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连寨回族满族镇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下辖镇
火连寨回族满族镇,隶属本溪市溪湖区,镇政府驻火连寨村,人口1.22万人,面积43.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火连寨;4个村委会:火连寨、营子、(梨树沟)上堡、(梨树沟)下堡。其中营子居民多为回族。火连寨镇隶属于本溪市溪湖区,位于本溪市的北部,地处近郊,交通便利。火连寨是市、区西北部重要出口,位于东经123°43′,北纬41°21′,距市中心8.4公里,东与明山区高台子镇接,南临市中心城区,西接灯塔市鸡冠山乡,北连石桥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沈本高速公路2.5公里,沈丹公路、沈丹铁路、本鸡公路贯穿全镜。
地理环境
全镇总面积为43.6平方公里,境内四周环山,谷地呈带状,东西长,南北短,冬冷夏热,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石灰石矿、铁矿石膏矿等均有一定规模的储量。铁矿石资源尤为丰富,目前已探明,火连寨铁矿石储量为6478万吨,工业储量(BC级)2767万吨,已是火连寨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口民族
它下辖四个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12366人,其中农业人口5373人,人均耕地0.3亩,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乡镇,全镇有汉、回、满、朝鲜、锡等六个民族,曾因回、满族集居众多而被称为火连寨回族满族镇。
历史沿革
相传,火连寨原名兴隆寨,约在满洲国时期,由于在此区土法炼焦的焦炉遍地都是,小焦炉一个连一个,从远处眺望如篝火与村寨连片,故称火连寨延用至今。火连寨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小城镇,发展到今天,有它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火连寨村,1956年经市批准撤销原村,建立火连寨乡人民政府,隶属溪湖区。1958年又改为火连寨人民公社,1963年末划归牛心台区管辖,1968年又划归立新区管辖。1978年火连寨人民公社改为火连寨公社管委会;1984年又划回溪湖区管辖。1987年,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经市政府批准溪湖区火连寨乡改为火连寨回满族镇;2002年1月依据辽政(2002)15号文件,撤销火连寨回满族镇,改为火连寨镇。它有始建于386年前明朝万历年间的火连寨清真寺,建筑面积为616余平方米,其造型古色古香,光绪20年7月,左宝贵途经本溪市,为火连寨清真寺题词“普慈今世”。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辛亥革命前后主张经汉兼授的代表人物之一张子文大阿訇就诞生在火连寨营子村。“火连寨、梨树沟、榆树底、小姐楼”等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再现了昔日火连寨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
发展情况
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火连寨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建成了四个特色区域,来规范和拓展火连寨经济发展的空间。一是建成营子高科技工业园区;二是以改造老区为重点,建成集科技、教育、商业、金融、办公、住宅等设施建设为一体的生活区;三是以大矿为核心,在上下堡形成黑色金属深加工区。四是建成以果树和养牛产业化为龙头的农业示范区。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8家,资源型企业相对居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镇政府确立了“矿产业先行,带动经济增长,接续产业并进的发展思路”。
招商引资
要在产业链条的拉长中壮大经济总量,在产业的相互依赖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培育新的产业中加大接续产业的投入力度。古诗说的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利用外来资金进一步激活本地经济,已成为火连寨人的共识。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全镇上下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实施挂牌保护和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为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仅近两年来,全镇企业就由过去的20户30厂发展到现在的40户48厂,例如:本溪市火连寨铁矿选矿厂通过公开招标拍卖一次性买断374亩土地永久使用权成为民营企业。矿石储备量达2658万吨,可开采50年。资源优势带动了企业的规模,对人才的重视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该厂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铁精粉的含量,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8万元,税收2275万元。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百强企业”,获本溪市委、市政府“明星企业”荣誉称号。
经济
工业发展
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投资2亿元的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工程。所采用的新型干法,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水泥熟料生产方法,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年产熟料2500万吨,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新增利税2775万元。
