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Min mormor hälsar och säger förlåt)是
瑞典作家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6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2016年曾掀起全球阅读狂潮,出版后持续霸占《
纽约时报》畅销榜50多周,作者巴克曼凭此书位列
美国亚马逊文学榜首位,当选瑞典年度作家。
该书讲述了七岁的早熟少女爱莎与一个七十多岁的疯狂外婆的故事,描绘了两个分子的碰撞与反应,是关于爱、勇敢、守护与原谅的题材。
书中人物从小朋友到流浪汉,都是不同寻常且又真实平常的人,充满生活的烟火气与真实气。爱莎的外婆是她唯一的朋友,但她四处惹麻烦,最终不幸得癌症去世,留下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外婆的格言是“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
内容简介
七岁的
艾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把重要的事情记在墙上因为墙不会丢,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
绿巨人,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这一趟送信之旅让
艾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这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在合上书之后很久都难以忘记。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Fredrik Backman),
瑞典专栏作家、博客作者、作家,生于1981年,2012年发表处女作《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令他一举成名,这部小说被翻译成25种语言,成为国际畅销书,2015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提名第89届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巴克曼以撰写博客和专栏起家,某天他把自己和老爸在宜家吵架的过程写在博客上,妙趣横生的对话让他瞬间爆红,吸引众多网友到巴克曼的博客讨论和吐槽自己的家人。结果他灵机一动,以此创作出《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开启了自己的畅销书作家之路。如今他和妻子及两个孩子居住在
斯德哥尔摩。
人物介绍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小说的主人公爱莎七岁,快八岁了,但她早熟到简直像一个十二岁的少女。她看完了全套的《
哈利·波特》;在ipad上,她一碰到不明白的字眼儿就去查网络百科,而不是问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她甚至还会开车。她明白许多成年人之间的情绪和情感,在人家不愿意提及或者沉默成自然的时候,非要让人家说出来——或者帮人家说出来。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各自都找到了新的爱人,有了新家;她跟妈妈住在一起,虽然陪她最多的是外婆。
艾莎在学校里总是被人欺负,但老师和校长一点都不同情她,因为爱莎另类。爱莎没有朋友。她相信自己不会有朋友。
外婆七十七岁,快七十八了,但她活泼得像一个二十七岁的姑娘。她讲话大声、喊叫大声、笑大声、吵架大声;她不喜欢关门,不喜欢等待,不喜欢规矩,不喜欢谈论死亡;她几乎每天晚上都陪爱莎一起乘着云兽去往不眠大陆,在以密阿玛斯为主的六个王国里尽情遨游;她穿衣随便,吃东西任性,高兴了就笑,不高兴了就大骂;对喜欢的人,她特别温柔而宽广;对看不顺眼的人,她可以设计出无数的恶作剧。外婆即使生病住院了也不爱老老实实待着,策划了一场场“逃跑”——带着
艾莎——在医院外面的世界里自由玩耍。
作品鉴赏
孤独的生存体验
《外婆的道歉信》中塑造了一个特别的“外婆”,其行为特征与社会所公认的以年龄和心理为标志的行为特征相悖离。年龄和心理的正比例关系在小说中被颠倒过来,年龄不再是“老成”“成熟”的标志,而是恰恰相反。但在外婆乖戾的行为背后,读者却能感受到其巨大的孤独感。探究外婆孤独感的来源,正构成理解该小说的一条暗线。
外婆的孤独感首先来自于自身“怪物”似的性格。“怪物”一般是不被常人理解的,之所以被称为“怪物”,是因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
