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总面积2551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全旗下辖5个苏木、5个镇、3个乡,人民政府驻
乌兰花镇新区党政大楼,总人口21.6万人。
四子王旗境内地貌总体趋势是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南部为山地和山前
丘陵区;北部为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四子王旗地处
温带,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兼有山地气候的若干特点。全年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
短促气温高,秋季凉爽宜人,冬季漫长寒冷。旗境内主要
水系由5条内陆河流组成,均系
季节河。最大的内陆湖是呼和淖尔,水面面积约21平方千米。四子王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少数民族聚居、繁衍。明朝末年,清军逐
察哈尔省部
林丹汗后,将这片草原赐予
成吉思汗胞弟哈卜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嫡孙诺延泰的四个儿子分而治之,由此产生四子王旗最早的称谓—
四子部落。1636年,四子部落正式置旗,史称四子部落郡王旗。
四子王旗是
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农牧结合旗,以马铃薯和
肉羊为主导产业。截至2023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1万亩左右,完成马铃薯自主新品种登记6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牲畜饲养稳定在260万头只,年出栏肉羊达130万只、
肉牛2万头。“杜蒙羊”地方标准通过自治区评审,年均改良达35万只。2022年,全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33.6∶39.4。G209国道贯通四子王旗全境,东联集二线,南接
京包铁路,距
呼和浩特市95千米,北距
二连浩特市280千米,边境线长104千米,是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
四子王旗境内有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1处——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其中红崖台地是
亚洲乃至全球出露最连续、最系统、最标准的
地层剖面,该地侵蚀地貌气势宏伟、壮观,是
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岩石地貌之一;辖区内脑木更
胡杨林亦是全国第三片原始胡杨林。四子王旗地域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留存王爷府、希拉木伦庙、元代敖包群、
金界壕遗址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址。旗境内有蒙医五疗银针灸法、
蒙古族传统骨雕制作技艺、
四子部落蒙古族刺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祭敖包、祭驼、五畜过年、哈达文化、酒文化等蒙古族特色习俗。
名称由来
四子王旗,即四个贵族统辖的区域,它的前身即四子部落。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五
世孙脑音泰敖特根,因其四个儿子统辖一个部落故称四子部落旗,简称四子部,四子王旗名称来源于此。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今四子王旗地区,
唐虞时代为山戎、
荤粥之地。夏商时期为鬼方、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属林胡、楼烦。
秦朝为雁门郡、
定襄郡之徼外地,属
匈奴统辖地。
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为匈奴中部最高首领
单于的统辖腹地,单于庭帐就设在今旗境内。
魏晋时属鲜卑
拓跋姓居地。
北魏置抚冥镇(治所在今旗乌兰花乡土城子村古城)。
隋唐至宋元
隋唐为东突厥据地。
唐朝时隶属振武军兼单于大都护府。
辽朝属丰州东北境,隶西京道金
大定十八年(1178年),置
净州,治所
天山(今旗境吉生太乡城卜子村古城),管辖今四子王旗附近一带地区。
元朝时期,今旗辖区隶属净州路,直属中书省。元
大德九年(1305年),改净州为净州路(治所在今吉生太乡城卜子村);新置沙井
总管府(后改沙井路),治所在今
红格尔苏木希拉莫仁庙西南。
明清
明朝为蒙古察罕部林丹汗右翼辖地。清天聪八年(1634年),
清代为已归顺的蒙古各部划定牧界,
四子部落与镶红旗以杜木达都腾格里克沃都尔台为界。清
崇德元年(1636年),因
孛儿只斤·忽必烈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五世孙诺延泰与兄昆都伦岱庆的四个儿子从征有功,清朝封授三子额木布为旗札萨克,赐号达尔罕卓哩克图,统其所部(称四子部落)。清顺治六年(1649年),再封授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世袭,四子部奉令西迁,札萨克府驻乌兰额尔济坡,几经搬迁,落脚在查干补力格(今旗
查干补力格苏木),俗称四子王旗。旗境划分为28个
苏木(清朝中期改为20个苏木),隶属
乌兰察布市(今
乌兰察布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析四子王旗部分地区归新设置的武川厅,隶山西
归绥道。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四子王旗随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归属绥远特别区。民国17年(1928年),隶属
绥远省。民国26年(1937年)10月,四子王旗沦陷,归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统辖。民国27年(1938年)9月8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从大滩(今
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乡)出发进入
乌兰花镇地区。9日,解放
乌兰花镇(后撤出)。9月下旬,在哈格那村(今旗境
忽鸡图乡境内)成立二区动委会(设主任,政权性质),组建起二区抗日游击区政府。民国29年(1940年),为适应斗争需要,建立一二区联区抗日游击区政府,组建并扩大区游击队(一二联区抗日游击区政府在数百个村子活动)。民国34年(1945年)8月,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四子王旗仍归
绥远省乌兰察布市。1949年5月26日,四子王旗解放。同年,组建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废除封建王公世袭制度。同年9月,中共四子王旗工作委员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查干补力格(原四子王府),隶属乌兰察布盟(今
乌兰察布市)。1952年7月,经
绥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直属
乌兰花镇区,其区域并入四子王旗的行政区域,旗政府随之迁驻
乌兰花镇。1953年,将
武东县所辖四区(今供济堂、吉庆2个乡)划归四子王旗。1954年3月6日,
绥远省与
内蒙古自治区合并,绥远省建制撤销,四子王旗归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4月2日,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四子王旗隶属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领导。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