本溪市郡远球团厂等五户以铁精粉为主要原料深加工企业,2002年以来相继落户火连寨,现有球团竖炉13台,年生产量可达20余万吨,产值 达1.2亿元,税收350万元,安置劳动力200余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市场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通用金属材料厂、造纸厂、本溪市宏达金属材料公司等非资源型企业纷纷在火连寨安家落户。2003年全镇招商引资 达到27750万元,到位资金9000万元。2004年底,招商引资达到23900万元,到位资金21300万元,为区下达计划的250.6%,为上年同期的237%。生产规模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翻了四番,由2002年底的1000万元税收达到2004年的4900多万元。
农牧业发展
如果说火连寨的工业在电光火石中铺就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那么火连寨的农牧业则是在有限土地上绽放的一块奇葩。火连寨镇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3亩。镇党委、镇政府结合镇情,确定了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农业发展思路。认识到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有所作为,只有在果树产业化和养殖产业化上做文章。火连寨梨树沟因盛产尖把梨而得名,相传,满族的先人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达建立金朝前,一次征战路经此地,睦至深秋,饥饿难忍,寻找食物来到一个小山梁,忽闻一阵奇香扑鼻,顺着香味飘来的方向寻去,只见一个沟膛子和两面的山坡上有许多梨树,熟透了的黄橙橙的梨属落了满地,仔细一瞧,梨子的样长得很特别,就像小葫芦按个把。军卒捡了一些回去给完颜阿骨打,他吃了后,觉得这种梨个大水份充足,而且肉细味甜,就令手下人等上山采梨吃了个痛快,并给这梨取了个名叫尖把梨,后来他取得政权,当了大金黄帝称金太祖,尖把梨就成为贡品。目前火连寨果树已发展到3500亩,品种达10余种,并打出“溪湖贡梨”品牌,产品畅销省内外。同时突出三个基地建设,通过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的形式,带头、引导和扶持各基地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全镇共有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5个,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来带动了火连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现邢书茂、高尚仁的养猪基地;汪孝福、张瑞泽的养牛基地;王艳、张乃福的养鸡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带动了一方百姓共同富裕。为了做到信息灵,了解和掌握市场,全镇四个村都配置了电脑,并接入了宽带,为农民产供销提供帮助。现全镇共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户87户,年平均户收入可达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650元。
城镇建设
历届班子的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火连寨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紧紧抓住争取来的省级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的机遇,对镇容村貌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整容”和“装修”,在进行小城镇规划中,火连寨镇党委、政府本着“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后悔”的想法,先后对全镇道路、排水管、园林绿化、电力、电信、市政设施等项目,进行了统筹规划。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镇政府加大对镇容村貌和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成立了项目、亮化、招商、环境四个推进组。先后筹措资金近千万元,实施了六大工程建设:一是兴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镇内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二是旧区改造工程,修建给排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建统一规划的商住混合楼,以改善经营和居住环境;三是道路工程,修村路建民桥以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四是电话安装工程,解决百姓通讯难的问题;五是有线电视安装工程,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六是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从而解决了部分村民用高价电的问题。镇政府正筹建两条路亮化工程、一个村屯绿化点、四个休闲广场建设,这将成为小城镇建设的新“亮点”。
社会事业
文明治安
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全镇每村都有秧歌队,舞龙队、民间小剧团等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争做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的氛围越来越浓,有2村被评为市政级文明村,有609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全镇实现无一名辍学儿童,人口违法率控制在1.5‰以内,人口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无一计划外生育。
荣誉称号
火连寨镇96年至今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小城镇”荣誉称号、镇党委被市委授予“六个好”党委、“先进党委”;镇政府被市政府授予“创业杯招商引资先进单位”,镇计划生育办被省计生委和市政府分别授予“新型生育文化示范单位”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先进单位。
学校:火连寨镇有小学一所,中学1所(9中)梨树沟有希望小学一所
邮政编码: 117003
电话区号: 0414
主要产业:矿山 水泥 农业 副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历史沿革
发展情况
发展战略
招商引资
经济
工业发展
农牧业发展
城镇建设
社会事业
文明治安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