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革命军
1927年成立的人民军队
中国工农革命军(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volutionary Army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省江西省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9月29日,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在井冈山市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历史沿革
192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8月7日汉口紧急会议精神,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决定创建新的军队,建立工农的革命军。此后,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广东省福建省河南省陕西省等省中共组织领导起义组成的部队均称工农革命军。其中主要的有:毛泽东等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潘忠汝戴克敏吴光浩等领导黄(安)麻(城)起义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不久改称工农革命军第7军)。南昌起义部队第24师在董朗、颜昌颐等带领下进至海丰县、陆丰地区与海陆丰起义组成的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湘南起义,以南昌起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1师,以宜章县耒阳市苏仙区等地农军组成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毛泽东、朱德所率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叶镛、袁裕(袁国平)率广州市起义军余部向海陆丰市地区转进时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师。湖北黄冈回龙山地区农民起义武装称工农革命军第6军。唐澍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清涧县、渭华起义武装组成西北工农革命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中国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但当时中央并没有严格规定新的革命军队的统一称号,各地起义军的名称很不一致,并且都未使用中国工农红军的称号。如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爆发的黄麻起义的部队称为“农民自卫军”。
最早使用红军称号的是广州起义的部队。1927年底,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仿效苏联革命,成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公开打出了“红军”的旗帜,叶挺和叶剑英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正副总指挥。但起义军在反动军阀的疯狂进攻下很快失败,部队撤出广州市,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因而中国工农红军这一称号没有继续使用。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湖南农民军至井冈山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举行武装起义后成立的部队,一般统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接受共产主义国际的意见,颁发《军事工作大纲》,就“军事运动的一般原则”、“扩大工农群众武装问题”、“建立红军问题”、“军队中党的组织及政治工作”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其中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6月4日,中共中央在给井冈山前委的信中,又具体指示第四军:“关于你们军队可以正式改称红军。”从此,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始陆续改称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这一名称正式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称号。1928年5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工作大纲》的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红军。
成立始末
红军的由来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国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中提出,“建立工农的革命军,这种军队之中要有极广泛的政治工作及党代表制度”、随后,创建了以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由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
9月,湖南省省委前敌委员会又将在湖南、江西省边界地区的工农义勇队、工人纠察队、一农民自卫军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1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辖三个团,共约5000人。另有一支邱国轩的军阀残余部队愿意和工农革命军一起行动称为第4团,9月初参加秋收起义。之后,在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率领下,经过三湾改编建立了部队中各级党组织,实行民主制度,初步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
10月下旬,进军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6月,领导的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福建省河南省陕西省等省内许多地区起义的武装,多称工农革命军。他们在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根据地,成为毛泽东领导进行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
1928年5月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28年5月25日,中国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此后,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称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发展始末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经过艰苦卓绝地斗争,先后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11陕、陕甘、湘鄂ill黔等革命根据地,依靠群众,实施正确的军事战略及指挥方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中国工农红军发展迅猛,很快达到了30万人。红军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从1933年至1934年夏,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10日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实施举世闻名的长征
1935年1月中央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在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走过了漫无边际的草地、沼泽,爬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历尽了人间的难以言传的无数艰难困苦,于同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地区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陕北,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3万余人。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军长征以后,留在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河南省、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简称新四军);坚持在琼崖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红军游击队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
红军总部成立的比较晚,1931年月,根据全苏大会决议及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以朱德为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所有中华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1933年5月12日,中革军委奉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命令,决定在中革军委转中央政府 所在地瑞金时,在前方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由军委主席朱德兼总司令,周恩来兼总政治委员。直接指挥方面军各军团,各独立军和出发在作战地域及其前线附近红军、地方武装。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参加中革军委任军委副主席,并接替周恩来同志的红军总政委一职。
在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总部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于1936年10月28日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的行动。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1月初改由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1937年2月25日改由左权担任),杨尚昆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15日,中央军委给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发电指出:“一切具体部署及作战行动,各兵团首长绝对服从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之命令,军委及总部不直接指挥各兵团,以便适合情况不影响时机地战胜敌人。”这时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仍以朱德为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委。
1930年3月18日,党中央给鄂豫皖边特并转红军31、32、33师师委及全体同志信中 指出:“在目前要配合湘鄂赣等省首先胜利的工作准备,无疑的要把31、32、33师红军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原则之下联系起来,将这三师编为红一军。”
同年4月间,组成了党的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1军前敌委员会。会后,即组建了红1军军部,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兼前敌委员会书记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红31师同时改编为红1军第1师,师长徐向前,政治委员李荣桂。随后,前委留红1师在鄂东地区游击,军部东进皖西之商南县,于南溪将红32师改编为红1军第2师.师长漆德伟.政治委员王培吾
5月间,军部率红2师东进皖西,与红33师在六安市会合,从32师抽调两个团与33师合编为红1军第3师。师长周维炯,原师长张明改任3师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由张明暂代。另外,以原第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合编成红1军独立旅,廖业棋任旅长。全军三个师一个旅共2100余人.
