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石庆(1956年6月-)男,
达斡尔族,新疆塔城人。现为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生、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阿尔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曾赴
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作访问学者、研究员等。
1982 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
哈萨克族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4年至1995年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师从保加利亚著名突厥语专家艾米里·鲍耶夫教授进修副博士学位课程。2000年至2003年师从
张公瑾教授在职攻读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文化语言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丁石庆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学理论与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为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开设语言学概论、文化语言学、语言与文化专题讲座、阿尔泰语导论、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双语研究、人类语言学等课程。在教学中注意吸收国内外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在教学中探索教学相长的多种互动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写多部教材。目前招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化语言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及人类语言学方向的博士学位研究生。
丁石庆教授曾参加国家级或部委级“七五”、“八五”、“九五”等多项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并分别获得国家级或部委级奖项。目前主持北京市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北京地区少数民族社区与家庭语言情况调查研究”,并参与《濒危语言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项目。
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独立讲授语言学概论、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与文化专题讲座、汉语文化、阿尔泰语导论等本科生语言学系列课程。独立讲授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现代语言学、语言学基础、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专题研究、语言文化调查方法、双语文化专题研讨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课程。此外,还独立讲授双语研究、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人类语言学专题研究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课程。多年来编写 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阿尔
泰语概论、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双语
文化研究 等多部教材。
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达斡尔族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3)等论著;主编《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副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文化语言学教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等教材;参与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郭福昌主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语言与民族物质文化史》(
张公瑾主编,
民族出版社,2002)、《
人类学经典导读》(
庄孔韶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等多部教材和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另外,还参加了多部辞书的编工作。
丁石庆教授学术代表作之一《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根据语言与文化
同构的原理提出了达斡尔早期文化三个重要特征:以多种经营为特点的物质文化类型、以哈拉与莫昆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模式、以萨满教思想为基础的信仰观念体系。“本书材料丰富准确,编排合理清晰,是文化语言学领域中一部精细翔实,独具特色的新著”(
张公谨序)。另一部代表作《
双语文化论纲》首创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双语问题。“全书古今兼顾,源流清晰,粗细并重,理据充足,为双语研究开一方新思路,是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理论著作”(张公瑾序)。《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达斡尔族个案研究》是丁石庆教授的博士论文。该文以达斡尔族作为分析样本,将双语族群的语言文化划分为母语文化、双语文化、方言文化三个子系统,并对三个子系统的发展衍变历程进行了新的文化诠释。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一致认为“论文援引的资料丰富,论证严谨,有说服力。总之,这是一篇具有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优秀学位论文”。该论文曾荣获2003年度
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近年来,丁石庆教授致力于推进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研究,与
张公瑾教授一起召开了五次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的会议,出版《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进展》、《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视野》、《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收获》、《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探索》五本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