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男,
汉族,1963年出生,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兰州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曾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现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兰州大学医学院院长、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硕士毕业后,其留校任教,担任兰州大学助教、讲师。1995年,王锐担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2006年期间,王锐担任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1年,王锐担任教育部“多肽药物”创新团队负责人。王锐长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8年获兰州大学与日本Kyoto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1990年~1993年先后在兰州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7年~2006年任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8年~2014年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其间:2011年起为教育部“
多肽药物”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4年~2018年任
兰州大学校长助理、基础医学院院长。
2018年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基础医学院院长、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研究方向
多肽生物化学与药物化学,神经肽及多肽相关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研究,多肽药物与手性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主要贡献
率领团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从新合成方法到新制备技术的连续创新努力,推动了我国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发展。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部级
一等奖4项、国际学术奖励3项、何梁
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以通讯作者发表一区论文120篇,论文被引用1万余次,H指数(H-index)为58,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点报道。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4件,多项技术用于
多肽新药研发与生产,获
中国专利奖。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多肽科学与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兰州大学药学专业与
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
美国ESI前1%或前1‰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
王锐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多肽科学与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截止2020年6月,他已精心培养了近300名博士及硕士,其中多人次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中科院奖学金、
谈家桢奖学金、
宝钢奖学金、李政道奖学金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求是”奖学金等。一些学生已成长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获得者。
对学生爱的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王锐身体力行诠释爱的真谛。他用各类各级奖励给他个人的科研成果奖金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
获奖记录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何梁
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6)、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201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
中国专利奖(2013)、
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1)、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十佳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2012)、
中国青年科技奖(1997)、
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药明康德生命
化学杰出成就奖(2012)、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
药学专业奖(2015)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5)。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5月31日,被授予甘肃省2019年“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任免信息
教育部2018年10月31日研究决定:任命王锐为
兰州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人物评价
王锐院士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
多肽科学与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他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兰州大学
药学专业与
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
美国ESI前1%或前1‰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兰州大学评)
王锐院士领导的多肽药物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已经在中国的多肽药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团队不仅在国内药物化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对多肽药物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甘肃科技报评)
参考资料
王锐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