乌兰察布市建制设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属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领导。
地理
位置境域
四子王旗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乌兰察布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0′~113°00′,北纬41°10′~43°22′,东界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西毗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濒
卓资县、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北与
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4千米,是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全旗总面积25513平方千米,其中牧区20843平方千米。
气候
四子王旗地处
温带,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兼有山地气候的若干特点。全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
短促气温高,秋季凉爽宜人,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降水量313.8毫米,多集中于7、8、9月,占全年总量的80%。旗南部全年日照时数3084小时,北部日照时数3286小时,属日照百分率较高地区。降雪期是10月到次年的4月,最大积雪量为800~900毫米,蒸发量达1600~2400毫米,大于降水量8~10倍。年均气温3℃左右,1月份气温在-28℃~-30℃,7月份气温在30℃~38℃。全旗大部分地区平均为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无霜期110~115天,农历八月初即有早霜,地冻期约180天,冻深近2米。
地质
四子王旗境北部内蒙古高原部分属华夏系构成体系,主要表现为阿木古郎
向斜萨茹勒
背斜、白音敖包断裂带、卫境到脑木更向斜。这些构造和断裂均呈北东向分布。南部乌兰花盆地地质构造属
阴山山脉纬向构造体系。岩层片理面,主要
构造线呈东西向。局部地区
变质岩的片理面呈北东向的扭裂面,是同期产生的次一级的构造,并受后期燕山运动影响所致。
华夏系构成体系,出露
地层以
白垩纪到第三系的
红土砂砾为主。其中大红山是华夏运动形成的一个地质平台,其剖面为
亚洲陆相下第三系最系统、最完整、最连续的地层剖面。其
岩性为棕红色
砾岩、甲灰色砾岩、
砂岩、砂质砾岩,底部含有
石膏及小
砾石,沉积环境为湖泊向,曾发现过鱼类、
龟类、蹄类和肉食动物中兽食类化石。沉积层以红色为主。最北部出露少量元古界及
泥盆纪、石炭系地层。
阴山山脉纬向构造体系,出露地层以太古界、元古界一套
变质岩体系以及华力西期的
花岗石为主。
地形地貌
四子王旗地处内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带,地貌独特,地形从南至北由阴山山脉北缘、
乌兰察布市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组成。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平均海拔1400米。全境
丘陵起伏,平原相间。北部为典型的
蒙古高原地形区,多
戈壁、盆地。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度1000~1300米,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呈桌状高原,条形谷底和蝶形
洼地镶嵌分布,是自治区西部著名的杜尔伯特天然牧场。南部属
阴山山脉山地和山前丘陵区,该区域内山地约占30%,丘陵70%。东南沿线是
大青山坡的一部分,属山地地形向高原地形的过渡段。山峦起伏,重岩叠嶂,海拔高度1600~2100米,最高的格此老山为2129米。其间零星散布少数小平原和河川滩地。因南有大青山,北有猴山,东有笔架山、马鞍山,西有低山
丘陵,形成了南部的乌兰花盆地。旗境内有国家级
世界地质公园1处,其中红崖台地是
亚洲乃至全球出露最连续、最系统、最标准的
地层剖面,该地侵蚀地貌气势宏伟、壮观,是
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岩石地貌之一。
水文水利
水文
四子王旗由于地理、气候等特征决定全境地表
水系不发育,无过境河流。旗境内主要水系由5条内陆河流组成。锡拉木伦河(
塔布河)全长323千米,旗境内长194千米,
流域面积约7873平方千米。其次有
大清河、席边河、乌兰花河、巴音敖包河,均系
季节河。旗境内有呼和淖尔和
查干湖2个湖泊,其中最大的内陆湖是呼和淖尔,水面面积约21平方千米。境内
地下水资源年平均总量4.24亿立方米,占年降雨量的11.38%,地下水可采量每年1.17亿余立方米,占地下水平均总量的27.8%。
水利
四子王旗境内主要水库有银贵河水库、
泉掌子水库、
白音希勒水库、府壕子水库、
乌兰花水库和
红格尔苏木水库。截至2019年旗内有水窖3206个。
红格尔水库
四子王旗红格尔水库总库容9996万立方米;沥青砼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71.6米,坝顶长387.26米,开放式
溢洪道全长437米,设计
泄洪量823立方米/秒;泄洪排沙洞一孔,设计泄流量821立方米/秒;供水洞一孔,设计取水量0.39立方米/秒。
白音希勒水库
白音希勒水库位于四子王旗
白音朝克图苏木白音希勒白音希勒河中游,距乌兰花镇105千米。该水库于1976年勘测设计并动工建设,于1980年开始运行,水库坝长440米,坝高12.8米,总库容1674万立米,防洪库容1127万立米,是以防洪、灌溉、养殖为主的中型水库。该水库溢洪线海拔
高程为1298米,当水库内水位超过海拔高程1298米时洪水从
溢洪道自然泄出,进入白音希勒河道,再流入该水库的下游草场。
土壤
四子王旗主要土壤为干旱草原覆盖下的淡栗钙土,约占全旗总面积的25%,多分布在南部地区。其次是
荒漠草原覆盖下的棕钙土,约占全旗总面积的20%,是北部地区的代表性土壤。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土壤,面积小,分布在局部地区。全旗土壤分为栗钙土、棕钙土、
草甸土、山地
黑土、
灰土、盐土6个土类,17个亚类,165个土种。其中农区有25个土属,131个土种;牧区有34个土属。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四子王旗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全旗有耕地163121.47公顷,其中水浇地81879.6公顷,旱地81241.87公顷;湿地11856.11公顷,其中
沼泽草地2357.11公顷,内陆滩涂9464.87公顷,沼泽地34.13公顷;种植园用地55.24公顷;林地100661.67公顷,其中乔木林地9215.96公顷,灌木林地74927.13公顷,其他林地16518.58公顷;草地2058328.55公顷,其中天然
牧草地2044752.1公顷,人工牧草地4.45 公顷,其他草地1357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606.86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1316.46公顷,村庄用地8494.02公顷,采矿用地3911.34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885.0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539.48公顷,其中公路用地3429.65公顷,农村道路10109.83公顷;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地8568.59公顷,其中河流水面4254.17公顷,湖泊水面233.11公顷,水库水面129.32公顷,坑塘水面3570.14公顷,沟渠346.98公顷,水工建筑物34.87公顷。
