特别当去世的人们被跋涉送上孜珠山天葬台时,自语观世音一定会出现在逝者的身旁,加持他/她免入恶趣;孜珠山作为观音道场的慈悲力量由此展现。自语观音的全名叫作“自语圣者我去,救恶趣之众像”。
天铁佛像
天铁佛像,由西藏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奇异的金属天铁铸成。天铁密度很大,极其稀少,在西藏,它是无比珍贵的护身符。孜珠寺供奉的天铁圣像,传说并非人工刻画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而,能保佑持有者刀枪不入。
文化活动
孜珠神舞
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鸡年的法会是苯教徒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住得再远的苯教徒都会不辞辛劳举家前往,来求得他们所祈望的解脱或是福气。而最引人入胜的,就是法会期间上演的神舞剧“极乐与地狱”(又名“极乐世界与地狱”)。
神舞是藏传佛教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跳舞时僧侣们戴着各种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穿长袍、佩彩带、既有普渡众生的意义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神舞“极乐与地狱”以“阎罗十判”为主轴,展示了善恶因果报应的规律。全剧共十幕,由修行深厚的僧侣们表演。剧情表现了阎罗王对善恶上师、善恶僧人、善恶官员、善恶平民、善恶女性共十人的罪福审判,发人深省地揭示出“极乐与地狱的选择取决于如何取舍善恶”的道理,提示了人们通过所积累的业力,善入善道、恶入恶道。
每月法会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年当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等,方便社会大众参与修持。
资料来源
相关文化
苯教是西藏原始土著宗教。在藏文典籍中,苯教的称呼有“苯波”“苯曲”“雍仲吉苯”“贤苯”等等。因教徒头裹黑巾,俗称黑教。源于中亚,流传于古代西藏自治区,与巫术相结合,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神山、圣湖。
苯教最初是在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然宗教。约公元前5世纪,古象雄王子敦巴辛饶·米沃切创建苯教,最初流行于后藏阿里一带,后自西向东传播遍布西藏各地。8世纪,吐蕃王朝抑苯兴佛,苯教势力渐衰。苯教是原始拜物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还有祖先神鬼崇拜,各种崇拜依靠诵经、施法术等繁多仪式达到祈福灾的目的。苯教的活动主要通过巫师进行,巫师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从婚丧娶嫁、农耕放牧,到交兵会盟、赞普安葬建陵、新赞普即位主政,都由苯教巫师决定。苯教是藏族原始社会土生土长的宗教,是藏族的启蒙文化,保存了藏族人民在原始时期大量的、较完整的精神文化遗产
相关人物
才旺仁增大师
才旺仁增大师既是密宗三大师徒之一,也是吐蕃八十位成就者之一(汉文中称他为普贤菩萨)。才旺仁增大师天生具有超凡智能,心地善良,聪慧,圆满,曾拜以父亲占巴南喀为首的无数证悟大士座前,学修显宗、密宗理论,称为才识渊博、通晓万法,德行高妙的贤者。他曾在孜珠山修行,留下次旺仁增大师修行洞。建筑层数为2层,开间7.1m,进深4m。
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梵语音译为巴特玛萨木巴瓦,印度僧人。印度乌仗那国(即今之斯瓦特)人,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西藏密宗红教开山祖师,常被尊称为大师、大士、咕噜仁波切(意即上师仁波切)等。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他还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在家、出家两种僧团制,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他曾在孜珠山修行,留下莲花生大师修行洞,窗户洞口开设较小,宽度仅为0.4m大小。
占巴南卡大师
占巴南卡大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被誉为“密宗之父”,象蕃八十大成就者之首。占巴南卡大师的他的父亲名为迥耶穆科,即象雄十八代恰日坚国王之一。传说,占巴南卡大师曾经在孜珠山修行过,后来苯教僧人为了纪念这位占巴南卡大师而修建了占巴南卡修行洞,修行洞修建在孜珠寺的最高峰处。
丁真俄色仁波切
丁真俄色仁波切,雍仲苯教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是苯教佛法“译师传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萨东大师的转世,孜珠寺现任住持喇嘛。他主持修建了通往寺院的十三公里盘山公路,并且还重新传接和完善了延续下来的古老辩经体系;完善了教授大小五明的内明学院,又设立和恢复了学习基础知识的扎仓学院、建立信念的辩论学院和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禅修学院。
价值与影响
苯教有四大神山之说,孜珠山中正是其中之一。传说,佛祖辛绕弥沃在弘扬佛法时,曾在孜珠山传法,给予巨大的加持并且授记,孜珠山对苯教佛法的发展和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后历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涌现出了80位大成就者,并留下了他们的珍贵遗迹。如有辛美祖普、东炯大师、占巴南喀大师等,以及他们和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山洞,并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脚印。孜珠山的圣迹比比皆是,岩壁和洞穴里自显的佛像、坛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将如此丰富的苯教宝藏集于一山。同时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轮回的绕山隧道,许多藏民虔诚的不远千里来此朝拜。
孜珠寺弘扬显宗、密宗、大圆满等圆融无二的佛法,拥有着完整无漏的大圆满传承系统。宣扬去恶从善、因果报应、轮回痛苦和涅快乐等基苯教理,主张广学博闻与实践修习并举。如今,古老的佛法走下神山,走到汉地,走向世界。如今孜珠寺的弟子广泛分布在中国各省、港台地区和美国等地,他们都因从丁真活佛和孜珠寺的古老传承中获得启发而得到巨大加持。
开发与保护
丁真俄色仁波切带领修建了通往寺院的十三公里盘山公路,在寺院建立了四所修学佛法的学校,恢复了一座被毁的经堂。除此之外,寺院中还增加了托老所和孤儿院,丰富了法会活动。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授予西藏自治区昌都孜珠山“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基地”称号。
相关事件
2013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仁波切开始自费组织人员整理、翻译《象雄大藏经》。象雄是西藏地区的先期文化,《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岁月变迁,现存178部,是古象雄雍仲佛法的经典,是涵盖了哲学、天文、地理、医学、艺术、建筑等领域描绘古象雄文明的“活字典”。《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认定为“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22年,“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项目结项,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参与实施的“古象雄文化遗产调查及抢救性保护研究项目”在西藏自治区丁青县孜珠山(外象雄中心)启动。这次研究项目按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对古象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发现,以保护与利用并重、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方式,深度挖掘和梳理古象雄古籍的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关于孜珠>寺院简介.孜珠寺网站.2023-11-12
丁青孜珠寺.昌都市人民政府.2023-11-12
..2023-11-27
镇寺之宝.孜珠寺网站.2023-11-13
丁真活佛.孜珠寺网站 .2023-11-13
..2023-11-13
关于孜珠>四大佛学院.孜珠寺网站.2023-11-13
着大鹏金翅鸟的翅膀——回归西藏古象雄文明宝地孜珠寺.书香青海 · 数字出版发布平台.2023-11-13
苯教.西藏在线.2023-11-13
才旺仁增大师.雍仲本波.2023-11-13
密宗之父:占巴南卡.雍仲本波.2023-11-13
古经汉译.孜珠寺网站 .2023-11-13
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来.人民网.2023-11-13
让古象雄文化“活”起来.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2023-11-28
目录
概述
名称来源
历史沿革
建设时期
历代建造
修缮重建
现代发展
建筑布局
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辨明学院
扎仓学院
内明学院
禅修学院
重要文物
左旋白法螺
无量光佛
握石舍利
自语观音像
天铁佛像
文化活动
孜珠神舞
每月法会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才旺仁增大师
莲花生大师
占巴南卡大师
丁真俄色仁波切
价值与影响
开发与保护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