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良生初中毕业后在村里的人民公社当起了广播员。1974年10月,18岁的丁良生进入了岐山县剧团,开始了戏曲人生。五年后,丁良生参加岐山县剧团革命历史剧《八一风暴》,剧中扮演贺龙,通过该剧丁良生在名角辈出的剧团里崭露头角。1980年,丁良生开始排练《三滴血》《宝莲灯》等传统戏,传统戏需要“提袍甩袖亮鞋底”的表演形式,需要练更多技巧。198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演技,丁良生拜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贠宗翰为师。
1994年,丁良生进入西安五一剧团工作。2002年,丁良生评为
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受到西安市委和市政府表彰和奖励,并被
陕西广播电视台、
西安广播电视台特邀为评委,被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2018年,丁良生在《
戏码头》舞台演绎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湖北故事。
丁良生曾获1984年省青年演员调演
一等奖、省首届
中国艺术节一等奖和
西北五省区《太阳杯》大赛一等奖。他主演的《村官郭秀明》获2001年西安市“七个一”工程一等奖,被称为当代“
秦腔须生之首”。
丁良生从小喜欢唱歌,初中毕业后他在村里的人民公社当起了广播员。有一天,
岐山县剧团到村上招生,丁良生的老师推荐了他,县剧团的招生老师们让他唱了一首歌,在场的老师们都夸奖唱得好,并让他等通知。1974年10月,年仅18岁的丁良生进入了岐山县剧团,正式开始了戏曲人生。
进入剧团后,丁良生沉下心来扎实练功,单是腿功就有压、搬、踢等各种训练,一天练下来腿就疼得受不了,连着3个月,丁良生的腿肿的连上楼都困难。1979年,丁良生参加岐山县剧团革命历史剧《八一风暴》,剧中扮演贺龙,经过导演的指导,以及丁良生在排练场的反复排练,最终在登台演出反响非常好,岐山剧团因此一炮打响,丁良生在名角辈出的剧团里崭露头角。
1980年,丁良生开始排练《三滴血》《宝莲灯》等传统戏,传统戏需要“提袍甩袖亮鞋底”的表演形式,需要练更多技巧。另外,须生还需要练帽翅、胡子,丁良生也没有接触过。198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演技,丁良生拜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
贠宗翰为师。1984年,丁良生陆续获得省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和西北五省区《太阳杯》大赛一等奖。1994年,丁良生进入西安五一剧团工作,在古城文化的浸润下,他不断实现着他的戏曲梦。2002年,丁良生评为
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受到西安市委和市政府表彰和奖励,并被
陕西广播电视台、
西安广播电视台特邀为评委,被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2018年,丁良生在《戏码头》舞台上以情真意切、悲凄苍凉而不失委婉细腻的秦腔精彩演绎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湖北故事。
丁良生唱工优于做工,能扬长避短,注意运用大段大段的唱腔抒发人物的感情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丁良生的嗓音清脆、
高亮,吐字清晰,喷口有力,在演唱时比较注意层次。他的唱腔婉转多变,如高与低、强与弱、刚与柔、快与慢、激情与抒情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他被称为当代“
秦腔须生之首”。他的表演动作少,难度小,有些地方气氛渲染得不够,这是他有意缩小表斑动作,追求一种“宁不足而不过”的艺术境界,有点近似
京剧老生的演法。
嗓音特别好听,特别注重唱腔技巧的钻研,他在艺术路上是越演越严谨。对人物的诠释非常细腻,唱腔很规范,在人物的塑造上是够得上“须生之首”这个称谓的。(国家
一级演员田碧媛 评)
擅长唱工戏,高低自如,唱腔隽永,吐字清晰,扮相清俊,走红
西北五省,
秦腔舞台上难得的须生人才,被称为当代秦腔须生之首。(喜马拉雅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