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原(?-313年),字休明,出生于燕国广阳(今北京市
房山区长阳镇)。他是
晋朝时期的隐士,以清高的志向和行为著称。霍原曾在
白鹿禅师年间被推荐为二品人才,但由于
司徒的反对未能获得正式任命。他在元康末期被征召为贤良,但他选择隐居避世。不幸的是,他因为一场误会而被
王浚杀害。
霍原自幼便展现出对道德追求的热情,他曾为了救自己的叔叔不惜遭受酷刑。在他十八岁时,他观摩了一场太学仪式,并因此留在那里学习。尽管出身平凡,他的才华还是吸引了许多贵族子弟的关注。他的父亲的朋友
刘岱曾经打算推荐他,但在去世之前嘱咐儿子
刘沈继续支持霍原。霍原回到家乡后,高阳的
许猛非常敬佩他,甚至准备亲自前往拜访,但最终未能成行。霍原长期居住在山上,教导了数百名学生,受到当地人的尊敬。燕王每个月都会送给他羊肉和酒作为礼物。元康年间,刘沈成为
燕国的
大中正,再次推荐霍原,这次他被评为二品人才。然而,
司徒没有通过这个提议,刘沈为此上书皇帝,请求重新考虑。皇帝下令司徒参与讨论,
中书监张华建议将霍原提升为上品,这一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然而,霍原并没有接受这份荣誉,而是选择了继续隐居。元康末期,霍原与
王褒等人一起被征召为贤良,但他们都没有应召。后来,
王浚试图篡位,他派人征求霍原的意见,但霍原保持沉默。王浚对此感到不满。此时,有一首童谣流传开来,其中提到了“豆田”,王浚以此为借口,指控霍原意图叛乱,并将他逮捕并处决。霍原的学生们对他表示哀悼,并秘密地将他的尸体掩埋。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震惊和同情。
霍原因其高尚的人格和对学术的贡献而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刘岱曾预言他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霍原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隐居生活和他的教学活动使他成为了“冀北夫子”的象征。他的学生们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是在他去世之后,他们仍然保持着对他的崇敬之情。
霍原的故居位于
房山区南部的大房山一带,被称为六聘山。这个地方至今仍有纪念他的痕迹。元代学者
刘因曾访问过这里,并留下了一首诗来缅怀这位先贤。霍原的墓地位于六聘山中,
北魏时期,
卢道将曾为其建立墓碑和祭祀场所。这些遗迹在
清代中期依然保存完好,包括一块刻有“大晋征君霍原之墓”的青石墓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迹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