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1827年4月7日-1909年11月29日),字臣,号蛰生、容卿、澹[dàn]静老人,安徽寿州(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人,清朝
咸丰年间状元,清末
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
京师大学堂首任管学大臣,与
翁同龢[hé]同为光绪帝师,被誉为“
北京大学先导,近代文衡”,同时还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
谥号“文正”的晚清重臣。
孙家鼐出身于书香世家,他25岁中
举人,32岁时在
殿试中被咸丰帝点为状元郎,之后被任命为
翰林院修撰历代书籍文案一职。41岁时孙家鼐被任命为提督湖北
学政,官期任满后,奉旨入值上书房授读。十年后专门为
光绪帝授课。到他60岁的时候他和资历较深的同僚
翁同龢一起教授年轻的光绪帝。在此期间,他曾历任
工部侍郎、
户部侍郎、
兵部侍郎,以及
吏部侍郎等职。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家鼐被授予都察院右
都御史、工部尚书兼
顺天府尹,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 他力谏“衅不可启”并主张忍让屈和,甲午海战失败后他提出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认为振兴中华要注重科学并兴办实业和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下诏推行变法,孙家鼐受命主办京师大学堂(今
北京大学)并担任京师大学堂创立后的首位管学大臣,研究欧美日本国家办学体制,他提出“以
汉学为主,
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孙家鼐奉
慈禧命至
西安市任
礼部尚书,还京后被拜为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晋升
武英殿并充学务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宣布立宪,孙家鼐出任新设立的资政院总裁,之后又被赏太子太傅,在寿县城北街建太傅第(今中共寿县县委党校址)。
宣统元年(1909年),孙家鼐卒于北京,归葬故里
寿县(墓冢在今寿县城南九龙乡)终年八十三岁,谥“文正”,入祀
贤良祠。
孙家鼐的著作有16册《续西学大成》《太傅孙文正公手书遗折稿》。他为官期间敦行实学、倡办实业、发展近代教育,先是主持译编《续西学大成》16册,广泛传播西方现代科技知识,又奉命创办
京师大学堂,后与马吉森合股在河南安阳创办广益纱厂,并且核定《资政院章程》,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建议施行吏治改革等,此外其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推进作用。清史专家戴逸评价:“孙家鼐是一位近代史上应当给予高度关注、深入挖掘的重要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1827年4月7日),孙家鼐出生于安徽寿州的书香世家,其
曾祖父孙士谦是
乾隆的
刑部郎中,祖父孙克伟是
贡生,父亲孙崇祖是安徽池州府的教谕。十六岁时,孙家鼐考取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
秀才,后与堂哥孙家一同考中拔贡生。
咸丰元年(1851年),二十五岁的孙家鼐首次参加顺天府
乡试并顺利中举,不久其父亲孙崇祖因病离世,但孙家鼐兄弟皆仍由其母亲林氏指导成才。咸丰九年(1860年),孙家鼐考中一甲一名
进士,后在
殿试中受皇帝钦点为本科状元,孙家便在当时创下“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佳话。
步入官场
同治元年(1861年)三月,孙家鼐从
山西省卸任并回到北京,担任
壬戌科
会试同考官、实录馆修,期间其长子和次女先后患疹子而离世,之后孙家鼐于同治三年(1863年)三月外放湖北,并担任湖北
学政负责全省的科举考试,同时举家迁往武昌,任期结束之后孙家鼐返回京城并在
庶吉士馆、上书房任职,负责教习庶吉士和皇室王子。同治十年五月七日(1871年6月24日),由于二哥孙家铎[duó]离世且母亲孙林氏年迈,孙家鼐上书回乡探母并获批准,在乡期间其母身染重病并于两年后去世,孙家鼐在家为母亲丁忧守丧三年多,直到光绪二年二月(1876年3月)才返回京城,同年九月孙家鼐受命官复原职,仍在上书房行走,充
武英殿正四品提调。
光绪四年春(1878年),孙家鼐到
毓庆宫[yù qìng gōng]与尚书
