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卫,男,1979年10月生,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院长助理、党委委员,
江苏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毕业于
东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1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12月和2013年1月分别被评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2014年6月-2015年6月以国家公派
访问学者身份赴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化工与
生物分子工程系开展学术研究。2016年6月晋升为教授,2015年9月-2020年5月担任化工系主任。
从改善选择性氧化、偶联、加氢等有机
催化反应性能出发,通过对纳米金属催化剂结构的整体设计,突出关键控制因素,调节纳米金属颗粒的尺寸及形貌,提高其热稳定性,实现活性位分布位置的有效锚定及催化体系孔道结构的调控,改善催化反应的活性与选择性。
采用电沉积、
溶剂热、
等离子体处理等策略,煅烧,
静电自组装等技术构建新型高效光电催化材料,研究调控催化材料自身结构、界面
耦合效应,以提高各类光电催化反应OER、HER、ORR、CO2RR和PHP等反应活性,运用DFT进行机理理论验证。
从
催化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结构调控、催化
反应机理探究和活性物质与导电材料负载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入手,设计高效金属-气体电池催化正极,用于促进反应气体的还原、放电产物的分解以及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的提升。
根据药物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开发全新药物合成路线,或者对已有药物合成方法进行优化、调整。研究反应机理,通过高效催化反应技术,突破传统合成方法瓶颈,获得竞争优势。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878047):基于聚合
离子液体卡宾结构位置锚定与体系交叉孔道调控的高分散性纳米Pt簇
催化剂的构筑及反应性能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676056):基于双硅层空腔结构调控与聚合物网点固载的“类
分子筛”型纳米Au簇催化剂的构筑及反应性能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76051):基于聚合物封装与
活性炭模板双功能调控机制的Pt基多孔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研究;
4. 国家
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1106017):叠层结构介孔SiO2/纳米Au/TiO2/SiO2
催化剂的活性位二次构筑及反应性能研究;
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31288):基于双功能调控机制的Pt基多孔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性能研究。
2022年2月,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一卫教授课题组在高效Li-CO2电池
催化正极材料的设计上取得进展。科研团队通过在活性物质MnOx-CeO2中空纳米球上原位聚合导电聚合物
聚吡咯(PPy)纳米线,构建了具有柔性与自支撑特性的项链状MnOx-CeO2@PPy催化正极。利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与实验
表征测试的结合,深入探究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制、催化
底物吸附能力的变化、活性表面MnOx-CeO2 (111)上优化的电子结构以及电化学反应机制。该研究工作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Advanced EnergyMaterials. 2022,2103667)。
2021年8月,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一卫教授课题组在双金属界面电子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将具有复杂价态的
钴掺杂到对异元素容纳性高的CeO2纳米片中,以提高其导电性,并使Co-Ce界面的
电子发生重排进而实现对单一
催化正极材料的电子调控。该工作为当前Li-CO2电池尚不明确的充放电
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提供了新的见解,发表在储能领域顶级期刊《储能材料》上(
能量 Storage Materials. 2021, 42,484-492)。
获
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
三等奖1项;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创新贡献
二等奖1项;2项科研成果通过省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先后入选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及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计划。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2008年),省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HSE专家、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