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莱考夫
认知语言学科创始人之一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教授、认知科学家,同时也是认知科学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圣塔菲研究院(Santa Fe Institute)科学委员会成员。
莱考夫概念隐喻思想的主要论著有三部。1980年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被誉为认知语言学的开山之作,成为隐喻与认知研究的经典,他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1987年的《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通过对范畴的重构及范畴化过程的研究,澄清了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隐喻是解密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的事实,重新审视了人类认知模式,阐述了全新的经验主义及哲学启示;1999年的《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The 哲学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建立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思想,提出了认知无意识、心智亲身性和隐喻性思维的重要观点,梳理了哲学的认知科学基础,构建了莱考夫亲身哲学思想体系。
人物经历
乔治·莱考夫于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新泽西州贝永。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数学与英国文学,并在印第安纳大学念研究所,主修文学,并自修语言学。
1963年,他参与诺姆·乔姆斯基语法理论初期细节的工作,并试图将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与形式逻辑统合起来,探索生成语义学理论。
1965年,他转到哈佛大学学习。1966年,他和约翰·罗斯等人共同研究,并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
1969年,他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71年,他到史丹佛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工作。
1972年,他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他在24岁时就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在32岁时发表了第一篇认知语言学论文,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曾挑战语言学泰斗诺姆·乔姆斯基,引发了语言学界的一场“战争”。他还曾是美国美国民主党主席霍华德·迪恩竞选总统时的“语言教练”。
他是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他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政治》是霍华德·迪恩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时使用的竞选指导手册。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身体中的哲学——乔治•莱考夫访谈.观察者网风闻社区.2024-03-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