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2021年李建军执导的舞台剧
《变形记》是由新青年剧团出品,李建军导演,根据卡夫卡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于2021年6月10日在秦皇岛市昌黎县阿那亚蜂巢剧场首演。
剧情简介
一天早上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鞘翅目。快递员格里高尔感到很不安,因为这样他就不能在凌晨四点半起来工作,按件发出快递。而这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也可能会因此挨饿受冻,并由此失去实现梦想的机会……
创作团队
幕后制作
《变形记》改编自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后的《变形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原小说几乎相同,李建军只是将原著的主角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名国内普通快递员。戏剧的精妙之处——从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开始,他从彷徨惊慌,到慢慢习惯变成一只甲虫,接受了自己是一只甲虫的现实,爸爸、妈妈、妹妹对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剧场的呈现中,主创又加入了快递员生活工作的影像、讲述本土生活细节的台词以及格里高尔妹妹作为网络主播的直播场景。《变形记》的最后,萨姆沙一家人摆脱了格里高尔,他们去到了阿那亚的海滩边留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李建军导演和新青年剧团对经典文本的一次全新探索。在数码转型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怎样的异化?
《变形记》却将“日常生活”搬上舞台,在剧场里注视着平日生活的景象,跳出主视角,成为审视自己的局外人。即时投影技术让演员的情绪进一步放大,格里高尔的恐惧、挣扎、疯狂、崩溃都在影像中被再次加深。即时投影也让直播软件中的画面同步在舞台中呈现,盛赞、谩骂、羞辱,每个观点都通过弹幕和评论涌入妹妹脑中,无论唱什么也无法满足众口难调,左右为难,却又必须摆出笑脸不能出错。即使演员们穿着最日常的衣服,和普通人一样的人际关系,做着每个人都会做的工作,他们也变得十分陌生,逐渐变得不像人,甚至压根不是人。这既是台上的演员,也是台下观众曾经经历过的某个瞬间。
作品评价
李建军导演的话剧《变形记》是今年阿那亚戏剧节演出剧目中口碑最佳的一部。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优秀作品,一场几乎没有差错的好戏:流畅的节奏,恰当的表演方式,可靠的文学依托,清晰的叙事,精准的批判性,足够真诚的共情……话剧《变形记》在前沿艺术与大众审美之间找到了一种非常舒适的位置,甚至偶尔对观众舒适感的逾越也谨慎地点到为止,让我们知道那是一种冒犯,并且解读这种冒犯。作品切入现实社会的皮肉,却又保持着文学的冷静矜持;它引起观众的共情,又有所节制,使整部作品不至于向情节剧倾斜。
李建军《变形记》前半段的表演方式容易使人误认为这部作品是以身体表演为核心的剧场艺术,与2018年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Shizuoka Performing Arts Center,SPAC)在中国大戏院的演出版本类似。四位演员在舞台上呈现出扭曲的身体,从演出一开始,就将变形这一主题物理性地表现出来。这与弗兰兹·卡夫卡的写作方式一致,即人的异化直接表现为身体的变形,甚至面目全非。随着演出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身体性表演在整个作品中执行得并不彻底,没有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与完整的审美体系,也不够具有说服力。例如扮演母亲与妹妹的两位女性演员的身体并没有呈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在台词不多的开场阶段缺乏辨识度。这些身体性表演并非精彩绝伦,但足以作为一种导引,以比较直接的方式在舞台上表现人的异化。而围绕这一主题建构的新文本才是作品的主体,也是这一版《变形记》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李建军的《变形记》既与原著文本贴合,又极度真实地刻画了现实。与顺畅却略显偷懒的剧场文本相比,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剧场呈现更富有能量。剧场艺术对现实的重构体现出强大的张力,一方面来自合适的表演和影像的配合,另一方面来自创作者尊重真实生活的赤子之心。(知网空间)
演出信息
演职员表
职员表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创作团队
幕后制作
作品评价
演出信息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