红2军是1930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湘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编为红军第2军.直到6月,湘西红4军才得到中央军委决定.红4军遂改称红2军。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辖第4师和一个警卫团,共人枪2000余。与此同时,红2军与鄂西之红6军共同组成红2军团。
军史上同期有两个红3军,即赣西南红3军和湘鄂西红3军。赣西南红3军的前身为该地区之红6军。本 来中央在整个扩大中国工农红军计划下,决议将赣西南2、3、4团红军及第1、2大队组织红军第3军,并决定以蔡申熙为军长。但是,在中央下达指示前两个月赣西南这几支武装已合编为第6军了,并由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后陈毅任政委),下辖1、2、30队。1930年4月26日,中央回信给总前敌委员会,指示红6军在湘鄂西已另立,赣西南红6军应仍改为第3军。7月,改称红3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黄公略仍任军长,8月由蔡会文任政委。湘鄂西红3军,其前身为红2军团。1930年10月冲央曾计划将全国中国工农红军重新编为7个军.湘鄂西的红2军团被编为第3军。军长贺龙,代政委赤英。3军编有7、8两个师.7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8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7师下编19、20两团。19团团长覃苏,政委郑炽昌;20团团长罗统一,政委吴凤卿。8师下编23、24两团,23团团长赵炎,政委吴协仲;24团团长贾鸣钟,政委江毅夫。3军军部直辖一教导团,团长汤慕禹。全军共人枪5000左右。此外,段德昌所率9师亦属红3军编制,师长段德昌,全师共1000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史有两支。一支是朱毛领导的井冈山市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28年4月,南昌首义之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在井冈山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4军。
按照湘南特委指定,4军由“朱任军长,毛任为党代表,朱部编为第10师,毛部编为第1师,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朱兼10师师长,宛希先任党代表;毛兼第1师师长,何挺颖任党代表;另立一教导大队,陈毅任大队长。”两个师下辖六个团:10师辖28团、29团、30团;11师辖31团、32团、33团。全军兵力约万人,枪三千。不久,成立红军12师,陈毅改任师长。5月底,由来阳、苏仙区资兴市永兴县的游击队编成的30团、33团相继回原地,井冈山市之红4军只剩下军部和四个直辖团,即28团,团长王尔琢,党代表何长工;29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后叛变);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32团,团长袁文才,副团长王佐,党代表陈东日,全军共6000余人。
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积累了宝贵的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的经验。
1929年1月,红4军主力下井冈山,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部队改编为纵队,建立了政治部组织.先后有毛泽东、刘安恭李任予、陈毅等担任军政治部主任。此后红4军同当地人民武装转战赣、闽、粤,粉碎“三省会剿”,开辟了赣州市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在福建上杭抗古田村,召开了中国红军第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系统地总结了红4军建党建军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1930年春,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基础,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市斗争中,继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击退敌人“进剿”后,成功地击破敌第二次“进剿”。敌人第三次“进剿”中,红4军主力首先歼敌27师师部,尔后同宁冈的部队击破敌人“进剿”。随后,红4军主力在向永新急进途中,与敌79因遭遇,红28团即从正面发起攻击,第31团一个营向敌侧后迂回,经2小时激战,全歼该敌。继而,乘敌不备进攻永新城,再歼敌27师师部和27团1个营,击伤敌师长杨如轩。龙源口地区4个团仓皇向吉安县撤退。此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4个营兵力歼灭敌1个师部、l个团另1个营,胜利击破了赣敌第三次“进剿”。接着,以红4军为主力,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反“进剿”和井冈山市根据地第一次、第二次反“会剿”和同红5军共同进行的第三次反“会剿”,创下了“大柏地战斗”,“长汀战斗”、“龙岩进攻战斗”等著名战役。还在进军龙岩市后进行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会剿”作战,出击粤东和在江西吉安之水南地区进行的著名“水南战役”等。
