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峰村
湖北恩施鹤峰县下辖村
全文
八峰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县,距离鹤峰县城约8公里,平均海拔约为1200米。该村拥有四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超过2000人,其中包括村民503人以及来自省内外企业的职工约1500人。八峰村党总支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多次荣获“十面红旗”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6年2月,该村还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佳小康村”。
历史沿革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峰村因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滞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1975年,尽管是丰收年份,但人均收入仅为68元,人均负债则高达71元,集体经济几乎不存在,村财政仅剩4角7分钱。面对困境,村委会决定发展集体企业。时任党支部书记姚绍斌带领其他干部集资购买茶叶加工设备,创办了村内首个集体企业——茶叶粗制加工厂,首年即取得可观利润。此后,木材加工厂、饲料加工厂、酿酒厂等企业陆续成立,至1988年,村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年产值达81万余元,人均年纯收入接近1000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八峰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村庄环境优美,居民生活富足。村内实施了一系列福利政策,如免除部分税费,提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补贴。社会风气也得到了净化,不良行为基本消失。1988年,村支书姚绍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启发后,决定在八峰村建立现代化工业企业。他在天津大邱庄参观学习后,决定兴建一家生产医药原料药的甘氨酸厂。尽管面临技术和资金等诸多挑战,但在姚绍斌的带领下,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筹措资金,最终成功建立了甘氨酸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甘氨酸厂虽已建成,但生产未能顺利开展,导致企业亏损。然而,村干部并未放弃,而是积极寻找问题根源并解决。在村民的支持下,筹集资金更换设备,并获得了州农业银行的贷款支持。1991年,甘氨酸厂恢复正常运营,当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净利润近百万元。之后,公司扩大业务范围,推出多种新产品,取得了显著成绩。1997年,八峰药化工业总公司改制为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乡村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公司吸引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等合作伙伴,提升了综合实力。
二十一世纪初
21世纪初,八峰村继续发展壮大。2005年5月31日,八峰药化与中国航天工业骨干企业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民族氨基酸产业的发展。这一合作不仅促进了八峰药化的成长,也为未来打造东方氨基酸王国奠定了基础。
社会事业
八峰村的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包括化工厂、教学楼、敬贤楼、迎宾馆、别墅小区等建筑设施。此外,还有舞厅、球场、活动室、图书室、档案室等多种文化娱乐场所。村民享有养老补助、退休金补助、伤残补助等多项福利待遇,并能参与企业盈利分红。
参考资料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11-14
中国十佳小康村——八峰村.中国知网.2024-11-14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八峰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11-14
目录
概述
全文
历史沿革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上世纪九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初
社会事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