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王致和名落孙山以后,因为盘缠不够只能留在京城,靠做豆腐一边维持生计,一边刻苦攻读,以备下次科举考试。一次,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时值盛夏,怕坏,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
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由此他也就歇伏停磨,一心攻读,渐渐把此事忘了。乃至秋凉重操旧业,蓦地想起那一小缸豆腐,忙打开一看,臭味扑鼻,豆腐已成青色,弃之可惜,大胆尝之,别具风味,遂送与邻里品尝,无不称奇。王致和屡试不中,遂尽心经营起
臭豆腐来。
王致和这个人非常有经商头脑,专心卖臭豆腐以后不久便将臭豆腐的销路扩大到
东北地区、西北、华北各地,且臭豆腐在经过多次改良后在清末传入宫廷
御膳房,成为
慈禧的一道日常
小菜,慈禧太后赐名“青方”,身价倍增。
清末状元
孙家鼐写了两幅藏头对,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幅曰:“酱配龙蟠调
芍药,园开鸡钟芙蓉”,冠顶横读为“
致和酱园”。此后王致和酱园生意越做越大,许多商家开始竞相模仿,在光绪年间,在宣武门外、
延寿寺街等地相继开设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等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