生物资源
四子王旗境内有天然草场3000多万亩,优良牧草19种,分布广、产草量高的有
羊草、
冰草、
紫苜蓿、
山野豌豆、
针茅属、
冷蒿、三裂亚菊、寸草苔、细中苔、
碱蓬、
马蔺(原变种)、
多根葱等。药用植物产量较高的有黄芪、
知母、甘草、
锁阳、
北柴胡、
麻黄、百合、大黄、
秦艽、
远志、
苦杏仁、枸杞、龙胆、
车前、蒲公英、
黄芩、防风、益母革、
肉苁蓉等。
矿产资源
四子王旗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矿藏40余种,尤以铜、、金、铁、
萤石、煤炭等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极具开采价值。其中,萤石资源
单体矿雄踞
亚洲之首、总储量3000余万吨,铜资源
保有储量64万吨。
白乃庙铜矿地处
白音朝克图苏木宝意音。已探明的
矿石金属储量为:铜51.9万吨,伴生有硫50万吨,银181.7吨,8000吨,金19.2吨。小南山铜镍矿是国内少有的伴生多种稀有金属的铜、镍共生矿,矿床地处
大井坡乡境内。白乃庙金矿属中型岩金矿床,位于白音朝克图苏木境内。希勒庙锰矿是
内蒙古自治区迄今发现的较大锰矿床之一,位于卫境苏木境内。头股滩铅锌矿地处库伦图乡境内,矿区共有矿体48个,其中长度大于100米的有29个。中什拉钨矿位于活福滩乡境内,含钨
脉石英产于
燕山期
花岗石内外接触带中,该矿床共发现
矿脉102条。都格尔石灰岩矿地处卫境苏木卫境大队。
石灰岩出露广泛,断续长3000米、宽300米。比勒海膨胀珍珠岩矿位于卫境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2千米处,矿体呈南北两层,估算储量129.6万吨。电气石矿位于卫井苏木白音敖包。初步勘查,D级储量50万吨,远景储量500万吨。矿床呈东西向分布,约3平方千米。
旗境内
铁矿床点多面广,初步探明的矿化点30多处,主要以
磁铁矿为主。
矿石平均品位40%以上。已具备规模开采的矿床8处,预计储量1亿吨以上,远景储量1.8亿吨。萤石矿集中分布在旗境西北部地区,位于卫境苏木境内。其中已探明
地质储量的有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和北敖包图萤石矿,规模为亚洲第一大萤石矿。乃莫岱石膏矿为特大型矿床,位于
江岸苏木辖区内,矿层分布面积10余平方千米。旗境卫境苏木查干淖尔芒硝湖芒硝储量丰富,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矿床分布面积5平方千米。旗境内
查干补力格苏木塔和乌素蕴藏着丰富的石榴子石矿。石英矿分布广泛,开采价值最高的首推乌兰哈达苏木石英矿。该矿床储量100万吨。旗境内已初步探明的煤田有9处,均为
褐煤矿。其中,脑木更盆地、白乃庙盆地、江岸盆地、查干哈达盆地煤田总储量30多亿吨。
森林资源
四子王旗境内有天然
乔木有
白桦、胡杨、黄榆、
山杨等,其中胡杨为世界珍稀树种。境内的杜尔伯特草原有中国第三片珍贵的胡杨林,据有关专家勘察鉴定地处
脑木更苏木黑沙图嘎查的胡杨林,从发现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纯属天然,现保存300多株,占地面积500多亩,辐射区2000多亩。截至2020年,全旗林地面积达到1535.3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21.46%。
水资源
四子王旗
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620万立方米,
地下水总储量为51.93亿立方米,补给量为3.3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65亿立方米。
清洁能源
四子王旗位于全国I级
风能资源核心区,年有效风时数7800小时,年均日照时数3200小时,风能、
太阳能资源富集,是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理想之地,已规划风光电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旗境内有野生植物45科、225种。其中以
禾本科、
菊科最多,
豆科、科、蔷薇科、
百合科次之,单科单种的有18种。天然
乔木有
白桦、胡杨、黄榆、
山杨等,其中胡杨为世界珍稀树种。
动物
旗境内有野生动物数十种,其中常见野生动物有黄羊、
盘羊、
蒙古野驴、狼、
狐属、
刺猬亚科、
猞猁、獾、鹰、野兔、
毛腿沙鸡、
百灵等。
自然保护地
脑木更山也称红崖台地,当地人称“大红山”,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坐落在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西北部。山势南北走向且呈长方形,山顶较为平整。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10千米。大红山奇特之处在于山体的红色时暗时艳,并无规律可言。当山体变红时,呈现出一片灿烂艳丽的景象,且因为风化、剥蚀等
地质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奇峰。大红山海拔仅1100米,与山下的广袤草原对比,仿佛一条红丝带飘在茫茫草原上。红崖
台地山体呈现红色,区域
地质遗迹类型以古近纪哺乳纲化石群和古近系红色
地层侵蚀地貌景观为特色。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将该区域确立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化石产地。
自然灾害
四子王旗境内主要有风沙、干旱、冰雹、
霜冻、白灾、虫害、
鼠害等自然灾害。每年4月大风出现频繁、大于或等于6级以上日数一般为17.8天,且时有
扬沙或
沙尘暴天气。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气候干燥少雨,大风同季,蒸发旺盛。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南部山区多雷阵性降雨,夏末和秋初常有冰雹出现。秋季降雨渐少,时出现秋
寒潮,初霜日一般出现在9月上中旬,霜冻是秋季的主要自然灾害。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影响,风势强盛、降温、降雪,西北风、寒流甚至
白毛风天气较频繁,白灾是冬季的主要自然灾害。农作物、牧草害虫主要有
土蝗、
地老虎、
芫菁科(斑G)、麦杆蝇等,对农牧业生产危害很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鼠害在旗境内也较严重,主要有
蒙古黄鼠、五趾和
三趾跳鼠(跳犊子)、
长爪沙鼠(
子午沙鼠)、盼鼠(瞎老)、黑线仓(斑仓子)、布氏田鼠等。这些害鼠啃食庄稼和牧草,盗食粮食。沙土鼠和
地鼠还盗储成熟的粮食,一洞盗储5~30
千克,以备冬天食用。
2016年6月29日,四子王旗多地受到冰雹、
雷电及强降水天气影响,冰雹持续时间约10分钟左右,直径为15~20毫米。其中,巨巾号村受灾严重,受灾面积达6000多亩,当地主要
经济作物向日葵基本绝收,并出现家禽死亡,居民房屋、车辆受到严重破坏等现象。2023年9月2日,
乌兰花镇出现短时强降水和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的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约2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为17.4毫米。受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影响,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多地出现路面积水情况,部分车辆和农作物受损。
行政区划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驻乌兰花镇新区党政大楼,全旗下辖5个苏木、5个镇、3个乡。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四子王旗常住人口129372人,年均增长率为-3.08%。其中