另一支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西红4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1928年3月上旬,周逸群、贺龙等到达桑植洪家关,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3月,由贺龙出面联络当地土著武装,先后在桑植县、石门、咸丰鹤峰县等县建立了十数支游击队。总数达3000余。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并进占了桑植县城。4月初,敌军进攻,未及整理,几经战斗,部队大部溃散,贺龙和周逸群又被敌隔开,联系受阻。贺龙亲往桑植鹤峰边界之红土坪一带收集散部三、四 百人重组革命军。6月间猛增至1500余人。7月,奉湖南省委指示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湘西前敌委员会。前敌委员会由贺龙、陈协平、李良耀、贺锦斋、张一鸣组成,贺龙任书记。前委成立后,即进行中国工农红军的改编工作。7月中,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贺龙,政委恽代英(未到职),参谋长黄楚。下辖第1师,是4军的主力,约七、八百人,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此外,有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等人率领的几个支队、大队,全军共约1500人。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鄂西之红6军在公安会师,改称红2军。中旬,在普阳观会议上决定组成第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为政治委员。9月,中央派邓中夏任政治委员。
参加之著各战斗为“南岔、赤溪战斗”进攻战斗。此役歼湘军团以下2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南岔、赤溪两战役获胜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红4军扩编为5个团和一个特务营,约4000人。鄂豫皖红4军是由该地区的红1军与红15军合编而成的。1930年10月18日,党中央指示鄂豫皖边区特委及红15军军委,将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于红1军开出红色区域,合编未果。1931年1月中旬,红1军与红15军在商城南部长竹园会合。随即将两军合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原红1军第1师与15军第1团合编为第10师,师长蔡申熙,政治委员曹大骏兼,副师长刘英,下辖28、29、30团;原红1军第2师与15军第3团合编为第11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下辖31、32、33团;活动于皖西之原红1军3师第7团改为独立团。全军共约12500余人。1931年1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共同组成红4方面军。
人物
毛泽东(1893-1976)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4~1959)。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湘潭市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卒于北京。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毛泽东有三子二女。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
贺龙(1896~1969)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 南局第三书记。在中共西南局统一部署下,领导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和被俘人员的整编及改造工作,指挥部队肃清国民党军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稳定了西南地区的局
势。同年10月,指挥进藏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自治区的和平解放。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4年起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1952年起还兼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著有《关于整军问题》、《论甄家庄的歼灭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传统》等。
朱德(1886~1976)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9~1976)。四川仪陇人。原名朱代珍,后曾改名朱建德,字玉阶。1909年在昆明市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同年冬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省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返回昆明,任讲武堂军事教官。1913~1915 年任滇军营长、副团长、团长。1915年起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1917年升任旅长,在四川省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 事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了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转变,并参与领导空军、海军、装甲兵等军种、兵种的组建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起,还连续被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9年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的批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他进行了抵制。1976年7月6日卒于北京。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立始末
红军的由来
红军发展始末
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