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后累迁
内阁学士,
工部员外郎。之后
江西省学政陈宝琛疏请求将先儒
黄宗羲、
顾炎武从祀
孔子庙,该提议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唯独孙家鼐与
潘祖荫、翁同龢、
孙诒经等人再三请求而获准。此后孙家鼐不断获得
慈禧和
光绪帝的赏赐,先后被加恩在紫禁城和西苑门内骑马、赏头品
顶戴、赏
颐和园乘坐二人肩舆,此外还有获赐“温藻谟[mó]”
匾额一方。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又授孙家鼐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直接参与光绪帝之父醇亲王奕譞[xuān]的葬礼事宜。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日寇大举侵犯
中原地区,孙家鼐对此主张忍让屈和。
维新时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等
资产阶级改良派联合一批
洋务派官员在北京以救亡图存为宗旨,以办报为先务成立了
强学会。孙家鼐认为国事日危,因此对强学会寄予厚望。孙家鼐积极向强学会捐款,向其同僚推荐,并协调安徽会馆帮助强学会解决办公与场地问题。而后他力保强学会并联合
翁同龢、
李鸿藻上书建议将其改为官书局,
光绪帝批准后任命孙家鼐为管理大臣。同年九月孙家鼐在北京会见
英国传教士、
广学会总干事
李提摩太,并将李提摩太翻译的(英国)麦肯西著作《泰西新史揽要》和自著的《现代教育》呈送给光绪皇帝,李提摩太离开北京时,孙家鼐送给他紫色和金黄色的精美花瓶。
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初九(1896年2月21日),孙家鼐以管理官书局事务大臣的名义,向光绪帝上《官书局奏定章程疏》七条:一设藏书院;二设刊书处;三设游艺院;四设学堂;五筹办经费;六分职掌;七刊印信,其中前四条为主要内容,之后孙家鼐主持编纂和出版《续西学大成》丛书共十六册六十八卷,向国人全面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光绪二十二年五月(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
李端棻[fēn]请推广官书局并在京师办大学堂,孙家鼐表示支持,之后他还在《议核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批评中国八股取士制度和
洋务派创办的
京师同文馆、
马尾船政学堂等机构,并且指出办京师大学堂必须参酌西方各国大学堂章程并加以变通使之切合中国实际,但由于顽固派反对而暂时搁浅。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7月3日),
光绪帝命令在京师设大学堂,颁布
梁启超起草的《大学堂章程》,并派孙家鼐以吏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受命为
京师大学堂首任
管理学务大臣。期间孙家鼐先后聘请
张元济为大学堂总办,
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拟定大学堂开办经费35万两,常用年款20余万两。同年七月二十四日(9月9日),孙家鼐奏请在京师大学堂开设中西医学专业,后孙家鼐为防止
康有为等染指京师大学堂,防止“
孔子改制”等学说在大学堂等地传播,孙家鼐请光绪帝饬下
直隶总督刷印《校庐抗议》一二千部,并交军机处,以希冀为变法提供理论并强制广开言路,为变法维新扫清障碍,并且考察官员的政治倾向与政治见识,后孙家鼐因反对废立君主之事而主动以病乞退。
晚年与逝世
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之后,孙家鼐在家乡寿州养病期间率领族人开办近代学堂,次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家鼐被
慈禧和
光绪帝召至
西安市的行在,并被启用为
礼部尚书,在回到京城之后又担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
文渊阁大学士,最后又晋升为
武英殿大学士。光绪二十八年一月(1903年2月),光绪帝发谕旨,命孙家鼐等人编订《书经图说》。孙家鼐奉旨编撰后,该书历经编书局编纂,如意馆摹绘图画,
武英殿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印刷,修书处修复等过程。孙家鼐作为该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抱有中体西用的