城镇人口64979人,占常住人口的50.23%;常住人口中男性66428人,占51.35%,女性62944人,占48.65%,性别比为105.54(以女性为100);
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0.59%,15~59岁占比60.93%,60岁以上占比28.47%,65岁以上占比19.21%。
民族
四子王旗是一个蒙、汉、回、满、达幹尔等11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牧区5个苏木、大黑河乡、
白音朝克图镇、
供济堂镇、
库伦图镇以及乌兰花镇。截至2023年,总人口21.6万人,其中
蒙古族人口1.9万,占全市蒙古族人口的30%,是全市蒙古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少数民族旗。
语言
四子王旗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
蒙古语,使用于正式场合。但四子王旗的
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大同-
包头市片方言。其语音特点为平翘舌音不分,如“四”与“十”、“资”与“支”同音。无鼻音
韵尾,前后鼻音不分,韵尾为喉擦音,比如“根”与“更”、“音”与“英”同音。部分古入声字。词汇特点为有大量的特色
词缀,如“圪置蛋”(普通话意思是块),“忽眨”(普通话意思是眨),“日脏”(普通话意思是脏),“蹦”(普通话意思是蹦)等。叠音词丰富,如“绿莹莹、粉呐呐、红外外”等。有丰富的四字俗语,如“白皮泛脸、灰眉处眼”等。有分音词,比如:“摆”说成“不来”,“圈”说成“圐圙”等。
宗教信仰
四子王旗宗教主要有
藏传佛教、萨满教、
天主教、耶稣教和
伊斯兰教。
喇嘛教
喇嘛教是藏传佛教的一支。自16世纪中叶传入蒙古各地以后,四子王旗
蒙古族开始信仰喇嘛教,从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旗境内已修建的喇嘛教大小
庙宇多达30多座,小型的诵经处(忽拉尔)8处。境内蒙古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当了喇嘛。据史料记载,30年代,四子部落旗蒙古族人口6600人,其中喇嘛2877人,占蒙古族人口的32%。到1949年,全旗共有1348名喇嘛。24座
召庙中,
锡拉木伦庙是该旗境内规模最大的
藏传佛教寺庙。到“文化大革命”前,境内仅留存16座庙,300多名喇嘛。“文化大革命”中,各寺庙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喇嘛被批判,迫使还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喇嘛教活动也逐渐恢复。先后修缮了锡拉木伦庙两座独贡和王府庙一座独贡,开放为全旗喇嘛教活动场所,并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旗财政每年拨款39000元,做为喇嘛生活费。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部分喇嘛还俗。2004年,全旗有喇嘛150多名,其中常住庙喇嘛35名,
藏传佛教信教群众有1万多人。
天主教
天主教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开始传入四子王旗境内。旗境内共有、库伦图、三元井、古营子、壕赖山(现归
武川县)、乌尔图沟(现称堂村)、乌兰淖尔、三股等7座天主堂和堂村圣母圣衣堂。最早修建的乌尔图沟天主教堂,于清光绪十四年(1898年)建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该旗出兵200人,协助义和团绿营兵攻打并焚烧了该教堂,处死了外国传教士。“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教堂被拆毁,后于1985年重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
天主教信教群众6400余人,到“文化大革命”前发展到780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境内所有堂口都停止了宗教活动。1979年以后,天主教活动逐渐恢复,被毁堂点陆续修复或重建。2004年,全旗有库伦图、三元井、堂村、乌兰淖尔、三股、古营子、苏计、小六股8个天主教堂点,信教群众达15000余人,主要分布于库伦图、供济堂、忽鸡图、
乌兰花镇等6个乡。天主教每个堂点都设有育儿园,收养一些被遗弃的婴儿以及无人供养的老人。
耶稣教
民国17年(1928年),归绥基督教北堂派传教士到后山地区传教。民国26年(1937年),耶稣教传人乌兰花及周边农区。1949年,外籍传教士撤走,由当地教徒主持该旗耶稣教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耶稣教活动被禁止,固定聚会点取消。1980年以后,耶稣教活动逐渐恢复,教徒增多。1995年,全旗共有
耶稣教徒260余名。因无教堂,教徒们诵《圣经》、上早晚课等活动都在教徒家中进行。
萨满教
萨满教是
蒙古族早期的宗教形式,当地蒙古族称“博”教。
藏传佛教传入旗境以前,萨满教广为流传于蒙古族群众中。今蒙古族群众中流传的祭敖包、崇拜苍天大地、面对大山大河祷告、祭火等以自然界为主要祭祀对象的古老的传统习俗,大都来源于萨满教的教仪。明、清时期,喇嘛教兴起,其影响势力逐渐代替了萨满教的地位,萨满教日渐衰败。到50年代,旗
内蒙古自治区族再无信奉萨满教者。
伊斯兰教
四子王旗境内
回族群众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传入始于清
同治年间。民国15年(1926年),乌兰花镇北街建起了一座4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清真寺。民国24年(1935年),王魁真阿訇又在北街买下约3000平方米的空地,建起了规模较大的清真寺,成为全旗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1949年,全旗的伊斯兰教徒189人,其中乌兰花镇内有87人。50年代,在回族商人经常拉骆驼落脚的包力板申建了一处45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清真寺,做为当地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场所。从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境内
回族信教群众发展到75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
伊斯兰教活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伊斯兰教活动也逐渐恢复。1989年,对年久失修的
乌兰花清真寺进行了翻修,建成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阿拉伯式砖瓦结构清真寺,院内还设有殿堂6间、住房6间和澡房2间。2004年,境内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处,回族信教群众800多人,教职人员2名,主要分布在乌兰花镇、
大黑河乡包力板申村和东八号乡白音敖包村。
经济
综述
四子王旗农牧业以马铃薯、
肉羊主导产业,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1万亩左右,牲畜饲养稳定在260万头只,年出栏肉羊达130万只、
肉牛2万头。工业结构以
清洁能源为主、化工及矿产品采选为辅。文化旅游、商贸流通、
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
2022年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增速2.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33.6∶39.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6.2%,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2亿元,增速22%,居全市第三;规上
