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波,1945年生于
山东省牟平,中国著名画家。1964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随后在云南美术家协会工作。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壁画。198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名校名师”。
人物经历
1945年孙景波生于
烟台市牟平。出生前,父因抗日
参军离乡,六岁前与母亲相依为命。母少孤,十二岁到绣花厂做童工,嫁后务农,闲时以绣艺传于乡邻。孙景波四五岁能针线,喜描画,信得母亲心性习染之故。
1950年冬,孙景波随母寻父到
通河县读小学。以图画爱好,深得体美老师腾云峰、胡宝义先生赏识,油然萌生画画兴趣。1957年后,孙景波随父母工作调动,先后在
吉林市四中、武汉市武钢工人子弟中学(美术老师黄乐生)、南京市二十三中(美术老师钟伯元、郑志毅),都受到过启蒙老师们的鼓励,确定了学画的志向。
1960年,孙景波考取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得到校长
丁井文,教师孙滋溪、赵昔、李华、
赵友萍、王德娟、
卢沉、
卫祖荫以及辅导员
张京生等许多先生的开导,初具绘画基础。
1964年,孙景波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毕业并留做辅导员。当年9 月,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到附中商调支边之需,孙景波与张铁兵一往云南十四年。其间遭遇“文革”,下放农村劳动七八年之久。云南边疆多民族,风俗朴真醇厚,自然风貌绮丽多彩。其间的生活感受令孙景波终生受益。期间,孙景波结识
姚钟华、
王晋元、张建中、丁绍光等名家。
1968年油画家孙景波在
昆明市的美术界同志开始策划“
中国工农红军过云南大型史诗绘画展”
1969年2月油画家孙景波被编入省委第一五七干校思想宣传队作编导
1970年油画家孙景波受委托主编“通海抗震救灾报”。被任命“
云南省抗震救灾”大型画展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展览图片设计与全部文字解说词编写。
1972年油画家孙景波参加云南省为“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组织的“会战”到北京中国美术馆成立的“改画小组”报到
1972年5月油画家孙景波《阿细新歌》在美术馆展出第一件在北京问世的作品
1978年10月油画家孙景波到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报到。幸得导师
吴作人、
侯一民、
靳尚谊、
林岗先生执教。
1979年1月油画家孙景波与同学
陈丹青、
张颂南一道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写生。
1980年6月油画家孙景波《阿佤妈妈》与
青海省藏区写生七件油画作品,在
中国美术馆参加《同代人》画展,《阿佤妈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3年油画家孙景波应西藏美协邀请,到
拉萨市讲学,主持油画进修班教学。
1984年油画家孙景波创作油画《佤山人家》参加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北京文联颁发的优秀作品奖
1985年油画家孙景波创作大型浮雕壁画《孔迹图》《
山东画报》《美术》《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1985年9月油画家孙景波受聘为壁画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同年油画《高原少年》参加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油画展》。
1986年油画家孙景波受聘为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油画《晒羔皮》《藏族女孩》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油画展”。
1987年油画家孙景波创作
湿壁画《和平》,画稿参加巴黎留学生中心画廊展出。
1987年10月油画家孙景波在巴黎蓬皮杜大街《粉红色十字架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时间三十天。
1987年11月油画家孙景波油画《陶渊明诗意》在巴黎亚洲艺术中心展出。
1988年2月油画家孙景波当选《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艺术研究会》会长。同年为
桂林市“文化大酒店”门厅大堂创作沥粉贴金壁画《迎宾图》《宴乐图》。
1989年油画家孙景波参加组织《人体艺术大展》,油画《夸父》《扶椅子的少女》等四件油画作品参加展出。《人体艺术大展画集》《大陆人体艺术画集》(中国台湾出版)等发表。
1990年油画家孙景波 油画《浴》《画室中的裸女》等赴
新加坡展出。
1991年油画家孙景波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贵宾厅创作壁画《凝韵图》12月创作油画《寂静的大山谷》,参加国际艺苑油画展,后参加《中央美院油画精品选》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展出。《人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选》等发表。
1992年6月油画家孙景波受聘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93年油画家孙景波油画《天与人》参加《科学与艺术》画展。作《
艺术与科学》论文讲座。
1994年油画家孙景波应中国文化部邀展作《中国壁画古风》六幅,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国际文化交流展。作《凝韵图》变体,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展”。油画《对泼洒与流淌可控制性的尝试》系列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展”。6月,油画《寂静的山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选的《中国当代油画》集。
1995年油画家孙景波应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邀稿撰写《
油画人像技法画例》,著文《西方油画肖像技法源流概述》。
1996年9月油画家孙景波应俄国
列宾美术学院邀请赴俄国
圣彼得堡、
莫斯科进行艺术交流和考察,在列宾美院作题为“中国当代壁画”的讲座。
1997年油画家孙景波壁画作品《孔迹图》《黄鹤楼史话》《凝韵图》《万里长城》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壁画卷。
1998年油画家孙景波与
詹建俊、
朱乃正应
加拿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之邀,在洛矶山写生15幅油画参加《中国画家眼中的洛矶山》画展。
