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堂(英语:Landy Lam Kam Tong,1948年5月16日—2013年9月16日),原名林理旺,曾用名林锦棠,昵称堂哥,
香港特别行政区已故
粤剧演员。入行以来演出剧目超过60多套,包括《雷鸣金鼓战笳声》《朱弁回朝》及《无情宝剑有情天》、任、白名剧《
帝女花》《
紫钗记》《
牡丹亭·惊梦》和《
再世红梅记》等。多年来林锦堂在粤剧、电影、电视和电台等媒介积聚经验,建立个人演出风格。
林锦堂,原名林理旺,1948年5月16日出生于香港,是一位在粤剧界享有盛誉的演员。他的艺术之路始于幼年时期,六岁时便在启蒙老师吴公侠的指导下学习粤曲,八岁时正式拜入
粤剧前辈李宝伦的门下,开始系统地学习粤剧的正统排场。
林锦堂的粤剧生涯起步于少年时期,1957年,年仅九岁的他在《蟹美人》中的出色表现使他一跃成为粤剧界的新星。此后,他陆续加入了大龙凤、锦添花、三王等知名粤剧团,与
白玉堂、
陈艳侬、
麦炳荣等粤剧界的杰出人士合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1984年,林锦堂加盟了颂新声剧团,在这里,他受到了
林家声的赏识和影响,艺术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93年,他与
梅雪诗共同组建了庆凤鸣剧团,担任文武生的角色,两人的合作默契,演出了《六月雪》《百花亭赠剑》《寒梅劫后香》等多个剧目,均获得观众与业界的高度评价。
林锦堂的艺术生涯不仅限于舞台,他还涉足影视领域,参演了《
琼花仙子》《飞男飞女》《
青春颂》等多部电影。在
粤剧、电影、电视和电台的多样化演出中,林锦堂不断积累经验,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并逐步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
他对粤剧的表演程式和音乐唱腔有着深入的研究,不仅在武场演出中展现出豪迈矫捷的气概,更在文场戏的细致演绎中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林锦堂在培养粤剧新人和观众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了众多粤剧、粤曲训练班,致力于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999年及2002年,林锦堂分别与
梅雪诗及
陈好逑演出
香港艺术节,展现了他在传统
粤剧排场戏中的深厚功底。2002年,庆凤鸣剧团宣布暂时休演,让广大戏迷期待林锦堂休息后的再次亮相。
2013年9月16日,林锦堂因病逝世,结束了他多彩的一生。他的去世是粤剧界的巨大损失,但他在粤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林锦堂的艺术精神和对粤剧的热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粤剧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林锦堂在舞台上有独特的演出风格,也深懂音律,如能得他收为学生,对
曲艺必有大帮助。在
新光戏院演完七天戏,戏迷仍沉醉在他连日精采演出的回味之中,有消息传出,说堂哥将会亲自编制课程,公开招收学生。
很多戏迷闻风而四处打听,为了让大家清楚这是件什么事,所以找到堂哥问个究竟。堂哥在电话中回答记者:“没什么,我想教学生、过日辰而已!”就这么简单?记者不太相信这个答案,所以继续追问,堂哥才说:“其实我是觉得
粤剧圈很缺乏合唱队、曲艺接班人,我想
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那么多人学唱歌,我何不在其中拣一些有潜质的加以教导改造,为我们的圈增加一些生力军?”
堂哥以往只收徒弟,教徒弟都是在家中教,但今次收学生则会在北角区上课,他会特别设计
曲艺课程,教授传统规格、工尺谱、粤曲类别、掌握窍门等等。要成为林锦堂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他的面试,教授形式会以小组形式为主,他说:「希望收到对粤剧粤曲有认识的朋友。」问何时开始,他说:「即时已接受报名,详情可向卓伶偶像精品制作公司查询。」至於开课日期,他说最快都要七月,因为接著他要搬屋和做神功戏,听他语气,他是愈忙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