工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增速较去年提高11.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02亿元,居全市第四;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4811元、15657元,增速分别为3.7%、8.1%。
第一产业
四子王旗第一产业以马铃薯种植、粮食种植和牛羊养殖为主导。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88万亩,粮食产量年均达到5亿斤。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1万亩左右,完成马铃薯自主新品种登记6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牲畜饲养稳定在260万头只,年出栏肉羊达130万只、
肉牛2万头。“杜蒙羊”地方标准通过自治区评审,年均改良达35万只。马铃薯精淀粉加工、牛羊肉屠宰加工、肉羊育肥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等农牧产业链已落成。
第二产业
四子王旗初步形成以
清洁能源为主、化工及矿产品采选为辅的第二产业。截至2022年,境内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4家。2022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陆上风电基地国电投600万千瓦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全国规模最大的三峡“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完成投资43.5亿元,新增产能50万千瓦;永和化工新增和技改项目全面建成,
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等新产品投入生产,顺利通过国际禁化武组织现场视察。2023年,三峡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并网发电,风光电并网装机达到159万千瓦;永和氟化工
氯甲烷、二氟乙烷等10个产品建成投产,
氟化钙资源开发加工逐步向高端迈进。
第三产业
四子王旗第三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商贸流通、
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境内有格根塔拉景区、神舟牧歌综合体、
红格尔苏木特色小镇、国家级
世界地质公园等重点文旅项目。202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90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8.6亿元。外贸出口实现零突破,截至2023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8118.7万美元。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乡村电商覆盖率达到91.7%,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6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四子王旗有基础教育学校13所,在校学生10282人,其中,
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1612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303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2975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有5392人。全旗共有中小学教职工人数1312人,其中,专任教师893人。全旗共有各类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2773人。初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四子王旗第一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全旗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兼办职业高中的学校。全校现有普、职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21人 。教职工257人,研究生学历1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41名,占教师总数93.8%;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2%。
医疗事业
截至2021年末,四子王旗共有卫生机构232个,其中医院5个(旗医院1个、蒙中医院1个和民营医院3个),卫生院16个(
中心卫生院5个和一般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1个,其他机构207个。年末共有床位634张,其中医院有535张床位,卫生院有58张床位,妇幼保健所有20张床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0张床位。年末全旗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40人,其中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559人,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0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0人,其他部门165人。
文化事业
“九五”期间,四子王旗有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文物管理所、电影公司、广播电视台等文化事业单位,还有27个乡、苏木文化站和各苏木共17套电视差转台。旗图书馆藏书11000册,其中蒙古文图书1077册,全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十一五”期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41%和91.43%;建成农家书屋、草原书屋116个,苏木(乡镇)文化站17个,安装“村村通”“户户通”设备2.5万台。
四子王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3年,是
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队伍之一,成立之初只有18人,现有33名队员,平均每年为基层群众演出服务达100多场次,乌兰牧骑累计编创了40多部文艺作品,先后获得了内蒙古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奖、内蒙古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技事业
