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定,男,1944年11月出生,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责任研究员,从事科技岗位37年,管理岗位20年。1982年10月,刘永定获得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藻类学)硕士学位。1988年7月,刘永定获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藻类学)博士学位。2016年,刘永定当选为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8年12月北京农业大学毕业;
1977年起,刘永定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82年10月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藻类学)硕士学位;
1985~1987年留学德国
康斯坦茨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专业;
1988年7月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藻类学)博士学位。;
1991-1999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副书记、常务副所长、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16年12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生命科学部院士。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学科组二审专家,中科院资源环境生态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1、湖泊
富营养化和水华
蓝藻的环境生物学,是国家973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863“
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重点课题“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课题首席科学家,在国家项目研究中提出了分阶段解释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理论认识和蓝藻水华生产力控制的技术路线,推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发展了成套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污染和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
2、土壤和
荒漠藻类:对我国土壤和荒漠藻类的分布、荒漠表层结皮机理和藻壳早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内蒙开展荒漠藻类的基础生物学和人工藻类结皮的试验研究获得成功,成功地首次完成藻类荒漠结皮的重视规模研究;
3、空间生物学:受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资助主持“空间通用培养箱的研制和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空间微重力条件和变重力过程对多种生物产生不同水平的生物学效应;
4、
微藻代谢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1部、译著1部;国际学术会议特邀、大会报告20多次。截至2024年6月,已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刘永定及其学科组获得授权或经受理专利22项;通过所在单位中科院水生所控股的中科水生环境工程公司操作,为武汉、湖北和
广州市、
上海市、北京的水体生态修复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并与
法国方面建立了合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止2021年8月5日,刘永定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5名。
外校指导
2019年4月27日,刘永定在
沧州师范学院设立“刘永定院士工作室”。院士工作室的成立,旨在为双方搭建了桥梁和纽带,为
沧州市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团队,产出一批优秀成果,使更多科研成果在沧州孵化、转化。
2020年4月20日,刘永定受邀前往沧州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参加该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期间,刘永定说,
环境工程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专业本身的特点并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刘永定建议调增信息科学、
生物技术、水文、土壤等更加前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前思考课程设置与实习基地的结合,充分保障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发挥大学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刘永定还多次强调,专业设置要挖掘自身特点,走出自己的特色。
学术报告
获得荣誉
1978年获
全国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
湖北省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1996年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8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4年武汉市科技系统先进个人等。
1982年~2005年间获中科院、湖北省自然科学和中科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共10项。
在
多伦多市召开的2014年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大会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被选为该院生命科学部通讯院士。
2016年获得“护滇卫士”终身贡献奖。
人物评价
刘永定在
藻类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刘永定在科学研究
中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法国总领事Serge LAVROFF对刘永定二十年来为推动中法在蓝藻生物学、水环境、荒漠藻类生物学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参考资料
人才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