开明态度,不仅妥善解决了该书在编印过程中经费等问题,还在印刷时采用了西方传入的石印技术,让该书并未因种种问题困扰而落于下乘,且让《
钦定书经图说》成为清末其他图说的先行者。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904年1月14日),孙家鼐担任清政府首任总理学务大臣,并上奏开办
京师法律学堂,任职期间裁度规章且敦行
实学,致使学堂学风得以端正,后与
爱新觉罗·奕劻奕、军机大臣
瞿鸿禨[jī]总司核定修改
官制,不久
御史赵启霖弹劾奕劻及其子
贝子爱新觉罗·载振贪污受贿罪,于是
光绪帝命孙家鼐和醇亲王载前往审查,最后赵启霖以污蔑亲贵为罪由被革职,而载振不久也上书乞求罢官。资政院设立之后,光绪帝任命贝子
爱新觉罗·溥伦[pǔ lún]和孙家鼐为总裁,当时光绪帝诏诸臣轮班进宫讲学,而孙家鼐撰写尚书四子书讲义以讲学。同年孙家鼐与
张百熙等人一同参与制定由《学务纲要》《大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等内容组成的《奏定学堂章程》,并于次年施行。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二月,孙家鼐获赏太子太傅并获赐“寿”,颁赏御书和各种珍品,赐紫缰,紫禁城内坐二人暖轮,恩遇优渥。
宣统元年十月十七日(1909年11月29日),孙家鼐上书乞求回家养病,清廷下温诏慰留孙家鼐,不久孙家鼐在京病逝,终年八十二岁,晋赠太傅,
谥号“文正”。
为政举措
孙家鼐在
同治三年(1864年)担任湖北学政期间,首先迅速恢复因
太平军而废弃的湖北武昌、汉阳二府科试,对考试场所进行严密关防,并严格执行考试等相关制度,获得
师爷和应试举子的赞赏和信服;光绪时孙家鼐出任顺天府府尹期间,多次治理
顺义区、
宝坻区、
香河县等地的水灾,并且通过官办和官督绅办形式建设顺天粥厂以救济饥民,同时他还申请中央官仓调拨粮食,动用筹集来的赈款购买粮食,还调集粮食施行平政策以维护粮价平稳,此外孙家鼐还积极处理民事纠纷和惩治不法官吏的案件;甲午海战之后孙家鼐支持
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创建
强学会,并为强学会提供馆舍,强学会组建为官书局后孙家鼐担任管理大臣,并上奏七条开办章程,重点设藏书院、组刊书处、开
游艺院、建学堂等;戊戌维新期间,孙家鼐提出建立从京师到各地州县的新式学堂体系,并着重建立
京师大学堂,后孙家鼐担任京师大学堂首任管学大臣,并制定大学堂的具体章程,发展近代教育且实施分科教学,建立医学等专门的学科,拓宽学生的出身以网罗和培养人才;十九世纪末孙家鼐逐渐转为政治改良方向,他请求印刷《校郊庐抗议》、指派官房开办大学堂并为大学堂指派总教习,反对
康有为等人过于激进的政治主张;清末立宪时期,孙家鼐奉命担任资政院总裁并核定章程,推动清末的
官制改革。
人物作品
孙家鼐在参加
爱新觉罗·奕詝的
殿试时以大清王朝的兴盛创作过一副
对联: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
道统维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
日月星辰。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曾向
光绪帝上奏《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建议印刷
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一二千部给各级官员,此外孙家鼐的著作还有十六册六十八卷《续西学大成》《太傅孙文正公手书遗折稿》。
人物影响
教育
孙家鼐的教育思想是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情况下,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融汇进去,使之成为国家富有的目的。这是中国历史教育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体西用观点第一次出现在教育史中。孙家鼐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其明确表述为“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孙家鼐此举为中国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孙家鼐在朝为官期间积极倡导和主张创办医学堂、武备学堂、速成学堂,并要求各地创办中小学堂,回到家乡
寿县之后推动当地教育复兴,孙家鼐捐资1000两白银与侄儿孙传等创办寿州公学(其前身为寿州循理书院,后改为
