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金质童书:威洛比家的孩子们》主要讲述的是:“难道我们不是孤儿吗?”有一天,
休·威洛比家的一个孩子暗示说。无论如何,这四个孩子来自那种老派家庭,而他们的父母……嗯,他们父母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威洛比家的孩子们一边回忆着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像绿山墙的安妮、波丽安娜、坐大仙桃的詹姆斯,一边编造着将自己变成可敬又可爱的孤儿的恶毒阴谋。而他们的父母威洛比夫妇,受到另一个有名的睡前故事——《糖果屋》的启发,已经在为自己制订彻头彻尾的卑劣计划,而孩子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恶棍、善人、废话少说保姆、被遗弃的孤儿、长久失踪的继承人,这一切都伴随着成洛比家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出现,在这部引人发笑的“老派”滑稽模仿之作里,组伯瑞金奖得主洛伊丝·劳里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向
儿童文学的那些经典之作表达了敬意。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
美国当代金质童书:威洛比家的孩子们》的编选原则是,所选作品均为美国当代有影响、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既要有趣,也要有益,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文学性。
作者简介
作者:(
美国)
洛伊丝·劳里 译者:罗贻荣 丛书主编:(美国)克劳迪娅·纳尔逊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这套丛书的编选原则是,所选作品均为美国当代有影响、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既要有趣、也要有益,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文学性。
如果雷·布莱德伯里写过《记忆传授者》,那么还有可能与玛格丽特·彼得森·哈迪科丝所著的《和时间赛跑》有一拼。
——里查德·派克
这是一部有高度想象力的作品,一部绝对一流的震撼小说。
——琼·劳瑞·尼克森
太吸引人了……扣人心弦……令人信服又使人为之倾倒。穿越小说和历史小说的粉丝们……会期待这位有魅力的新作家更多的小说问世。
——《学校图书馆杂志》,名家书评
名人推荐
这套丛书的编选原则是,所选作品均为
美国当代有影响、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既要有趣,也要有益,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文学性。
图书目录
第一章老派家庭的讨厌宝宝
第二章父母的密谋
第三章有心计的孤儿们
第四章即将到来的休假
第五章可恶的保姆来了
第七章忧郁的大亨
第八章一张让人困惑的明信片
第九章聪明的伪装
第十一章令人惊讶的收获
第十二章又一张让人困惑的明信片
第十三章献媚的邮政所长
第十五章令人遗憾的交易
第十六章两个可怕的游客
第十七章幸运的转变
第十八章有人建议徒步旅行
第十九章实验室里的漫长时光
第二十章糖果领路
第二十一章决定、声明和不期而至
结尾
序言
《美国当代金质童书》是中美两国
儿童文学专家非常用心地遴选后,合作编成的一套丛书。
关于编选这套丛书的缘起,不能不从近十多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的状况谈起。2006年以来,我在多篇文章中,指出、论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正在出现的这样几个“分化”趋势:幻想小说从童话中分化出来,图画书从一般幼儿文学中分化出来,儿童文学分化出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通俗(大众)儿童文学从作为整体的儿童文学中分化出来。其中,通俗(大众)儿童文学的分化是新世纪里中国儿童文学发生的最有意味、最为复杂和最大的变化。通俗(大众)
儿童文学创作的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化的一个结果,其出现的标志是开始涌现出一批畅销书和超级畅销书。
作为儿童文学批评家,我十分关心、关注儿童文学畅销书的质量。我在《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研究》一文中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商品是‘文化’,消费者消费的也是‘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用应该从人文精神和市场经济规律这两个向度来衡量,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建立双重尺度。”如果引入人文价值尺度来衡量我们的某些畅销童书,我不能不对其文学性(含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的低质化感到失望。
为了给处于发展路途上的中国通俗
儿童文学创作建立一个参照的
坐标系,我曾经主持并参与了
日本通俗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活宝三人组》的译介工作。现在,我与
美国儿童文学学会会长
纳尔逊教授合编《美国当代金质童书》,我本人的用意之一,也是想把美国的深受儿童读者喜爱的优质畅销童书展示给中国读者,特别是为想打造优质畅销童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提供一种经验去借鉴。
这套丛书的编选原则是,所选作品均为
