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是中宣部提倡新闻创作“走转改”的重要项目。是一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江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二十一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展示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该影片突出表现四大主题:发展之路、民生之路、人文之路、科技之路;以“因路而变”为独特视角,以中国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为叙事主线,以鲜活、生动、与路有关的人与事为切入点,诠释公路交通建设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铺就大国腾飞之路,建设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向观众呈现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向观众呈现快速、和谐发展的热气腾腾的中国。
该影片于2001年首播。
纪录片
相关资料
为纪念建党9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拍摄的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公路》
辽宁省部分于2011年5月5日i在
山海关区开机。
新中国公路交通建设已由六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更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建设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品工程项目。这部《中国公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央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
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联合出品制作的二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是中国电视第一次全景式纯高清纪录中国公路文化的创举,也是第一次以独特的纪行式手法拍摄的一部交通历史诗卷。它将以历史的角度全面反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发展的辉煌历史和光辉成就,弘扬新时期交通人“艰苦奋斗、用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这部20集电视系列片
辽宁省部分将从
山海关区开始拍摄,历时10天。从“闯关东”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再现厚重的黑土地、豪爽奔放的关东人,在辽宁这片黑土地上如何建路
抗美援朝战争,筑起了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描写
改革开放之初辽宁人建设
沈大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的创举;展现辽宁交通“村村通”公路,百姓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风貌;抒写辽宁转身向海,建设滨海公路,实施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战略的伟大创举。路在辽宁大地上成了人们生存的希望,也成了今天辽宁经济发展和腾飞的见证。
学术期刊
期刊简介
《中国公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
中国公路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公路交通行业惟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半月刊。2001年首批入选“中国核心期刊方阵”,是国家重点期刊及行业核心期刊。
版权信息
刊名:中国公路
ChinaHighway
主办:中国公路学会
周期: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6-3897
CN:11-3597/F
邮发代号:2-77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公路
创刊时间:1994
办刊宗旨
本刊宗旨为公路事业法务之我们的天职;发展理念:办最好看、最实用的杂志;发展东路:将人文关怀奉献给广大读者。
主要栏目
设有半月评论、非常热点、政策观察、资本市场、建设新农村、建设、护养、运营等栏目。
征稿简则
参照《中国
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和本刊多年以来形成的文稿编辑要求,按照文稿组成顺序,特制定本规范。
一、文章标题
文稿应具有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
二、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1.文稿应具有作者署名和作者工作单位。
2.作者的署名放在文章标题的下方,居中排印;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以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3.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用圆括号括起。在标明作者工作单位时,应包括单位全称(不要使用简写形式)、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各工作单位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应含省(区)和市两个要素,
直辖市时为一个要素。
4.国外作者应在作者署名前加方括号进行标识,港澳台作者应在作者署名前加圆括号进行标识。
三、摘要
1.文稿应具有中文摘要。
2.摘要的撰写应体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大要素,遵循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3.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识。
四、关键词
1.文稿应具有关键词。
2.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
3.中文关键词前加“关键词:”作为标识。
五、中图分类号
1.文稿应具有中图分类号。
2.编辑在查找分类号时,采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3.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
获奖情况
2011年3月在中国交通报刊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
交通运输好新闻评选”中,
我刊《陇原交通铸造忠诚》(2010年7期)获通讯类
二等奖;《国检延期是双刃剑》(2010年17期)获评论类
一等奖;
“非常热点”栏目获栏目类一等奖;
杂志简介
本刊是由交通部主管、
中国公路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公路交通系统的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是国家重点期刊及行业核心期刊。1994年创刊以来,本刊以权威性、指导性和普及性的多重组和,为中国公路界所瞩目,并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办刊宗旨:为公路事业法务之我们的天职。
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
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
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价值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江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公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的献礼作品。
该片的拍摄工作得到
交通运输部积极、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专门行文《关于支持拍摄\u003c中国公路\u003e电视系列片的函》【厅函政法(2010)200号】,号召全国交通部门支持《中国公路》摄制工作。
《中国公路》作为献礼作品,是新中国建国60多年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一次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公路交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是一部影像化中国现代公路交通发展的路书。
二十一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公路》的拍摄及后期制作工作已基本完成。该纪录片突出四大主题:发展之路、民生之路、科技之路、文明之路。该片按照主题可梳理为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大动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公路的整体轮廓,反映中国公路的历史性跨越,发现中国崛起的动力,探索中华文明之路、中国现代化之路;
大发展,从中国公路建设的艰难历程,深刻剖析公路大发展的政策元素、改革创新、市场精神,描绘公路开拓的全景蓝图;
大情怀,从精神层面描写中国公路建设参与者的独特贡献,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渗透再造的营养元素,伴随着时代发扬光大;
大仁政,公路建设代表着国家意志,体现民生关注,深刻影响中国的社会生态及人民生活,从县县通路,到村村通路,是政府“民生为先”的大仁政之举;
大风景,从中华文明的高度,以大流通大繁荣的视野,从
青藏高原、沙漠
戈壁、南国海滨、巴山蜀水,洞悉公路发展的理念嬗变,认识大时代的中国公路建设,从
茶马古道的马帮背影,新丝绸之路上消失的驼铃,到沿海公路铸就的流动的海堤,
绿色公路渲染的绿色风情,这一切向观众展示了一幅瑰丽的大风景。
《中国公路》摄制组组建了6个区域摄制组,历时18个月拍摄外景地素材,全部行程30余万公里,地域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影片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刻画,展现公路人的博大胸怀,于平凡处见证辉煌,弘扬新时期公路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颂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强国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影片通过朴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在中国大陆这片热土上,各民族平等共处、安居乐业,展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凡此种种,共同组成一幅热气腾腾、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的宏伟画卷。
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公路》创作人员,深刻领会党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在创作中以新的文风体现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传递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是纪录片制作的一次新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