四子王旗是国家级马铃薯良繁基地、也是国家级马铃薯制种大县,自主研发马铃薯新品种12个,其中在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受保护的共6个;自主研发高淀粉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2023年推广中加7号10万亩,打造中加10号、11号新品种示范片5000亩,全旗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100%。四子王旗是“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试点旗县”,现有万吨气调库13座、千吨储窖31座,60吨以上储窖2800座,总仓储能力达到38万吨。截至2023年,四子王旗引进院士博士科研团队19支、高层次人才111人,6名外出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带回科研成果2个、投资2.3亿元,获批专利21项;全旗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6家,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
体育事业
2023年,四子王旗成功承办了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各项赛事以及亚草赛。
人居环境
四子王旗划定禁牧草原1167.6万亩,草畜平衡1582.84万亩,经过10年来的保护建设,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全旗平均草群盖度从2011年的18%增加到2020年的29%,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8%,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46%。四子王旗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种植以
柠条锦鸡儿为主的灌木林,为四子王旗防风固沙保护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全旗柠条种植面积达237万亩,其中成林面积176万亩,可平茬利用面积158万亩,可机械平茬面积105万亩。
社会保障
2022年,四子王旗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类补贴资金1.62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全年支付
医疗保险费1.0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372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9%;新改建社区养老服务站6处,升级改造互助幸福院2个;殡仪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整治“三沿七区”范围内墓地1612处。2023年4月22~23日,旗残联组织开办了四子王旗2022年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9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参加了培训。
交通
综述
四子王旗距
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200千米,北与
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G209国道贯通全境,东联集二线,南接
京包铁路,距
呼和浩特市95千米,北距二连浩特市280千米。
公路
截至2019年末,四子王旗公路总里程达到2575.4千米,其中,
农村公路1815千米,占全旗公路总里程的70%,全旗公路密度达到10.1千米/百平方千米,形成了以国
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牧区公路为基础的路网体系,所有苏木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所有
嘎查村通沥青路或
水泥路。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四子王旗有6条公交线路。截至2022年,全旗共有出租车235辆,从业人员286人;旗内有客运站1个。
人文
综述
四子王旗地域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留存王爷府、希拉木伦庙、元代敖包群、
金界壕遗址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址。旗境内有蒙医五疗银针灸法、
蒙古族传统骨雕制作技艺、四子部落蒙古族刺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祭敖包、祭驼、五畜过年、哈达文化、酒文化等蒙古族特色习俗。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四子王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金界壕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金界壕(金长城),是
金朝在其北部边境修筑的界壕边堡,全长5000多千米,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金界壕遗址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州路故城
净州路故城坐落于
乌兰花镇西北25千米处的城卜子村,据净州路故城遗址出土的元代《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碑》碑文记载,此故城在元代设总管府,为
中书省辖地。故城主城大致呈长方形,东西约920米,南北约740米。城址西南角凸出一块为
孔子庙所在。城墙为夯筑,基宽8.59米,残高1-3米。墙体设有马面,城墙各角均有角台。城址南面山坡上有古墓葬群。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红格尔苏木布拉莫仁庙村。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70米,南北宽约520米。城墙夯筑而成,残高0.2—2米,基宽13米。四面各开一门,外加筑瓮城。东墙北段有马面四个,城内十字形街道,东西向街宽约80米,南北向街宽约70米。街道两侧有土墙。地表遗物仅有少量瓷片。2006年5月,砂井路总管府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四子王旗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人50人。
中医药(蒙医五疗银针灸法)
蒙医传统五疗是以蒙医理论为基础,以疗法为背景,结合疗术及蒙药是四子王旗蒙中医院五疗科特色方针,因蒙药是纯天然药源制剂,治疗方式及配方灵活、毒副作用小、综合调理、防病治疗等优点。对于一些慢性病、常见病,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顽固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银针疗术要以《白脉穴》为理论体系,有特定
穴位及
经络的五疗术之一。其工具手工制作以银(纯度为85%以上)为材质银针,并使用特有的针刺和透刺手法,对人体的不同部位及特定穴位针刺,并定时留针,以便对人体穴位及经络产生针刺效应的同事也起到了“
药理学”作用。2022年入选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传统骨雕制作技艺
骨雕技艺是以牲畜骨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工艺手段制作而成生活用品或工艺品的民间传统
手工艺。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骨雕是我国北方草原各民族该项技艺的代表。骨雕艺人将收集到的牛、羊、驼等家畜和其它动物骨头,通过煮、消毒和擦拭等前期工序,再经过设计、描绘、雕刻、打磨等复杂工艺过程,最终制作成精美的日用品或艺术作品。蒙古族骨雕艺人不仅能在
骨质材料上雕刻出平面的文字和图案,还可利用复杂的技艺呈现惟妙惟肖的立体人物、花鸟等形象,且题材丰富广泛。2017年入选