庄子对怪物的理解很独特,和巴克曼对外婆的潜在价值判断有着惊人的相似。庄子重视这部分人的价值,“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他们可以说一些普通人不能说的话而不被处分。他们有顺其自然的自由”。“怪物”的效力在于其自身的丑与其提供的信息的美和真之间的对立。巴克曼塑造的外婆的性格,在常人看来是一种丑陋的品格,如她与邻居关系不瞌,与女儿关系不和,甚至拿彩弹枪打推销员,拿屎球打警察。这些行为展现出来的性格似乎把外婆与恶劣品质画了等号,但实质上在这种种乖戾行为的背后却隐藏着外婆内在的真正的美与真。
其次,社会的冷漠也是“怪物”们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在小说中,没有人做好这种准备去接纳外婆的放肆行为,他们从来不过问外婆反常行为的动机,也没有人关心这个奇怪的老太婆为了外孙女用心良苦的举动。外孙女的格兰芬多围巾被同学弄破了,给七岁的小女孩心灵上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没有人会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这个不值得过分关注的小事情却被外婆看在眼里,外婆为了平复小女孩的不愉快心情,她选择了一种过分的能够盖过这件事的方式,目的是让外孙女能够快速地忘记那件事带来的伤害和不快。为了拯救外孙女幼小的心灵而选择出格的举动,社会却选择忽略其动机的纯正,这是外婆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最后,孤独也来源于外婆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归根结底,外婆对抗社会的性格根源在于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的热烈向往。她上厕所时不喜欢关门,还在不眠大陆的讲述中告诉外孙女,这个不眠大陆的六个王国从来都实行的是门户开放。她幻想自己是一个骑士,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无忧无虑地生活,那是与外孙女共处的神秘之地。她们有着神秘的语言,不和现实社会发生一丝关联。外婆对抗现实,追求心灵的自由,但现实社会的步步紧逼使她的孤独体验越来越深刻。
孤独的体验使外婆的内心转向了幻想的世界,如同一个实在的物体,外界的挤压会慢慢压缩物体的体积,但体积越小,内部的密度就越实在。外婆的现实空间越来越小,心理空间越来越大。现实变成了虚无,幻想进化成了真实。
苏醒的童年记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特别关键。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扩展了弗氏的学说,进而把范围扩大到人类世界和所有种族。
雅各·拉冈把儿童阶段的想象称之为镜像。这些都为童年记忆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心理学认为,童年记忆是一种潜意识转化而成的前意识,是一种无法触及的象征体。正是潜意识的默化作用,导致外婆的内心一直渴望着童年,无法长大。这只是必要条件,还有一个条件必须满足,才能解释外婆的行为,那就是她对历史经验的救赎和竭力保护外孙女的愿望。
童年记忆的苏醒。在《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与外孙女构成一对潜在的对比关系。一个是七岁的小女孩——
艾莎,被人认为“太老成”“成熟”,她知道这不过是“小小年纪却如此烦人”的另一种说法,“她知道自己当七岁小孩当得不怎么称职,也清楚自己与众不同。校长说她得‘正常些’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一个是七十七岁的老太婆,人们却认为她“活泼”,虽然看上去的确很老。外婆的内心有一个小女孩,这是个被离异家庭伤害而显得老成的小女孩,她就是爱莎。外婆童年记忆的苏醒并非是渴望回到过去,而是想要以潜在的童真激活爱莎隐藏的童年。
角色互换的代价。老年的外婆体内的童年生活并没有真正回归本体,她只是以行为的天真提醒
爱莎,她还是一个孩子。但
艾莎的心灵没有领悟到外婆的真正意图,她只能领会外婆是为了她而做的一切。外婆的活泼与爱莎的老成,显然不符合社会的伦理标准。外婆与爱莎的到角色被颠倒过来,外婆时常被爱莎嫌弃,甚至被训斥,爱莎反而经常板起大人的面孔说着世俗的话。外婆在受虐的世界里想要做的是拯救
爱莎夫人被伤害的心灵,她以被爱莎训斥为荣,她的逻辑是希望通过被虐而对爱莎施行救赎,希望她健康成长;爱莎则在大人的世界里接受一个撒娇的外婆,完成自己渴望长大的愿望,实现心灵的自由,也为了解脱外婆为自己犯错而造成的负疚感。两个人为了一个目标在做着无限的挣扎,希望对方能够脱离苦海。但事与愿违的是,这种角色互换的代价为社会所不容,外婆的童年记忆与
