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
药学院源于1977年
青岛农业大学基础课教学部的化学学科,先后隶属于莱阳农学院理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理学院,2008年7月由原理学院的化学学科和
植物保护学院的药学学科合并设立化学与药学院。学院现有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和药学4个本科专业。农药学和应用化学2个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226人,硕士研究生31人。农药学学科是
山东省“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23人,硕士39人。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青岛市青年科技专家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发展势头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设有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艺与制剂、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7个教研室,1个化学与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
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
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新农药创制研究所。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基础
化学实验室、专业化学实验室(包括:
无机化合物及分析室、有机化学室、物理化学室、现代仪器分析室和综合化学室)、药学实验室(包括:药物合成室、药物分析室、制剂室和
药理学室)和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包括:化工原理室、工程工艺室和多功能中试研究室)4个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50多万元,目前已拥有原子吸收、分子
荧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逆流色谱、制备色谱、气质联用仪、热重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先进大型教学科研设备20余台(件)。化学实验室1999年被
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基础课教学A类实验室,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在农药仿生合成及产业化技术、农药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天然产物化学及应用、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色谱分离技术与应用、功能材料合成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十五”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20余项,已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3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特别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转让2项,其中杀菌剂“银果”1999年以500万元和杀菌剂“仿生安”2006年以600万元转让,直接经济效益1100万元。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先后主持省级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课题4项,学校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课题30余项。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4门(生物类普通化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校级优质课程9门。获得省和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实验技术成果16项,其中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2项,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12项。编写出版教材20多部,其中主编和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
化学与药学院学生工作一直坚持“以成才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以纪律为保障,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羽翼”的思路,大力开展学风、院风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院风正,学风浓。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本院学生发起的“春蕾计划”志愿者活动获得了
青岛市市政府颁发的首届“青岛慈善奖”,在“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
山东省三等奖,学院积极组织2008“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和2008
奥帆赛社会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多次得到青岛市以及
城阳区领导的表扬,两人分别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志愿者、城阳区十佳杰出志愿者。学院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考研率达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