1999年油画家孙景波受聘为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0年油画家孙景波应德国柏林艺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邀请,与
靳尚谊院长出访德、英两国,作教学交流,艺术考察。参观
柏林、
德累斯顿、
大不列颠岛等博物馆。
2000年油画家孙景波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专家津贴及证书。
2001年油画家孙景波《
壁画绘制技法》一书,文,《西方壁画技法源流慨略》由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随后主编的《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列教材》四部,陆续出版。
2002年油画家孙景波为
烟台市机场贵宾休息室创作油彩壁画《海之东》。
2003年油画家孙景波受聘为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作油画《东海》,捐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病救灾义卖活动。
2004年油画家孙景波11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委托,到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肯尼迪国际文化中心中国厅设计壁画及室内改造方案。
2005年油画家孙景波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阿佤山人》《青海人物写生》《焦点透视》《知音》等油画作品十五件。
2012年油画家“传承:中国
大同善化寺壁画重光”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
作品概况
艺术作品
油画
《阿细新歌》(1972年)
《乌蒙山人》(1974年)
《阿佤山人》(1980年)
《永远欢乐的阿佤》(1984年)
《青海湖》
《鄂错湖》
《藏女小卓马》
壁画代表作
《黄鹤楼史话》1984年(获2004年全国首届壁画展大奖)
《孔迹图》1985年(获1986年第四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铜奖)
《凝韵图》1990年
《与日月齐光·和天地同辉》1997年
《华夏精神》1999年
《神舟灵韵》(2005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托创作,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肯尼亚文化中心中国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壁画》(获2009年全国美展首届创作奖金奖) [7]
文论著作
文论
《时代民族与艺术个性》
《大师素描读记》
《人体艺术赏析》
《西方肖像艺术源流概略》
《再看印象派素描》等近五十篇
专著
《油画肖像技法例》
《孙景波素描集》
《孙景波说速写》
《壁画绘制技法》
《孙景波油画集》
《面壁释梦——孙景波壁画选集》 [7]
《回望云之南》 [8]
编撰著作
《1979-1999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中国素描经典画库》
《陈丹青速写集》
作品收藏
孙景波的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海内外艺术收藏家收藏。
采访记录
主持人:孙老师,您第一次画画是在什么时候,画的是什么东西。
孙教授:我的第一幅画就很难讲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个农民的家庭,我的爷爷是个木匠,木匠在农村是属于那种手比较巧的,每年到了农闲的时候,我的爷爷给人家做木匠活,他可以刻木花,可以做木屐,就是做那种木头的拖鞋。我的母亲是一个绣花女工,她从小是个孤儿。从
烟台市下嫁到农村来以后,她的绣花这个专业停止了,但是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会绣花,经常会找我的妈妈给他们绣枕头的花,甚至给他们描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来。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看我妈妈绣花,看她描花样,我不知不觉觉得那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因为我妈妈在绣花的时候很投入。
我从小跟她学针线活,我可以这样讲,用针来做的事情,我做的和一些姑娘们一样好,这是真的。那么因为这个缘故,我觉得我从小就喜欢乱画什么,比方说在墙上,在地上乱画,但是真正,刚才主持人小姐问我一句,你第一张画你记得吗。我记得第一张如果说我是画在纸上的话,我回忆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我才五岁,我被家里送到村里的惟一一个小学,那个小学是一、二、三、四,四个年级都在一起上学,我记得高班有一个同学,他拿着一种半透明的纸,在他的课本上拓下了一个,就是铁匠在打铁的那么一个画面,我就觉得很有趣。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试一下子呢。我也就用了一张半透明的纸,也蒙在上头,我也描下来了,我说我这个跟那个里头几乎是一样的,心里特别开心。打这以后我就会用粉笔在黑板上,或者在我的小黑板,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没有这种条件,就是有很多本子可以供你拿笔写,我们那时候是用
滑石笔,在一个小黑板上,很小。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很多小孩儿都会喜欢画一些画,是不是您画的比别的孩子特别好一些?有不同寻常的天分在里面。
封学武:天分倒不敢讲,但是我喜欢可能一直是由始至终的。我记得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的画画出来以后,老师说这个小孩儿画得好,我就好像受到了一种表扬,受到了一种鼓励,我始终是在这样一种鼓励和表扬声中走过小学的。
后来我,比方说我1950年的时候,我到了
黑龙江省,我真正开始从一年级开始读起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就有美术课了,老师让我们在,比方画一个苹果,或者随便画一个什么东西。画完了以后老师总是把最高的分给了我,我就觉得这是一种荣耀,于是我觉得,这个画画对我来讲是很有意思的,很有趣的。接下来,我记得我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生出墙报,要出黑板报,老师总是会拉着,叫小景波去,叫小景波去,图案和黑板报题头让他画。我就记得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我就成了黑板报的“专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