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集镇位于
利辛县城西北17公里,分别与
张村镇、西潘楼、
路集两镇一乡毗邻,与
王市镇隔河(
西淝河)相望。1992年由孙集区的孙集乡和刘营乡合并而成。全镇国土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1958年孙集乡成立,2006年牛堡乡并入,2013年11月撤乡设镇
镇情概况
邮编:236723区号:0558
镇党委政府驻地孙集,是全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孙集1948年设孙集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与刘营乡合并改置镇。
历史文化
该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孙集古称“众兴店”。清光绪三十年,为表彰一
陈姓妇女,朝廷御批在此处立“节孝牌”一块(孙集西头200米处)以示后人。人民革命政权机构自1947年开始建立。1992年撤区并镇,孙集刘营两乡合并为现在的孙集镇。镇北有世界最矮的古塔“
纪家塔”。镇西在梁营村孙营庄有一古桑植于
明朝万历间,
捻军活动时,常在此集散。镇南有明朝孙和善古墓。据传孙和善吃斋行善,能保佑孙集地区免遭冰雹袭击而流芳百世。
清代中期,御赐“圣子牌”也立与此地,以至清朝达官贵人,无不停轿离鞍,碑前膜拜。
建制沿革
孙集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过去称此地为“众姓店”。人民革命政权机构自1947年开始相继建立,1949年10月至1958年9月间曾属多区管辖地带。先后设立过属
涡阳县张村区下辖的文竹乡,属江集区下辖的李竹桥乡、栗寨子乡,属闫集区下辖的刁楼、杨土楼、纪大洼、孙集乡。在此期间,乡级党的领导机构随之建立。1958年9月区、乡建制撤消,建立人民公社体制。孙集现辖区域为张村、
张集镇、江集三公社的部分辖区。直至1962年1月,为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区级建制又重新恢复,同时划小公社,作为区一下辖机构。孙集镇现辖区域属涡阳县闫集区下辖的孙集公社和属江集区下辖的路集公社的部分区域。
1965年5月
利辛县建立,张村区、闫集区三区属利辛县管辖。直至1968年4月再次进行机构调整,取消区社建制。孙集镇现辖区域是当时的孙集公社。1978年2月,
行政区划和机构再度进行调整。孙集区将原孙集、
路集、纪王场三个公社调划为孙集、刘营、路集、纪王场四个公社,后又为四个乡。1992年2月撤区并镇,孙集、刘营两乡为现在的孙集镇。近代名人
孙万林即是孙集镇人,其墓在孙集镇西1Km处,当地人称为孙大人墓,孙大人在中日甲午之战中率汉军支援旗兵营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在抗击
八国联军入侵之战中,率军攻打外国
大使馆驻地东郊民巷,为
慈禧出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后又率军保护慈禧至陕西境内,因军功,历任河南南阳镇总兵、四川松攀总兵。
著名小吃
孙集米酵子是安徽省州市
利辛县孙集镇的特色小吃。在利辛,一提起当地的特色小吃米酵子,人们会说孙集的好。孙集米酵子有近200年历史,它香甜稍酸,酒味浓厚,纯正柔绵,享誉一方。据该镇纪小庙村纪腰庄老人纪永庆介绍,
清代年间,他的祖上为谋生计外出学会做酵子,回来后制作米酵子在当地出售,年复一年地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上集镇叫卖,尝尽人间酸甜苦辣,赚回点钱养家糊口。那时所用的原料糯米(又称
酒米)当地没有,需亲自到南方霍邱等地用
鸡公车推。
后来,制作
酵子的技术在当地传开了,先是本庄人跟着学做这生意,渐渐地周围十几个庄的人也都干起了这
行当儿。制作米酵子,先将糯米(或米)放入水中浸泡,再用锅蒸熟,之后盛入盆中冷凉,拌入酵母菌丸(俗称“小药子”),盖严密封,低温季节还要加盖棉絮保温。一般过一天两夜即成。乡人习惯将发酵的糯米中心留置一“井”,一天两夜后揭盖米香酒香醉人,同时“井”中积满微
黄米酒液,是为
米酒,饮之酣畅甘洌,提神静心。在制作过程中万不可沾油花,否则米会出绿、
毛霉,难以成功。
酵子原料并非糯米一种,另有依此法酿制的
麦仁酵子、红干(
地瓜干)酵子等,编者幼时最爱麦仁酵子。酵子富含
维生素、氨基酸、糖、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味美,人人爱吃。但是,食之过量也会醉人,大家千万要注意哟。
风景名胜
节孝坊
位于
利辛县西北18公里,孙集镇西800米,孙集至叶马刘公路北侧。是
清代光绪帝为表彰孙兰芳之母
陈姓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整体结构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为
透雕“二龙戏珠”雕工精湛,两边为
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否具有中携刻
楷书“圣旨”二字,字体庄重边刻有“二龙戏珠”与顶部相呼应。中段中间为“节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石碑两边竖有
对联,对联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图案,碑文略。下段为“节孝坊”底座。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家塔
位于
利辛县西北19.5公里,孙集镇孙园村东南700米,纪-西100米。建于清
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房原有一寺庙,已毁。此塔系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他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二、三层外檐口及六角转变处,均砌一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东南距地表64厘米处嵌青石碑一块,碑高42厘米,宽82厘米,碑文字迹不清,只落款处有“嘉庆五年”、“
蒙城县举人李××撰”尚可识。第二层一方向正中嵌青石
匾额一块,镌刻
隶书“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层至第七层东南方向,每层正中均砌有拱形
佛龛。塔身无窗,塔内中空,无塔心柱,每层只有“十”
字形横木交叉支撑。塔顶为绿红彩柚葫芦形按尖,中心以铁贯穿巩固。全塔玲珑剔透,保存基本完好。是全省现存最小的古塔。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家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