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
炎黄青胄,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神农氏族始祖炎帝始
地黄在
姜水,
黄帝氏族始祖黄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
《
国语·晋语》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在宝鸡地区,这在1500多年前的
北魏时代,中国古地理学家
郦道元就明确地写入《
水经注》中。
宝鸡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农祠,祠南蒙峪口有常羊山,常羊山有
炎帝陵,均在(宝鸡市)
渭滨区益门乡(
天太山)境内,都是众民百姓祭祀先祖炎帝的场所。
宝鸡民间
春节正月11日集会九龙泉祭祀炎帝诞辰;每年7月7日集会
邛崃天台山祭奠炎帝死葬。
近年来,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姜城堡、九龙泉、
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寻根拜祖,但祠毁陵失修。作为神农故乡的炎黄子孙——宝鸡人深感内疚。
今日在天台山留有古迹“烧香台”。当地群众又在原址修建了一座祭祀
炎帝的祠庙。
宝鸡有文字记载建有“炎帝祠”是公元前422年,即
秦灵公三年。这一年,秦灵公在今
陈仓区县功镇的“吴山之阳”“设下,祭炎帝”。“畤”,《
说文解词》释:“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这虽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祠,但这可以说是占代设“祠”祭祀炎帝的开始。
具体时间无文字记载,地址在今
渭滨区神农镇峪泉村。到了
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轼曾在《初游楼观五百言诗》中写道:“……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龙宫殿宇幽”一句,就是写的这座祠。
因为一是“神农”亦称“神龙”;二是苏轼在诗中所说的从
鸡峰山下到
大散关,与此祠所在的峪泉村正好是在一条路线上。从诗中一个“幽”字,可以想见当年神农祠之宏大规模。
清《凤翔府志》和《
宝鸡县志》记载:“神农庙:一在县东郊,一在县南郊九龙泉上。”
乾隆十四年(1749)对神农祠进行了一次小修。以后神农祠因年久失修而“垣圮颓,断碣仆地,泉井四旁,垒块牙错,殊失庄严。”乾隆三十年(1765),邑人许起凤倡导,“附近居人,竞发诚愿,谋修亭宇”,“莫不踊跃从事”,“不数月而工告成”。
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
神农庙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具体修缮情况,无文字记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又先后修葺过两次。重修后的神农庙规模:
坐南朝北,南依土崖,北临
渭河,占地约五亩;南高北低,分为台上台下,上下以石阶为道。分为东、西、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殿前有献殿三间,供参拜者供奉祭物。两旁为庑殿,各三间。门前台下为
九龙泉,其旁立一“浴圣九龙泉”碑。
西院:后院为三间大殿,前有
乾隆三十年立的《重修神农祠九龙泉》碑。前院建有一座两层钟楼,以十八根盘龙柱相撑。
两院外建有一
魁星楼,上有“
九龙压七象”木刻匾额。三院以墙相隔,中有内门互通,回旋幽深;再配以祠北高大宏敞的戏楼和巍巍森严的龙王庙,苍劲参天的古柏,形成了一处庄严肃穆、宏大壮观的祭祀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前后,在全民破除迷信运动中,
神农庙内的殿、楼、亭、阁等建筑物被完全拆除,仅存两孔窑洞。其遗址另作他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宝鸡市人民政府决定易地重建炎帝祠,从
峪泉村挪至原河滨公园。1991年10月正式开工,1993年8月竣工。重建的炎帝祠呈正方形,长、宽各90米,占地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东西庑殿(配殿)、回廊、山门。四周用青砖围拢。大殿、回廊为混凝土结构,上下平台地面和周围栏杆为
大理石。共计投资约700万元。
炎帝陵划分陵前区、祭祖区、墓冢三个部分。陵前区:
姜城堡处有一古式重檐牌坊,上书:“
炎帝故里”四字。堡东“浴圣九龙泉”上有沐浴殿和九龙亭。清姜路北段十字路口有座石质
华表牌坊,上书“神农之乡”四字。清姜路中段十字路口又有一座古式牌坊,上书“人杰地灵”四字。宝鸡桥梁厂门前
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的蒙峪,坐东面西有座跨路古建筑“神农门”牌坊。过神农门经桥梁厂家属区,向南即为常羊山炎帝陵,有盘山公路直达陵殿;另有直登陵殿的石阶。祭祀区:“
炎帝陵”所在的常羊山,距
宝鸡市南约5公里。进入山门,有百米台阶,陵人可拾级登陵台,陵台处有牌坊、山门。门外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是
西安市著名书法家
吴三大的手迹。常羊山风光宜人,沟底终年流淌着清冽的山泉小溪,也流淌着永远诉说不完的美丽传说,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步入
炎帝庙的大门,左厢房里展出着炎帝的生平及传说故事,右厢房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界人士的题词。东西两侧设有
中国农业展览馆和中医中药史展览馆。修建
炎帝陵及祭奠炎帝活动的生动场面可以通过电视录相展示在人们眼前。院子的正面是大殿,殿前是可容纳千人的祭祀广场。大殿面5间,左右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是
西安市著名书法家
茹桂书写的对联:“创始定有人千载岐黄崇炎帝”,“流传安无据八方稼穑念神农”。正面门额上是“炎帝大殿”四个大字。殿堂正中央是
炎帝的大型
塑像,殿内灯火辉煌,香火不断,宏亮的钟声悠扬 悦耳,回荡整个山谷…… 祭祖区内还修建姜炎圣母宫和神农阁。西山腰有
百草堂、药王洞建筑,既是研究中医中药的场所,又可以为群众看病。陵墓区:穿过殿堂往南,便是一条笔直的通往后山顶的小道。
炎帝陵就在这后山顶上。人们迫不及待地登上陡峭的、层层相叠的台阶,直至登上第999个台阶,才算终于到达常羊山的中峰顶。这是个庞大的圆形陵墓,墓冢周围用青石砌筑,墓碑上刻有“炎帝陵”四字。四周
松柏成林。墓前通道两边为历代帝王
塑像,陵家后为颂扬
炎帝功德的诗词、楹联和绘画作品的
碑林区。陵墓东连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北隔蒙峪河与诸葛山相望,南边松柏成林,越林梢可远眺高耸人云的秦岭大散关,向西俯视清波滚滚的
姜水,姜水萦绕姜氏城北流人
渭河。陵墓整体以山取势,古建成群,三面凌空,给人以雄伟、神圣、肃穆、古雅、幽静的感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盖古圣之功德,惟帝最大。故后世之报享,帷帝最隆。”作为农业、医药和市场的创始者,炎帝神农氏在历代祀典中,一直居于崇高的地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大陆各界人士纷纷来
炎帝陵祭祖拜谒。
这里有江泽民、李鹏、赵朴初、
周培源、周谷城、任冲。杨静仁、张爱萍、王首道、钱伟长、江华、王任重、耿、张平化、严济慈、萧克、罗青长、屈武等人的题字、题词,也有社会各界人士留下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