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第一中学坐落于钟灵秀,人文深厚的
东台市,它的前身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张謇于1919年所创办的母里师范。校友有著名翻译家、外交家
戈宝权,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
南京大学教授、英国皇家雕塑协会国际会员
吴为山,著名音乐指挥家、中国指挥家学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理事吕晓一等。艺术类高考成绩异常喜人。每年都有数十余人考入全国名校。学校艺体教学经验多次在
盐城市以上相关会议上被广泛交流推广,得到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赞赏。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建,东台县“两堂”突遭意外事故,被迫停课一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未能按期复校。随着时间的推移,
东台市停办中等教育的状况致使有识之士大为不满,同时也引起了清末状元、民国实业家
张謇的热心关注。
张的母亲是东台人,为报效母亲故里,他于1919年在东台办起“母里师范”,恢复了师范教育。当时“两堂”的
魁星楼校舍仍在,母里师范首任校长
张詧便向东台县公署暂借魁星楼作校舍,于1920年开班上课。1921年,母里师范新建的校舍在东台城郊王家舍落成,校址即由魁星楼迁往王家舍。迫于社会呼声和张謇独资办师范的影响,到1924年,
东台市县公署在魁星楼复办起了“东台县立初级中学”,至此,东台终于完全恢复了中学和师范教育,形成了母里师范和
江苏省东台中学两校并存的格局。
1927年初,在中共党员、著名社会学家黄逸峰的领导下,组织起母里师范和东台中学的部分进步青年,成立了“共青团东台中学、母里师范联合支部”,配合国民大革命进行着反帝反封建斗争。
张謇逝世后,母里师范终因经费匮乏停办。三四十年代,学校称“东台初师”,1951年到1962年,又先后经历了“东丰联师”、“东台初师”和“东台县师范”三个时期。到1971年,改称“东台县进修学校”,并于次年设附属中学,正式办起中学教育。自此,学校的发展分化为两极。1978年进修附中改称“
东台市县第三中学”(东台撤县建市后改“东台市第三中学”),而进修学校该校则逐渐演化为后来的东台师范。
2002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规划下,将原
江苏省东台师范学校与市第三中学高中部加以合并,东台市第一中学成立,于同年开始正式招生。一座年轻而承载着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高校就此诞生。2006年7月顺利通过江苏省评估院验收,被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
普通高中”。2013年并入
江苏省东台中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拥有一流的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科技活动中心,专用教室齐全。校园网、校园闭路广播电视系统达到省标教育现代化标准。体育艺术教育器材充足,图书馆藏书十万余册。校园内树木葱茏,芳草如茵,人文景点,错落有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
原
江苏省东台师范学校在人和物两方面拥有着普通高中无法比拟的雄厚的艺术教育资源,加之学校地处市中心,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类生源广阔。从这一实际出发,我校从建校伊始,就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拳头产品”努力做大做强。2010年4月6日被正式确定为“
盐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范学校”。目前,全校三千多名师生员工齐心合力,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合力拼搏,努力早日更上一层楼!
学校沿袭了东师时代
张謇老先生留下的校训,建校以来,一中学子一直秉承优良传统,为母校拼出份荣誉,也为自己拼出一番大好的锦绣前程。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工作为强大动力,坚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和江泽民教育创新等讲话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理念并努力探索有效途径,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依法治校、艺术教育等方面,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荣获“
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体育项目传统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
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一五’依法治市工作先进集体”、“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盐城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盐城市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盐城市中小学‘百佳校园’”、“盐城市三星级
高中教学质量评比
优秀奖”、“
东台市文明单位”、“东台市依法治市示范单位”、“东台市首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东台市“十佳家长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高考成绩一年胜过一年,多次获得盐城市教育局、东台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高考质量奖、高考
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