寿县第一中学),后在孙家鼐的号召和孙氏家族的带动下,寿州羹美学堂、芍西学堂以及务本小学、民生求是小学、育稚小学、言雅小学等近代学堂相继成立,孙家鼐的办学推动了寿县乃至安徽新型教育体系的创立,促进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与改革。
政治
孙家鼐出身传统的耕读家庭,更加注重
儒家经世致用的处世原则,在任职期间始终以国家社稷民生为本,实施利国利民的行为主张,他对朝廷弊端言辞切中要害,对官员任用选拔唯才是举,对国民生计提倡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对当时的朝政和社会民生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他还主张国家变法图新,积极参与并列名“
强学会”,为改革新政做宣传并推动
戊戌变法的发展,期间主编《续西学大成》,推进了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之后在清末立宪时期主持
官制改革,核定《资政院章程》并将资政院作为通民情的舆论工具,吸收新兴
资产阶级加入,并确定资政院弹劾行政大臣的权力,使得民主改革取得进步,一定程度上也维系了晚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人物评价
《
清史稿》评价:“孙家鼐是一个内敛、平和的人。他虽然地位尊贵,却以平等之礼与门生来往。他闭门斋居,推避权势。他屡次充任阅卷大臣(本可以招纳门生,培植势力),但他毫无私心。他心胸宽广,不因私废公。庚子年间,编修
刘廷琛曾经弹劾他,他不但引过自责,而且认为刘廷琛忠诚耿直,后来保举刘廷琛为
御史。他的品行为世人所称道。”
翁同龢评价:“沉潜好学,服
王守仁之书,立志高远,凝厚而开张,余欲兄弟事之。”
李提摩太评价:“他是所有
中原地区官员中最有教养,最具绅士风度的人之一。”
孙家鼐门生、署理
直隶总督张镇芳撰写
挽联评价:“寿州
相国寿州相,天子师傅天下师。”
清史专家
戴逸评价:“孙家鼐是一位近代史上应当给予高度关注、深入挖掘的重要人物。”
人物关系
轶事趣闻
中状元
1859年,孙家鼐参加
九年的
殿试,咸丰皇帝命他以大清王朝的兴盛写一副
对联。 孙家鼐即兴作联曰:“亿万人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
道统继羲皇尧舜;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
日月星辰。”此联巧妙地将清朝咸丰以前六朝皇帝即
、
、
、
、
、
历代皇帝的年号都嵌入其中,借以歌颂清王朝统治者的丰功伟绩。
阅后,惊呼“绝妙”!并举起朱笔点为头名状元。
斗知府
寿县西乡有位满腹经文的穷书生,因无钱孝敬考官而屡试不第,其妻子为补贴家用而进入
家中做女工,但知府见穷书生妻子样貌美丽、形态秀丽便想强娶她为,于是便叫寿县知县前去做媒,但穷书生表示绝不因钱财出卖发妻。知县知道后大怒并将书生赶出县衙,书生只得在衙门门口直呼:“
县衙无青天。”刘之治正好路过衙门门口,便向穷书生了解事情经过并为他出谋划策,刘之治告诉书生四省
巡按孙家鼐顺道返乡祭祖,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于是刘之治帮助穷书生写了状子且在书眉上题了一首诗——“寿州到处乌云飘,状元家乡没青天,
大人霸民妻,寿州知县收媒钱;妻妾成群犹不足,落难书生家不圆。”穷书生带着状子及刘之治的信成功见到了孙家鼐。而此时知府和寿州知县也正在拜访孙家鼐,知县见状污蔑穷书生是个无赖。但孙家鼐明辨是非,又看了刘之治写的信,当即便叫军官拿下知府、寿州知县,而后孙家鼐写奏进京。不久圣旨批复,
知县削职为民。穷书生和其妻子得以团圆。
后世纪念
寿州孙氏宗祠,1998年经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
聂氏宗祠两侧130米的长碑廊总面积为205平方米,选址考究,环境优雅,建筑为
砖混结构,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中正典雅,庄重大方。
孙氏宗祠由牌坊、门前广场、大门、锡作堂、堂、回廊、香火堂和名人
毛主席纪念堂等组成。2015年7月26日,在寿县
双桥镇孙氏宗祠,正厅里的孙家鼐纪念馆铜像壁墙上方,新添了一块紫红衬金的横匾。匾上所书“晚清文衡,
北京大学先导”八个大字,是北大七七级校友、美学名家陈祥明教授亲笔手书。而该匾更由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国学班蒋正涛、蔡林、张罗等安徽全体同学恭献,北京大学安徽校友会秦德文、蔡木森会长为之揭幕。
研究书目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
参考资料
孙家鼐简介.安徽省监察委员会官网.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