艾莎的童年、记忆的虚无与现实具体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最终使两个人陷入更大的孤独,只能从无法实现的不眠大陆中寻找安慰。
不眠大陆的秘密。不眠大陆有一套神秘的语言,掌握它的只有外婆和爱莎。这个秘密是她们生存在现实社会中保护自我的方式。在社会中她们的性格被排斥,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孤独感。她们需要生产一种机制保护自己,这是本能的需要,也是她们智慧的表现。外婆被视为一个超级英雄,她理应为外孙女的安全负责,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安全。每当她们感到孤独、受排挤时,总是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个世外之地,寻找自由的快乐。
存在主义哲学家
萨特说,人是孤独的,人一生下来就被世界抛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寂寞、焦虑、恶心。每个人都是他人的地狱,因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为了摆脱这种无边的天生的孤独,不眠大陆的机制里天然产生出一种免疫的基因,一种对抗孤独的神秘密码,拥有了这套神秘密码,每个人都享受着自由的快乐。
悲悯的人文叙事
小说是以一种悲悯的基调叙述故事的。不眠大陆有六个王国组成:密阿玛斯,我爱;密普洛瑞斯,我哀;密瑞瓦斯,我梦;密奥达卡斯,我敢;密莫瓦斯,我舞;密巴塔洛斯,我战斗。密阿玛斯最大,密普洛瑞斯最小。爱是不眠大陆的流行语言,悲伤在这里被打包进一个个装置里封印。现实总是残酷的,童话王国的理想和美好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那么不可接近。越是美丽的事物,在现实中越是虚无缥缈,越是遥不可及,如同
海市蜃楼。小说以
艾莎的视角打量着无法理解的现实,体验着人生百味。她无法理解一些她看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在生活中却被成人搞得一团糟。她怀着对外婆的无限怀念,怀着对不眠大陆的无限憧憬,怀着对一个个冒险任务的无限尊重,怀着对道歉之于外婆的重要意义的追索,这个七岁的小女孩不得不沦陷到一个令人战栗的世界。作者并没有逃脱责任,在让小女孩爱莎讲述故事的同时,自己也加入了对这个世界价值的判断之列。作者俯视着这个小女孩孤独可怜的身影,抚摸着她幼小的心灵,垂下一滴忧伤的眼泪。
小女孩的限制视角是叙事的基础。
艾莎的知识和认知无法与社会接轨,她是那么柔弱,那么善良,以至于理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时,不得不依靠网络百科知识的帮助。情感世界是复杂感性的,与知识经验的系统是平行的,知识无法解释情感。爱莎理解不了简单的成人世界的情感问题,因为她企图用理性的知识解释复杂的感情。比如外婆与外公没有结婚,而后又离妈妈而去,爱莎无法原谅外婆这个错误。在爱莎看来,纵使有一千条理由也不能构成妈妈离开女儿的借口。儿童世界只认识真理,这个真理是儿童自我认定的真理,哪怕是情感也是由真理构成的,这是他们认知的基础。透过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的眼光观察成人世界,相当于以单纯解释复杂,以有限的知识翻译无限的情感,难免让人啼笑皆非,但也会油然产生一种敬意,这种敬意来源于小女孩看待世界、阐释世界的眼光和勇气。然而当读者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体会小女孩的这种眼光和勇气时,会产生一种同情、怜悯和忧伤之情。
死亡主题和小女孩的稚嫩叙述之间形成的
张力引起的情感共鸣是悲悯产生的动力源。死亡是沉重的,小女孩
艾莎的叙事是脆弱的。读者难免会担心外婆的死亡会压垮爱莎的天空,可是并没有。因为爱莎学会了外婆处理事情的态度,学会了面对死亡的勇气。爱莎在外婆的世界里收获了对抗死亡的勇气。因为死亡的可怕之处不是死亡,而是使人厌世。死亡是现实世界最大的敌人,外婆的一生都在与死亡做斗争。不眠大陆中一个王国的名字就是“我战斗”,与之战斗的对象是谁呢?通过对死亡的分析,战斗的对象或许不是死亡,与死亡做斗争并不是外婆的终极目的。外婆教会
艾莎的是要与消极的坐以待毙的处世态度做斗争,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才是外婆面对死亡的态度,这也是外婆死亡时为爱莎设计的生活方向。经过改装,它变成了不眠大陆的冒险行动。爱莎幻化成一名骑士,与狼心一起共同面对她内心深处渴望走近的外婆。爱莎一直想知道外婆在她出生以前的样子,外婆最怕外孙女知道的也是这件事。外婆去世之前写的七封道歉信,不仅是对过往生活的内疚和总结,也是通过信的内容让这个求知欲望强烈的小女孩了解外婆的为人。一个超级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小女孩发现外婆是一个教会了她爱、守护和原谅的人。
