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古城遗址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垣古城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地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北部,沱河南岸,遗址面积2.76平方千米,系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垣古城遗址于195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5年初步勘探。东垣古城遗址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城墙墙基宽约20米,四周城墙均有遗存,北部城墙因地势原因有两次转圆;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砖瓦残件;城址曾发现燕、赵刀币窖藏和西汉半两钱范;城址内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陶质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残片;从田野调查所见该城址始建年代上限似不超过战国中期。
1963年,在城址内挖排水沟时出土成批半两钱范、泥碗、陶马;后来,又陆续发现过战国货币窖藏、汉代五铢钱范及铸币作坊遗址;2011年12月、2012年2月至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又先后两次对东垣古城遗址部分地域进行了勘探调查,发现城垣、护城壕、窑址、水井等遗迹222处,确定遗迹时代与东垣古城为同时期;这次之后,东垣古城遗址名列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后经过文物专家研判已晋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发现一座汉代灰坑及小部分废弃建筑的遗存,出土大量战国和汉代时期的板瓦、筒瓦、瓦当、陶釜、陶盆、陶罐等残片,并清理出一座唐朝小型砖室墓葬。
研究价值
东垣古城遗址作为战国中山国的重要城邑,特别是作为汉代真定首都,是石家庄市市仅次于中山灵寿古城的一处重要城址,对研究石家庄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沿革
据《史记·赵氏家》、《史记正义》、《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东垣古城曾是战国时期中山郡的重要城邑,后属赵,秦置真定县,两汉为真定县,真定国治城属恒山郡。晋初(265年)将常山郡治所由元氏县移至东垣。隋时真定县的治所迁往滹沱河以北的安乐垒(今正定县城),至此东垣古城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并逐渐废弃。
保护措施
保护范围:以北城墙外缘为基线向北10米至东古城学校,以西城墙外缘为基线向西5米至东古城住宅楼东墙,以东城墙外缘为基线向东5米至南高营住宅楼西墙,以南城墙外缘为基线向南5米至小道南边。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向东100米至南高营村边公路,向西100米至西古城观音庙和石津北干渠,向南190米至月季公园,向北200米至石太高速公路
2013年5月,东垣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整治
2022年3月13日上午,东垣古城遗址环境整治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努力打造高质量城市文化绿心、群众休闲好去处,让品味石家庄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精彩之地尽早呈现,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依托东垣古城遗址而建,东垣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的前身,始建于战国时期。该遗址是目前市区内最古老的城垣遗址,也是城市的历史根脉。该项目对于发掘石家庄文化根脉、增添城市人文底蕴、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该项目占地4180亩,总投资约11.2亿元,其中一期建设期为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建设内容包括保护文化遗产、营造山水地貌、梳理交通体系等,主要打造遗址整体轮廓;二期建设期为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建设内容包括历史古迹区、生态农田区、生态湿地区、开放创新区等4大功能板块,通过串联综合博物馆、定林寺遗址、麦田名人堂、湿地游憩等12大主题景致,展现城市千年历史脉络。
目录
概述
文物遗存
研究价值
历史沿革
保护措施
环境整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