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中
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教师
周全中,现任海东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教师。
获得荣誉
主要论文
人物事件
他,就是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周全中。
多年来,他先后荣获青海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青海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青海省第十四次工代会代表。
慧尽教学三十载,育得桃李满庭芳。在三尺讲台上已经耕耘了近30个春秋的周全中,点燃了贫困地区教育希望的火苗。在他的引导下,一批又一批农家学子离开大山追逐梦想。30年,他先后送走7届高中毕业生和6届初中毕业生,培育优秀学子无数;30年,从“周哥”到“周爸”,他不仅是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好老师,也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同房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在教学生涯中,周全中一直是个“有心人”。因为一件有心的“小事”,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鸡蛋老师”。
2007年,在他带的班级里,近一半学生来自乐都区南北山区。许多寄宿生的家庭条件困难,但又处在求学道路的关键时期。看到学生们学习压力大,营养健康却老拖“后腿”,他决定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为住宿生每天煮一个鸡蛋。
从那天起,每天晚上周全中都会去超市提前买好第二天要用的鸡蛋。时间久了,超市工作人员和周围老百姓都认识了他,并且亲切地称他为“鸡蛋老师”。他还记得,有一个班级住宿生较多,每天得煮30多个鸡蛋,有时候由于工作忙碌,超市已经关门,“脸皮薄”的他这时也会勇敢地向左邻右舍凑齐鸡蛋。
就这样,他默默地给学生水煮鸡蛋、送鸡蛋,一天,两天,一周,一月……如今,这项“鸡蛋工程”他坚持了整整8年。
担任教师的30年里,周全中始终坚持用爱育人的理念,认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
有位叫徐龙的学生是留守青少年,其爷爷多次到学校找周全中反映孩子在家经常顶撞自己,脾气暴躁,无法正常沟通。为了帮助这对爷孙,周全中特意在开家长会前让徐龙去校门口接爷爷。当他领着爷爷攀登台阶时,他发现年迈的爷爷爬得非常吃力,跑在前面的徐龙终于忍不住过去搀扶起爷爷。“就在那一瞬间,这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真正意识到爷爷真的老了,终于看清了爷爷常年为自己和弟弟的付出。”
周全中常说,能走近学生心灵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班级日记成了他与学生交流的独特方式,学生们会把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的话写在班级日记里交给他。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留守、单亲家庭,自卑、内向、敏感,通过这一页页你来我往的来信,孩子们变得自信、开朗。
说起从教30年来最大的感受,周全中说:“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是我从教的动力。上善若水,静待花开。希望我的努力能绽放最美的教育之花。”
坚守理想不忘育人初心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从小,周全中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现年48岁的周全中,出生在乐都区瞿昙镇窑庄村。那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喝地窖水,世代务农。农家孩子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考学。为了帮助自己和更多孩子摆脱这代代相传的贫困,教书育人成了周全中不变的选择。
1991年,周全中从乐都师范学校毕业,终于圆了“教师梦”的他决心用自己所学培育更多的农家孩子成人成才。1993年,全国模范教师魏书生青海省讲课,他现场聆听后深处触动。随后的时间里,他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不断努力下,他的语文课堂比以前更有趣更有味,在班主任管理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
以优秀前辈为楷模,做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成了周全中一生的追求。
3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除了遍访名师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外,周全中还不断钻研新的教研课题,及时充电,让自己时刻处在教学考研的前沿阵地。
“书读百通,其义自见。”为了提升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他曾每天午饭后花一个小时在湟水河边朗读,用一年时间将高中六册语文教材里的全部文言文古诗词各朗读了一百遍,做到了“烂熟于心”。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阅读量,在有效的条件下,他用铁笔蜡纸刻写和出版了21期油印报纸《小舟》,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学生的阅读情况。在调入乐都一中后,他继续这项工作,创办了《阅读芳草地》校报,累计印制103期270万字,极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如今,这一经验得到了广泛推广。
在周全中的以身作则和努力下,他所教的学生语文成绩提升迅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一名已经毕业、正在家乡创业的学生尹和玉说,受老师影响,自己打算在家乡开办个小型图书馆,专门为幼儿园、小学生提供书籍,增长孩子们的见识。
如今,课堂成就了他和学生放飞更多梦想的“策源地”,也成就了他为山区孩子、为父老乡亲点盏灯的心愿。
用行动诠释师者责任与担当
一个人,可能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只要用心和努力,一位教师就能改变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和他们家庭的未来。
周全中还记得,自己刚担任班主任时,家访还是家校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的主要方式,但传统家访普遍存在不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问题。怎么让家长信任教师,欢迎教师的家访?周全中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下一次家访时,除了笔和纸,他还为受访家庭带来了两瓶桔子罐头作为礼品。一一走完50多名学生家,他也几乎花光了自己的工资。“我就拿家长当自家的亲戚,把家访当作逢年过节一样的拜访祝福。”周全中介绍,当与家长建立起亲密联系和信任后,他开始每天放学后常态化地“串门”,和家长学生更深入的交流谈心。
乐都区桃红营学校工作的6年里,他把家访工作做成了当地的教育品牌。借助他这艘“渡船”,大山里教育观念落后的家长也跟上了教师、学校的教育步伐,家校育人成效显著。
来自大山深处的他,无论身处何方,他始终牵挂着山区的孩子。1992年就自费订阅《中国青年报》的他,有一天阅读报纸时,突然看到刊登“希望工程”公益广告“大眼睛的小女孩”时,苏明娟的“渴望的大眼睛”触痛了他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当时月工资只有140多元的他,连续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40元。2000年开始,他更是引导学生参加甘肃刘家峡开展的“保护母亲河、共建读者林”公益活动,和学生做志愿活动、写寄语等。
他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职责。看到学校里被学生丢弃的饮料瓶时,他倡议学生将饮料瓶捡回并统一存放,一年下来,学生们通过变卖废品可以换取几百元钱,然后拿这些钱美化教室环境或置办一些学习用品……
一路走来,周全中说艰辛与收获并存,他说“我很平凡,平凡得如殷殷碧草。我很渺小,渺小得如同漫漫黄沙。但是,只要学校需要,只要学生需要,我愿意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为学生献出满腔的爱,为教育事业燃烧自己!”
目录
概述
获得荣誉
主要论文
人物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