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云,男,汉族,江苏省
扬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员,出生于1940年5月,是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63年盛夏,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志愿来到中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
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面临医务人员短缺的问题,他着手培养了一大批
柯尔克孜族医生。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其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领先。
吴登云先后为危重病人输血30多次,累计献血7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1999年,吴登云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白求恩奖章,此后又陆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吴登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最美奋斗者”称号。
人物经历
“白衣圣人”吴登云
吴登云,1940年出生在
高邮市送桥镇柳坝村;1960年考上扬州医专(现
扬州大学)学习,63年毕业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的青年学生,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告别家乡父老,风尘仆仆地来到距家乡5000多公里的西北边陲,一干就是36年。当地的少数民族老乡称他是“白衣圣人”,干部们称他是“活着的孔繁森”,现任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他把心“押”在责任上,乌恰地处
帕米尔高原,境内多是海拔1700至6146米的大山,一年中每秒3至20米的大风要刮160多天,
大雪封山期最长的地区达206天。从1963年踏上这块艰苦的土地起,吴登云就以孺子牛般的赤诚,为这里的柯、维、汉等各族人民服务。
创作特点
个人精神
把病人健康放第一位的吴登云
吴登云先后为病人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他的鲜血一次次地流进少数民族兄弟的体内。在吴登云的感召下,他的子女都无偿献过血,
乌恰县有1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永恒血库”志愿者活动。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吴登云割取自己腿上的13块皮。他的生命在少数民族兄弟的身上延续……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吴登云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到牧区巡诊和防疫。有时为了一个病人,往往要走几天的山路。一次,他在山区巡诊,由于极度疲惫,不知不觉在马背上睡着了。结果,他摔下山沟,全身受伤。“马背医生”吴登云足迹踏遍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成了农牧民心中的“圣人”。他当院长后规定凡确属贫困户的病人,医院只收取药费,免除其他一切费用。有些老乡连药费也出不起,吴登云就让他们秋天把羊卖给医院,或者随时来打点零工,充抵药费。
个人语录
1、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2、做医生就要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
3、要彻底改变当地医务人员短缺的情况,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医生。
4、共产党人应该胸怀宽广,廉洁奉公,看重创业奉献,看轻名利得失。
5、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疆,选择乌恰。
主要成就
少数民族老乡称他是“白衣圣人”,干部们称他是“活着的孔繁森”。
全国双拥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先进工作者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之一
1999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佳公仆、模范共产党员、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200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白求恩奖章”。
主要论文
人物评价
医生们把吴登云做为榜样
吴登云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榜样,也是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看重奉献,淡泊享受。日常生活中,他吃饭不计冷热、荤素,只要做熟就行。他反感生活铺张,说把时间和精力用到那地方有什么意思?出差到
乌鲁木齐市,他能坐班车就不乘飞机。出差,他住最低标准的客房,吃最简单的饭。有人说他大小是个官,应该简单装修一下房子,门前修个挡风沙的围墙。他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医生的第一选择,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医生的最高利益,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医疗技术。
吴登云事迹鼓舞了大家
吴登云出生于郭集镇柳坝村。1960年考上扬州医专,1963年毕业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的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风尘仆仆地前往距家乡5000多公里的西北边陲——乌恰,成为一名医生,一干就是50年。
50年来,吴登云多次放弃回家乡或条件较好地方工作的机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给草原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吴登云是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
白求恩奖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百名人物之一等众多荣誉。
中组部等举行学习吴登云先进事迹座谈会吴登云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吴登云的先进事迹,中组部、中宣部、卫生部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首都卫生界、科技界和医学院校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吴登云先进事迹的体会。
