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徵在为躲避与施氏的复杂家庭矛盾,带着3岁的孔子离开乡间老家,搬到
鲁国首都曲阜市城内的阙里居住。虽然是单亲家庭,颜徵在尽力用勤劳的双手给幼年的孔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颜徵在观察到儿子在礼仪学习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就“豫市礼器,以供嬉戏”,用节省下来的钱财为孔子购买标准制式的礼器,让他学习礼仪制度,使之成为将来摆脱家庭地位下跌颓势、重返贵族阶层的阶梯。
孔子十六七岁时,母亲颜徵在因操劳过度,在30多岁的盛年与世长辞。
颜徵在(公元前568年?-公元前535年?),又作“颜征在”,史称贤母圣母。颜徵在出身于
曲阜市望族颜氏,其父颜襄有三女,颜徵在为其第三女。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伯尼,有腿疾。时叔梁纥已72岁,颜徵在18岁。颜徵在在生
孔子时,曾去
尼山镇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从此颜徵在和孔子在生活相当贫困。坚强勇敢的颜徵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将
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三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颜徵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父亲的直接传授,使颜徵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丘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颜徵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
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丘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孔母颜徵在的这一段家教生涯,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