美国当代有影响、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既要有趣,也要有益,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文学性。具体操作是,由美方主编、美国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克劳迪娅·纳尔逊(C]audlaNe]son)教授按照上述编选原则,选出拟收入的作品,之后由我(中方主编)在罗贻荣教授(副主编)的协助下,安排译者进行翻译,然后同样依据上述编选原则,在审读译作之后,确定出版书目。
丛书第一批收入的五位作家,都是
美国的一些儿童文学大奖的获得者。
洛伊丝·劳里、盖尔·卡森·列文、盖瑞·保尔森是“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得主,玛格丽特·彼得森·哈迪科丝的作品曾获“美国文学学会最佳儿童文学奖”,莎拉·潘尼培克的作品也曾获得“《儿童》杂志年度最佳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我读这五部作品,深感作家们都紧紧地抓住
儿童文学的艺术精髓——故事不放。这些作品的故事都拥有小说家王安忆所说睁“逻辑性情节”:“它是来自后天制作的,带有人工的痕迹,它可能也使用经验,但它必是将经验加以严格的整理,使它具有着:一种逻辑的推理性,可把一个很小的因,推至一个很大的果。”这种“逻辑性情节”具有一以贯之的特性,而不是把一些没有因果关系的材料凑到一起。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够表现一种深的或者有分量的思想,更能够显示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意性。在营造故事方面,五位作家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性。我认为,这是最值得我们的一些畅销书作家学习和借鉴的。
我读儿童小说,往往特别关注作家写入物对话的能力。如果一部儿童小说的对话很少,我就会怀疑作家的艺术功力。这五部小说无一不重视人物对话,五位作家都是写对话的高手。这些精彩的对话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情感,并且营造出文学的现场感,将作品变成真正细腻的东西,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相反,如果少写甚至不写对话,故事的开展,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都是由叙述语言交代出来的,读者就会失去文学阅读的临场感,作品也会变得直白、乏味。
对于
儿童文学来说,故事和对话,实在是检验作家艺术水准的
试金石。在这两个方面,《美国当代金质童书》的这五部作品,堪称是一流的典范。
事实上,《
美国当代金质童书》这一选题是中国和美国的儿童文学专家深入交流、细致讨论的成果。这套丛书的产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故事。
2011年4月间,我应邀赴美国
得克萨斯州A\u0026H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其间,我为德克萨斯A\u0026H大学的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儿童文学发生期中的美国影响》的学术报告,并且在该校由
纳尔逊教授领导的“G]asscock研究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团队“CrlticalChildrenStudies”课题组的会议上,作了《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儿童观》的主题报告。访问期间,有一天中午,在学校宴请之后,我和
德州农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罗贻荣教授与纳尔逊教授留下来,坐在酒店门前的茶座处,探讨两校如何在
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事宜。当时,我并不确定纳尔逊教授会对我们希望合作的意愿回应到什么程度。结果令人惊喜。
纳尔逊教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一直在尽可能地支持我们的想法。经过详细商讨,最终形成了我与纳尔逊教授合编一套
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丛书、我和罗贻荣教授所任职的
中国海洋大学与德克萨斯A\u0026H大学联合主办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这两项具体计划。
2012年6月2日至3日,“首届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在位于
青岛市的中国海洋大学成功举办。参加此届论坛的均为中美两国
儿童文学学术界知名的学者,其中美方有四位美国儿童文学学会前任和现任会长,两位“美国儿童文学学会学术论文奖”获得者,一位著名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中方的知名学者中则囊括了全国的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高校中的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此外还有身为教授的四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此届论坛开中美双方儿童文学界高层次学术交流之先河,无疑是中美儿童文学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合编一套
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丛书的计划,现在也结出《美国当代金质童书》这一成果。我想,以中美
儿童文学专家共同选编这样的形式译介、出版
美国当代童书,也应该是童书出版业的一项首创吧。
希望这套丛书给中国的孩子带来丰富的阅读乐趣!
2013年3月27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