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济堂镇,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下辖镇,地处四子王旗东部,东与
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接壤,南与察哈尔右翼中旗
广益隆镇为邻,西南与
库伦图镇毗邻,西与
查干补力格苏木相连,北与
白音朝克图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547.21平方千米。
清代时期,属四子王旗王爷府领地;2006年,
供济堂乡改镇。 截至2018年末,供济堂镇户籍人口有24326人。 截至2020年6月,供济堂镇下辖12个行政村。
2011年,供济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140元。 2018年,供济堂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供济堂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部,行政区域面积约为534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为供济堂村。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五合乡,乡政府设在库伦图。
1950年4月,划归
武东县四区,区政府设在乌兰淖村。
1953年5月,属四子王旗九区,辖8乡。
1958年8月,设立供济堂公社,原管理区重新划为13大队。
1962年3月,析出吉庆公社,供济堂公社新增新地大队,共辖8大队。
1984年5月,供济堂公社改乡。
2006年,供济堂乡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供济堂镇下辖12个行政村:供济堂、阿莫吾素、六股、三股、黄羊城、陆合堂、厂汉此老、吉庆、双井、
大清河、乌兰淖、柯梅,下设1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供济堂镇下辖12个行政村:阿莫吾素村、供济堂村、三股村、六股村、陆合堂村、厂汉此老村、黄羊城村、柯梅村、乌兰淖村、吉庆村、双井村、大清河村, 镇人民政府驻供济堂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供济堂镇地处
四子王旗东部,东与
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接壤,南与察哈尔右翼中旗
广益隆镇为邻,西南与
库伦图镇毗邻,西与
查干补力格苏木相连,北与
白音朝克图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547.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供济堂镇地处丘陵山区,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较平缓,起伏不大。境内最高峰天平山位于六股村,海拔1688米;最低点位于柯梅村,海拔1451米。
气候
供济堂镇属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多年平均气温4.2℃。生长期年平均128天。无霜期年平均120天。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
人口
2011年末,供济堂镇总人口2486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91人,城镇化率19%。另有流动人口20165人。总人口中,男性13054人,占52.5%,女性11811人,占47.5%。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4178人,占97.3%;有蒙古、满、回、彝4个少数民族,共687人,占2.7%。2011年,供济堂镇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0.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5人。
2017年末,供济堂镇常住人口为6335人。
截至2018年末,供济堂镇户籍人口有2432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供济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140元。
2018年,供济堂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2011年,供济堂镇有耕地17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0万亩,林地面积31.6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万吨,其中小麦0.6万吨,马铃薯1.5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00头,年末存栏700头;羊饲养量11万只,年末存栏6万只。2011年,生产羊肉750吨。2011年,名优农特产品有小尾寒羊肉、羊皮及毛绒。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供济堂镇有小学2所,在校生54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供济堂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农家书屋12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藏书6000多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组织2个,秧歌队1支。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供济堂镇有卫生院2所;病床25张,固定资产总值1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
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378人,参合率93%。
社会保障
2011年,供济堂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86户,人数2731人,支出468.7万元,比上年增长5.3%,月人均143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3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0人,共支出38.4万元,比上年增长37%;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3人次,支出9650元,比上年增长20%。自然受灾人口117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救灾支出26.7万元,比上年增长6.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费城76人队,抚恤事业费支出29.2万元,比上年增长6%。
交通运输
供济堂镇有201乡道经过境内。
地名由来
供济堂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供济堂村得名。
清代晚期,传教士在乌兰淖、三股、堂地等村传教,并建天主堂,后演变为供济堂,村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