乌兰察布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二人台爬山调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
陕北地区和内蒙部分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艺术。它产生于民歌之乡
河曲县,自然也由民歌发展而来,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二人台传统剧目大多数属于民歌演唱体形式,个别的近乎小戏,其特点是取材于民,学说逗唱,以多种生活细节和独特腔调感人。
地方特产
杜蒙羊肉
四子王旗特产的杜蒙羊肉,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杜尔伯特大草原上随处可见的野沙葱和含有中草药的
植被,使得杜蒙羊肉肉质紧实,鲜嫩多汁,没有膻味。经过20年的持续选育,四子王旗现代化杜蒙肉羊生产体系已具雏形,建立了杜泊、萨福克等8个肉羊品种核心群,“杜蒙羊”获国家新品种认定。
饮食
四子王旗饮食主要以
奶食和肉食为主,奶食主要有
奶皮、奶油、
黄油、
奶豆腐、
奶渣、酸奶、奶酒等;肉食主要有手把肉、
全羊宴、
烤全羊、
乌查、三肠、羊骨汤、五脏汤、烧烤鲜羊肝等。
羊杂碎是四子王旗的特色美食,也是早餐的主角。
羊杂碎
羊杂碎是四子王旗的特色美食,在当地羊杂碎是无可替代的早餐主角,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四子王旗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羊杂碎开始的”,“一碗羊杂碎,一个白焙子”是每个羊杂碎店的“标配”。四子王旗羊杂碎主要选取新鲜宰杀的羊的内脏为食材。
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挑选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操作简单,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因为净手后吃肉时一手把着肉,一手拿着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烧麦
烧麦在选料方面是十分讲究的,要用四子王旗牧民吃着自然牧场草儿长大的小羊,这样的羊肉才足够鲜嫩,拌馅要用本地的
香油,再加入切碎的大葱、姜、还有
料酒、精盐、胡椒粉等佐料,搅拌均匀。
习俗
敖包祭祀
祭敖包是
蒙古族古老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草原上的每座敖包都有其固定的祭祀形式。从春季到初秋(农历五月中旬至七八月),草原上的敖包祭祀活动便连绵不断。有些敖包由于当初赋予的文化使命独特,所以祭祀时间也与众不同。敖包的祭祀形式大体分为“荤祭”和“素祭”两大类。所谓的“荤祭”(通常为红祭)其实是远古时期祭祀形式的延续,是以煮熟的全羊或牛肉之类为主,配套一些相关的奶制品、酒水之类作为祭祀品。所谓的“素祭”(通常为白祭)是
藏传佛教进入草原之后形成的一种祭祀形式。凡是以素食来祭祀的敖包普遍属于寺庙或由喇嘛主持修建的。
驼桩祭祀
蒙古族祭驼是流传于蒙古族牧驼群众中的一种集宗教信仰、传统生产、人文思想为一体的民间活动。蒙古族祭驼除保留民间信仰、体育竞技、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的原生形态外,还传衍着人与自然、人与家畜的和谐相处,隐含着知恩图报、与人为善、善待环境、崇尚自然的朴素道理,蕴含了因势利导、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传递着温柔敦厚、默契和谐的人生哲理。在促进牧民互助友爱,增强民族凝聚力,丰富牧民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五畜过年的礼俗
每逢过年(
春节)的时候,蒙古人有着为牲畜过年祝福的习俗。他们认为过年是人们最欢乐的时节,理应让自已所牧养的畜群也享受欢乐气氛。为牲畜过年时,一般以浩特牧点为单位,选定好日子,约定好具体时间、地点之后,通知各家各户。各个牧户根据各自的生活状况携带
奶食、
黄油、酒肉、饺子、包子等前往。因某种原因不能前去的牧户可以拜托邻居捎去
砖茶、奶食、酒肉等“牲畜过年礼份”。聚会时,不分男女老少,有的骑着马、骑着骆驼,有的乘坐马车、牛车,载着
蒙古包、帐篷,带上锅碗瓢盆及食物,大有赶集之势。
马文化节
马文化节是四子王旗举办的民族盛会。自2012年举办首届马文化节开始,四子王旗已成功举办了两届马文化节。马文化节以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为根本,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具有四子王旗民族特色的马文化魅力。马文化节分为入场式、开幕式、各项比赛与表演、
篝火晚会等阶段。
哈达文化
蒙古族崇尚蓝色,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蓝色哈达的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使用蓝色哈达的礼俗,是草原游牧民族步入文明社会的具体表现。会客、拜见、祝寿、婚宴、祭奠等诸多场面,都离不开表达情感寓意的哈达。象征心想事成、憧憬美好吉样的蓝色哈达,被视为“礼仪之首,万能瑰宝”。如向他人赠送一匹骏马,要用蓝色哈达点缀;相互馈赠札品,需要有哈达来陪衬。在各种喜庆场合,富人馈赠一头牛,穷人赠送一条哈达,在礼节上没有高低尊卑之别,都要一视同仁。
酒文化
蒙古族的酒文化由来已久。早期的蒙古族民间没有粮食酒,主要饮用牛奶或
羊奶酿制的酒,称为“萨尔呼特”(奶酒的总称)。因为奶酒的配方、发酵、
蒸馏等酿造工序复杂而细腻,需要精湛的酿制技艺,一般人难以酿出上等好酒。所以,蒙古民族自古对醇香的奶酒特别看重,把它看作是蓝天之恩赐、绿地之福祉,是由天地阴阳合成的琼浆玉液。于是,也就产生了博大精深的草原酒文化。
在
敬酒场合,被敬酒者若比敬酒人的年龄小或属于晚辈,接取酒杯时必须起立,出于尊老爱幼的美德,要让敬酒人先坐下,但敬酒人往往先要谦让一番,然后在双方的反复敬请下,便以弯曲一条腿的膝盖示意为坐。被敬酒者将酒杯接过去,要行弯腰俯首之礼表示感激。然后,向天、地、火敬献过“德吉”后再饮用。同龄人之间敬酒也要特别谦逊礼貌,出自友情与相互尊重,要从座位上起身领取酒杯。在各种宴席上,由家庭主妇敬酒三巡后,开始奏乐起歌,家庭其他成员随之向来客轮流敬酒。此刻,属于晚辈的来宾,为了体现有家教修养、懂礼貌,要主动地向东道主
敬酒。
传统村落
四子王旗大庙村、王府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乌兰花镇等3个村镇被评为自治区特色旅游名镇、美丽宜居村庄。
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村)
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950年,为四子王旗第三努图克所在地。该村落地形南高北低,
丘陵起伏,平原相间、平坦开阔,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干草原类。村落境地历史悠久。王爷府、府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是封建王爷执政和居住的地方。府内设前后2个厅,前厅供王爷执政办公,后厅供王爷和福晋居住。另附设2个独贡,是喇嘛念经的场所。整座王府为磨砖对缝,简瓦盖顶,砖木结构的殿庑建筑,具有清末红柱回廊,雕梁画栋的建筑特点,占地面积共计28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旗地域是封建王公贵族们的
世袭领地,先后经历了15代王爷的统治。旗衙门最初设在朝克德力格尔,当时没有房屋建筑,王爷居住的也是
蒙古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第13代王爷勒旺诺尔布在查干补力格大兴土木、筑厅建府,形成了现在的王府。该府建成后,先后经历了3代王爷在此主理旗务,共计44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王爷府右侧又建了府庙。从此喇嘛、
活佛纷纷云集,显贵要人不断前来,王府也就作为一个地名而远近闻名。1949~1952年,这里曾是旗政府所在地。
红格尔苏木(大庙村)