启蒙的教喻视角
《外婆的道歉信》具有教育启蒙性质。它不仅是一部教育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启蒙小说、哲理小说、成长小说、童话小说。贯穿其中的线索是外婆的道歉信所喻示的人生真理:爱、守护、原谅。
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曾为你付出。外婆的爱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爱,小说结尾,当读者看到外婆的道歉信时才明白,原来这位外婆的内心深处从来都是充满爱的。“我的爱莎骑士:抱歉,我不得不死去。抱歉,我死了。抱歉,我老了。”外婆竟然为了一个无法逃脱的理由说抱歉,除了对
艾莎的爱之外,还能有什么解释?爱莎感受到了外婆的爱,感受到了外婆的道歉信给他人带来的愉悦。通过道歉信,爱莎终于明白外婆的过往经历,了解了爱为何物。
守护着人们的秘密城堡,保持着内心的纯真。不眠大陆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本质的自由色彩。外婆赋予了它一种新品质,这种品质是为爱莎而存在的——童真。现实社会各种秩序的约束束缚了作为儿童的爱莎,限制了儿童天性中最宝贵的成分——童真。外婆独具匠心地为外孙女的成长打造了一个具有
隐喻和启示功能的城堡,这个城堡可以保护别人,也可以保护自己,可以自由飞翔,也可以门户开放。它为外婆和
艾莎提供一切不能在现实当中获取的便利,也帮助爱莎克服现实的残酷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所以外婆最后的道歉信中说:“保护城堡!保护你的朋友,因为他们也会保护你。城堡现在是你的了。没有人比你更勇敢、聪明和强大。”只有信仰城堡和超级英雄的人,才会保持心中那份纯真。
原谅所有伤害和讨厌我的人,因为宽恕让爱更加强大。原谅所有人,外婆是伟大的。外婆在去世时留下的道歉信帮助爱莎找到了她需要的人生,帮助爱莎健康成长。外婆生前被世界误解,每个人都把她看成怪物,造成了她的孤独与寂寞,她反而以德报怨采取了道歉的策略,这其中一部分功劳不能不说是
艾莎的。为了爱莎能积极快乐地成长,外婆告诉爱莎,要好好生活,好好大笑。要原谅所有人,原谅所有伤害过和讨厌过你的人,这样你的人生才能自由,才能守护好你的城堡,更好地保护自己,做个超级英雄,也更好地保护你爱的人。
不眠大陆成为一个巨大的现实
隐喻,守护着每个善良的人内心的秘密。不眠大陆是一个乌托邦,是一个“童话永恒”,是一个隐喻,它的本体是人生,它的喻体是永恒、完美。外婆为了维护她和爱莎共同的城堡,以道歉信的形式启示这个七岁的小女孩要学会三件事——爱、守护、原谅,这一指向无疑成为这本小说的主要价值所在。
作品评价
在你准备读《外婆的道歉信》前,请准备好纸巾,并且准备好笑到肚子痛。如果2018年错过这本书,你一定无法原谅自己。——《商业内幕》,2015年最佳图书
巴克曼超级会讲故事,这些故事充满幻想又真实感人。——《圣路易斯邮报》
充满希望、谅解,宽容对待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合上书本,
艾莎的故事将会永远与你伴随。——《
图书馆杂志》
巴克曼这次抛给我们一个神奇又温暖人心的故事。——《
出版人周刊》
巴克曼的故事最让人赞赏的,就是他对于悲伤和失去的坦诚以及洞察力。真心推荐这个奇妙有趣、令人感动的故事。——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太阳报》
很久都没有读到过这样让人一会哭一会笑的好故事,其实经常是一边哭一边笑。——玛莉莲·达尔《书架上思考》
作品目录
获得荣誉
作品影响
《外婆的道歉信》是一部在2016年掀起全球阅读狂潮的温情小说,畅销40国,作者巴克曼位列美国亚马逊作家排行榜第一。《外婆的道歉信》这本现象级图书曾引发国外万人晒照推荐,自上市以来连续霸占《
纽约时报》畅销榜50周,仅10个月全球销量突破150万册。2016年全年,稳定排名美国
亚马逊总榜前100。书评网站Godreads超过5万人参与评分,好评率高达91%。不仅读者喜欢,业内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商业内幕》将该书评为2015最佳图书。《
出版人周刊》则表示巴克曼这次抛给人们一个神奇又温暖人心的故事。《
图书馆杂志》称该书充满希望、谅解和宽容。
2017年5月,《外婆的道歉信》由
天津人民出版社首次引进中国,巴克曼特地从
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发来对中国读者的寄语:“这本小说是关于想象力的伟大力量,还有伟大的爱与友情,真心希望你会喜欢。”该书据开卷数据显示,在2017年新书零售榜上位于68位;在
当当网小说榜排名第30位。中文版问世六个月就销售超过50万册,令他在中国读者中收获较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