卫生界代表表示,要以吴登云为榜样,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医生的第一选择,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医生的最高利益,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医疗技术。科技界代表认为,我们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吴登云这种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样一个世纪交替、民族腾飞的伟大时代,科技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创造,自觉奉献,多出科研成果,为正在进行中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与会者还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为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吴登云的先进事迹也震撼了医学院校的学生,
首都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肖凯在座谈会上表示,毕业后志愿到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为边远地区的卫生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报效祖国,实现自身价值。
中宣部副部长刘鹏主持了座谈会。他说,我们要学习吴登云同志,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学习吴登云同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学习吴登云同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要学习吴登云同志,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民族团结的模范。要把深入学习、宣传吴登云的先进事迹与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结合起来,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与向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人物事件
抽血救人
1966年冬天,一位患
异常子宫出血的
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
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
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割皮救人
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医务人员短缺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
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
柯尔克孜族医生!”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现在医院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柯尔克孜族人。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
县级医院中领先。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走进乌恰医院,60多个花坛把医院装点得如同花园一般,在“生个娃娃容易,种活一棵树难”的
帕米尔高原,实在是一个奇迹。1985年大地震之后,乌恰县城易地重建在
戈壁上。为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吴登云又提出一个“十年树木工程”。没有土,他们就到7公里外的老城去拉,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垫土。没有水,他们就从雪山下挖了一条12公里长的引水渠。一年接着一年,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2001年,吴登云从医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只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但他仍牵挂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每星期,他在政协上3天班,在医院值3天专家门诊。
吴登云和众人在一起
1993年12月26日,康苏煤矿的维吾尔族矿工艾力江,在井下紧张作业时,因与突然失去控制的矿车迎面相撞,胸腔多根肋条
骨折,肝脏大面积破裂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县医院能不能把艾力江抢救过来是一个未知数。而往大医院送,路途遥远,艾力江又可能命丧途中。怎么办?医护人员的目光集中到吴登云身上。吴登云说:“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该患得患失。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整整9个小时,吴登云没有下手术台。十几天里,手术连做了4次。每次做完手术后,吴登云都要守候在艾力江身边观察护理。最长一次5天5夜没正常睡觉,熬得他眼红唇紫,腰膝发软,扶着墙才能走路。昏迷不醒的艾力江终于摆脱死神魔掌,露出了重回人间的灿烂笑容。当他从陪护人员口中了解到抢救的过程后,泪水涟涟。
吴登云常说:“热爱边疆各族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对医生来说,首先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
上党史课
2021年4月,被誉为
帕米尔高原的“白衣圣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登云,以自身经历为家乡
高邮市的党员干部和学生上了一堂党史课。
后世纪念
相关展览馆
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在高邮市
郭集镇正式开馆。省纪委常委练如俊,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跃进参观展馆。
展览馆共有5个特色展区
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是正在建设中的多功能影视厅,二楼为吴登云事迹展览厅。展览厅分为“扎根边陲、立志创业、真爱无疆、赤子情深、感动中国”五个展区,主要以画卷、照片的形式展示着吴登云生活、工作的轨迹,陈列吴登云所获的各级荣誉证书、奖杯、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等实物以及各级报刊宣传吴登云事迹的报道。集中反映了吴登云扎根边陲、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这里展出的医疗用品都是吴登云使用过的,大部分奖章、奖杯是复制品,但十佳公仆奖章是‘原版’,由吴登云提供。”
吴登云事迹展览馆项目建设负责人之一、郭集镇副镇长李臣浩介绍说。
在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看见,每一个区域的设计都别具一格,吸引眼球。扎根边陲区域的设计以古时卷轴式书案为主基调,风格简约,主题突出;立志创业区域设计成高低起伏波浪状,形状独特;大爱无疆区域设计成中国传统的橱窗形式,外形美观“每一个区域的风格都是根据吴登云的每一个时期的特色设计的。每个展区的结尾还有一幅吴登云的漫画像,漫画像下方记录着他的人生语录。”李臣浩介绍说。
各界人士热议吴登云精神
9日上午10时许,离正式开馆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已有不少人走进展览馆先睹为快。
郭集卫生院的医生与护士对于吴登云的事迹与精神感触颇多。郭集卫生院院长吴宝荣与吴登云是同门同辈兄弟,吴宝荣说:“虽然我与吴登云接触不多,但敬佩他扎根边陲、舍己为人的勇气与精神。
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的建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