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大庙村被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为是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所在地红格尔,这个
蒙古语意为“温柔之乡”的小镇,连同她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柔美的草原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红格尔苏木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中北部,这里有582万亩草场,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到90%。随着神舟五号、六号飞船的安全着陆,红格尔苏木所在的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锡拉木伦庙位于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的
红格尔苏木所在地,亦称“浩特拉·额伊勒图苏莫(普和寺)”。锡拉木伦庙始建于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创建者是第一世
活佛老不胜单巴拉布杰,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等地有较大影响。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清廷赐名“浩特勒·额伊勒图苏莫”。此庙曾是四子王旗境内规模最大、喇嘛最多的一个召庙,住庙喇嘛在兴盛时期曾达1500名左右。在清朝时,曾管辖过
察哈尔省和
绥远省地区数十旗,以及青海部分地区的喇嘛庙务,从而号称“塞北拉萨”。
艺术
呼麦
呼麦”专指人体器官之
喉咙部位。“呼麦”是
蒙古族原生态艺术 表演形式。这种奇特的艺术,其当时的本名就称作“潮尔”,“呼麦”的俗称是之后随着各种文化形态与信息交流、传播活动的增强而逐步形成的。
声乐类“潮尔”的标准全称是“浩音潮尔”。四子部落四种不同声效、自成一派的“潮尔(呼麦)”,在20世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得以传播。四子部落潮尔(呼麦)分为口腔式潮尔、喉腔式潮尔、
胸腔式潮尔、哨音潮尔。四子部“潮尔(
呼麦)”早先无特定曲目,一般以民歌里的长调体裁居多。或草原,或聚会,或
蒙古包里,不受时空限制,均可展示(是指底蕴深厚、功力娴熟的翁都尔呼仁、巴图敖其尔式“大师”级的高手所言)。
蒙古舞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
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
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传统舞蹈有马刀、筷子、安代、盅碗舞等。蒙古族舞最鲜明的特点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热情奔放。
风景名胜
综述
四子王旗境内现有清朝时号称“塞北布达拉宫”的
藏传佛教庙宇
锡拉木伦庙,
神舟飞船主着陆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存有天然胡杨林500余亩300余株,是国内三片胡杨林之一。
脑木更山,独具
丹霞地貌特色,又称红崖
台地,绵延15千米。境内哺乳动物化石极为丰富,大唇
犀牛化石群国内罕见,被誉为“化石之乡”。脑木更山和
大唇犀化石埋藏馆组成了国家级地质公园。截至2022年,四子王旗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2022年接待游客达到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5亿元。
重要景点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坐落在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大青山北麓的杜尔伯特(四子王旗)草原上,距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市128千米。中心占地面积近1万亩,总资产4亿多元人民币。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五大草原旅游景区之一,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点)之一,2004年7月被
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工农(牧)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格根塔拉”商标被认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建于一九七九年,一九九六年转制为
民营企业。格根塔拉蒙古语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是夏秋之季的观光旅游、休闲避暑胜地。转制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近300多万人次。
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尉健行、李岚清、秦基伟、布赫、成思危、陈俊生、李铁映、乌云其木格等亲临视察,国外高级官员、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前来观光。中国东方歌舞团和
蒙古国、
韩国、
日本、
俄罗斯歌舞团也曾前来演出。
希拉木伦庙
希拉木伦庙位于
乌兰花镇西北62千米处的
红格尔苏木驻地,是全旗最大的
藏传佛教召庙,建筑群东西约2千米,南北约1千米,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全庙共建有五座独贡(喇嘛颂经处)、四大拉布仁(藏语;
活佛寝宫)和四个庙仓(存放和掌管财物之处)以及360余处喇嘛住宅。五座独贡即赛胡勒森独贡(神殿)、朝格庆独贡(大型颂经活动处)、珠得布独贡、却热音独贡(佛教理论颂经处)、乃登独贡。希拉木伦庙是
乌兰察布市市辖区内最大的喇嘛寺庙。住庙喇嘛在兴盛时期曾达1500名左右。解放前,美、日等国宗教界人士也多次在此进行佛事活动。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8年2月,四子王旗入选“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9月,四子王旗入选“2018年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19年8月29日,四子王旗入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四子王旗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17日,四子王旗入选“
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1年6月23日,四子王旗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8月27日,四子王旗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2023年1月29日,四子王旗入选“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名单”。
参考资料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30
文化名村.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2023-10-24
希拉木伦庙.四子王旗人民政府.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