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爵(D. C. Lau,1921年-2010年),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香港,毕业于
香港大学中文系,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曾参与创办
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并先后担任校董、高级导师、高级顾问。
1963年,刘殿爵将《道德经》翻译成英文版。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同年,他担任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讲座讲师。1978年,中大马临校长礼聘刘殿爵出任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讲座教授。次年,完成《论语》英文版,并由企鹅图书出版。1980年至1983年,刘殿爵兼任文学院院长。1987年,他从
英国归国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历任文学院院长、《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96年,刘殿爵与
安乐哲教授合作英译《
孙膑兵法》。1998年,与安乐哲教授合作翻译《淮南子•原道》;2003年,他又合译出土《孙膑兵法》。2005年,出任
香港中文大学自逸夫书院董会高级顾问。2010年4月,刘殿爵因病逝世。
1960年,刘殿爵赴
英国留学,刘伯端赋《踏莎行(送殿儿赴英伦)》一首以送别。1963年,他把《
道德经》翻译成英文版。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同年,他担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讲座讲师。1975年,获得
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
法学博士”。1978年,中大马临校长礼聘刘殿爵出任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讲座教授,于本科课程讲授「吕氏春秋」、「中国语言学史」等科,复任研究院中国语言及文学学部主任,主持研究院「讲论会」。1979年,完成《论语》英文版,并由企鹅图书出版。
1980年至1983年,刘殿爵兼任文学院院长。1987年,他从
英国归国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历任文学院院长、《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89年,他从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退休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讲座教授及
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同年,他获
香港大学颁授荣誉“
文学博士”。
1996年,刘殿爵与
安乐哲教授合作英译《
孙膑兵法》。1998年,他与安乐哲教授合作翻译《淮南子•原道》;2003年,他又合译出土《孙膑兵法》。200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自逸夫书院董会高级顾问。2010年4月,刘殿爵因病逝世。
刘殿爵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
中原地区古籍,其中《
道德经》《
孟子》《
论语》三书英译,为西方学者研治
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是译坛权威之作。刘殿爵将《道德经》翻译成英文版时,西方刚好兴起嬉皮文化,《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正好透过他的译作进一步向西方传播。单是《道德经》英译本初版,截止1990年初已在全球售出至少50万本。为表扬刘殿爵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
刘殿爵提携后学,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在英期间培养了众多学品、人品俱佳的门生,日后均成为
汉学、哲学、
历史学研究的中流砥柱,包括裴达礼、
何文汇、
安乐哲、尤德爵士夫人彭雯丽、裴德生、古克礼、拉里(Diana Lary)等。
刘殿爵教授融通中外,学纳古今,在中西哲学对比和古籍整理方面创获尤多,著述丰硕,主要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
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刘殿爵教授论著中译集》《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等,并设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
计算机化数据库”,开创了古籍数字化的先河。
刘殿爵是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父亲
刘伯端(1887—1963)是
岭南数一数二的词人;母亲范菱碧则是能诗善画的才女。因此,刘殿爵从小受家人熏陶,童年时即好读章回小说,长大后,对中国经典文献多有涉猎,国学修为,根抵早奠。
2011年,
香港中文大学为纪念刘殿爵的杰出贡献,将其
中原地区古籍研究中心冠名为“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继承
刘姓之宏愿,继续向世界推广
汉学和中国古籍研究。正如翻译家汤新楣先生所言,刘殿爵教授仿佛交响乐团指挥家,演绎着东西方文化典籍的不朽华章。先生已驾鹤西去,但他的人格和学术成就仍旧是学林译界的明灯,照亮后人奋进前行。
刘殿爵穷半生学力精力为
老子、
孟子、
孔子三家思想做的是起扬帆的夜航:他在意的不再是逐字逐句的译而是字里句里整套哲理体系的引渡。(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家
董桥评)
刘殿爵宽于责人,严于责己,即使是在学术辩论时,也谈吐温文,无疾言厉色。(
何文汇教授评)
刘殿爵学殖深醇,平易近人,儒林望重,桃李芳菲,香港、英伦两地学者多蒙沾溉。(
香港中文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