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山》(The Azalea Mountain)是由谢铁骊执导,
王树元担任编剧,
杨春霞、马永安、刘桂欣、高牧坤担任主演,北京电影制片摄制的一部
京剧电影,改编自20世纪60年代同名话剧,于1974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1927年9月,
秋收起义之后,党代表柯湘历经艰险,把一支农民
自卫军培养成革命队伍的故事。
《杜鹃山》作为样板戏电影的后期之作,凭借其艺术上的创新成为样板中的样板,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受到了观众的认可。
剧情简介
1927年9月,秋收起义之后,雷刚(
马永安 饰)在湘赣边界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由于缺乏有组织的领导,加之人员组成复杂,经三起三落后,濒临灭亡。次年春天,党组织派来的党代表
柯湘(杨春霞 饰)在来杜鹃山的途中被毒蛇胆的靖卫团逮捕,雷刚带人勇劫法场。回山后,针对雷刚让人误打田大江(
高牧坤 饰)一事,柯湘对队员们进行阶级教育和政策教育。部队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赢得群众爱戴。叛徒温其久(
王忠信 饰)勾结毒蛇胆抓走杜妈妈(刘桂欣 饰),引诱雷刚下山营救。头脑简单的雷刚在叛徒的挑唆下冒然下山,致使自卫军遭受重大损失,自己则被捕入狱。母子狱中相见,面对杜妈妈对其轻率行为的批评,雷刚悔恨不已。危急关头,
柯湘沉着冷静,带尖刀班雨夜奇兵营救。
在激战突围回山途中,田大江壮烈牺牲。山上,温其久趁柯湘尚未到来,借口转移,欲拔掉红旗,带队投敌。然而,李石坚与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决守护了红旗。柯湘回山后,清除了叛徒。这一血的教训深深地教育了雷刚,柯湘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农民武装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这样,涓涓细流汇入江海,
自卫军会合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消灭了那群毒蛇胆,正式改编为
中国工农革命军。接着,他们踏上了开往
井冈山市的旅程,准备与毛委员领导的红军主力会师。
角色介绍
相关剧场
现代京剧《杜鹃山》共九场戏:第一场“长夜待晓”交代农民自卫队队长雷刚为找不到党组织而苦恼;第二场“春催杜鹃”描写自卫队劫法场,救下了党代表
柯湘;第三场“情深如海”和第五场“砥柱中流”是高潮部分,前面一场是激烈的路线斗争,党代表适时宣传毛委员的教导:“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要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群众。后一场在自卫队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党代表柯湘力挽狂澜,保住了自卫队的实力;第四场“青竹吐翠”、第六场“铁窗训子”和第七场“飞渡云堑”、第八场“雾岭初晴”都是不可少的场景,使故事情节忽明忽暗,既通过人物之口交代事件背景又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第九场“漫卷红旗”是大结局也是全剧高潮,自卫队员们在柯湘、雷刚、李石坚等领导人的率领下,将群匪一网打尽。
影片制作
影片背景
从1905年《
定军山》的拍摄,
中原地区的戏曲电影发展至2014年已经有一百余年,在中国戏曲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样板戏电影作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以其
意识形态规制下的革命性创新,形成了戏曲电影创作的奇观,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电影《杜鹃山》最初来源于艺术家
王树元创作的一部话剧《杜鹃山》,作为样板戏电影的后期之作,凭借其艺术上的创新成为样板中的样板。
幕后花絮
《杜鹃山》是根据上个世纪60年代颇有影响的舞台剧改编而成的
京剧舞台艺术片。影片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为主线,通过一支农民队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证明了“党指挥枪”革命原则的正确性。影片集中塑造了柯湘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善于斗争、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同时也真实地刻画了雷刚这个普通农民投身革命的艰难历程。
制作团队
参考资料
影片特色
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音乐和唱腔的设计,显然更加优美,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著名唱段《乱云飞》中,就运用了评弹“蜻蜓点水”的技法,显得十分别致,令人难忘。另外,《杜鹃山》通体押韵,采用了全剧念白,这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艺术创新。
相关作品
在《杜鹃山》最初的版本中,第一主角是雷刚(当时剧中名叫乌豆),而不是
柯湘(当时剧中名叫贺湘)。1963年,宁夏京剧团率先将《杜鹃山》排演出来,由杨派传人
李鸣盛扮演乌豆,
李丽芳扮演贺湘。李鸣盛身材高大,在老生唱腔中加入了花脸和红生的唱法,生动地体现了雷刚这个草莽英雄粗犷豪爽的性格。后来在1964年,
北京京剧团也推出了经过修改的《杜鹃山》,由京剧表演大师
裘盛戎扮演乌豆,
赵燕侠扮演贺湘。1968年,北京京剧团再次排演全新版本的《杜鹃山》,借调
上海京剧院的
杨春霞进京,扮演柯湘,而雷刚的表演任务,便交给了年仅26岁的
马永安。
现代
京剧《杜鹃山》由
北京京剧院于1964年创排首演。2001年上海京剧院首次排演该剧,2021年剧院再次进行复排整理。2023年12月24日,上海京剧院《杜鹃山》将亮相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是继2018年《
智取威虎山》演出后,上海京剧院第二次携红色现代京剧登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舞台。
影片影响
《杜鹃山》作为样板戏的后期之作,凭借其揭示的重大主题,曲折生动的剧情后来居上,它将样板戏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同时在时代的禁中也力求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其研究价值不容小觑。
《杜鹃山》是现代
京剧的代表性剧作,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性探索,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受到了观众的认可。
影片评价
媒体评价
《杜鹃山》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众多的经典唱段功不可没。这些经典唱段加剧和推动了剧情的矛盾冲突,使戏剧场面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金台资评讯)
现代京剧《杜鹃山》无论是唱腔设计、人物塑造还是舞台呈现等方面,都创造了京剧大舞台的新高度。它体现了红色经典文化所蕴涵的独特的时代记忆和历史传承,发挥了熏陶人、感染人、激励人的艺术作用,具有直指人心的艺术魅力。每次重温这一经典影片,都能给人以新的启迪。(金台资评讯)
现代
京剧《杜鹃山》是
中国国家京剧院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红色剧目,该剧融汇了多种现代京剧的创作手法,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堪称现代京剧的经典之作,剧中的韵白既有
民俗音乐的刚健清新,又有古典诗词的凝练精美;大量简练的韵白,使语言成为该剧最为出色的亮点,令观众耳目一新。(抚州新闻网评)
《杜鹃山》的舞美设计也是演出亮点,在布景造型上以山为主,配置
杜鹃花属、
松柏、翠竹、草木等,构造出一幕幕景色多变、气势磅礴的壮观场景,并衬托演员的动作和造型,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戏剧主题,都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潍坊新闻网评)
大众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