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
一种古典式弦琴乐器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六弦琴”,又名西班牙吉他、西班牙古典吉他,属于古典式弦琴类别。
从分属类别来说,古典吉他发源于古代的阿拉伯和拉丁吉他,最早出现在8世纪和9世纪,学术界则认为古典吉他源自中世纪依贝利亚半岛的弹拨乐器。到了13世纪,阿拉伯吉他被鲁特琴取代,拉丁吉他演变为维拉琴。15世纪时出现了划片式弹奏方式,称为“维乌埃拉”。16世纪时,手指直接弹奏取代了划片式弹奏,在西班牙广泛流行,同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维拉琴和鲁特琴的普及程度达到了顶峰,吉他谱开始出现文字和符号,弹奏方式也出现了和弦反复拨奏;在西班牙流行的古典吉他分为彝族月琴和六弦两种,四弦吉他主要用于演奏流行歌舞和民俗音乐,而六弦吉他则用于王室和贵族演奏。
在17世纪,划片式弹奏方式被替代,出现了复弦的巴洛克吉他;18世纪,四根复弦吉他的复杂调音使五根单弦吉他更受欢迎;1790年,六弦吉他的EADGBE定音模式成为主要模式。到了19世纪,金属制调弦和浪漫主义的流行使古典吉他逐渐失去了市场,只有少数作曲家创作了抒情作品;20世纪,流行音乐和爵士乐对古典吉他产生了影响,但出现了新型的古典吉他,如使用尼龙弦代替传统琴弦,以及出现了十弦吉他;21世纪,结合科技的电吉他得到广泛应用,但古典吉他仍因其灵活、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古典音乐爱好者喜爱。
古典吉他的外观设计优雅美观,指板平坦且稍宽,音箱较厚。它装有三根尼龙琴弦和三根金属缠绕琴弦(尼龙弦外缠绕细金属丝),这些琴弦横跨在共鸣箱上。指板和音箱衔接处有12个音品,总共有19个音品可使用。古典吉他的音孔呈圆形,下方没有挡板。面板和底板都是平坦的。古典吉他是吉他家族中最具艺术性、适用范围最广、最有深度、最受广泛认可的一类吉他。古典吉他是一种可以进行独奏、合奏、重奏、协奏的乐器,它同时具备钢琴的富丽堂皇与小提琴的优雅婉转,素有“乐器王子”之称。
历史发展
国外历史发展
8-9世纪
古典吉他属于弦琴类乐器的一种,它是古典式把式乐器中的一类。早在8世纪和9世纪,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但学术界认为,古典吉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依贝利亚半岛的弹拨乐器;证据是12世纪圣地亚哥德柯姆斯特拉大教堂正面的浮雕。到了13世纪,阿拉伯吉他被把式琴弦分支鲁特琴所取代,拉丁吉他也以维拉琴的形式出现。在这个时期,古典吉他的头部通常呈扁圆形。到了15世纪,拉丁风吉出现了划片式的弹奏方式,被称为“维乌埃拉”,在16世纪,手指直接弹奏方式取代了划片式弹奏方式,并在民间、贵族和王室、尤其在西班牙中广泛传播;同一世纪,鲁特琴也开始流行起来,直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维拉琴和鲁特琴的普及程度达到了顶峰,许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相继涌现,吉他谱中出现了文字和符号,弹奏方式也加入了和弦的反复拨奏。
16-17世纪
在16世纪,西班牙是古典吉他的发源地,主要分为四弦以及六弦两种古典吉他。彝族月琴吉他是一种常见的乐器,主要用来演奏流行歌舞和民歌,弹奏方式以和弦反复拨奏为主。而六弦吉他主要应用于王室宫廷和贵族府邸,演奏时需要逐个音符弹奏。尽管四弦吉他主要是为大众所使用,但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也出现了王室宫廷风格的多声部曲目。到了17世纪,划片式弹奏方式,即“维乌埃拉”,逐渐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古典吉他样式,它采用了复弦结构,包括五组复弦和一根特殊的高音弦,演奏起来简单易学,这种吉他在民间广泛流行,被称为西班牙吉他(现在被称为巴洛克吉他),尽管西班牙吉他受到了大量民众的喜爱,但鲁特琴仍然在音乐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8-19世纪
在18世纪,四根复弦吉他的复杂调音使得五根单弦吉他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到了1790年,六根弦以其EADGBE的定音模式成为了主要的吉他模式。19世纪,随着机器工业的兴起,古典吉他的调弦逐渐改用金属制品。然而,这个时期正值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盛行,人们喜爱宏大华丽的音乐作品,而古典吉他在这方面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古典吉他的兴盛趋势逐渐减弱,只有西班牙的维尼雅斯尧费雷尔和卡诺等作曲家创作了少数抒情的吉他作品。
20-21世纪
在20世纪,流行音乐和爵士乐的兴起对古典吉他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古典吉他,其外部结构与传统古典吉他有很大不同。例如,使用尼龙弦代替了传统的琴弦,耶佩斯将六根弦改成十根弦的十弦吉他。到了21世纪,结合科技的电吉他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音乐演出;但古典吉他仍然以演奏有灵气,灵活自如,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点被古典音乐爱者喜爱。例如,日本著名的古典吉他演奏家铃木严用日本旋律创作多首吉他曲;中国广东歌舞剧院青年吉他演奏家殷飚,将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融入吉他演奏当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是古典吉他中国流派(中国风)创始人。
中国历史发展
明清
据史料记载,古典吉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明朝末年,时任福建省总兵郑芝龙生前会弹奏西班牙吉他;自明亡后,清朝政府闭关锁国中断与西方的交流,民众对于古典吉他就更为陌生了。
民国时期
1929年,安德列斯·塞戈维亚全球巡演到中国的上海市大连市时,他试图将古典吉他介绍到中国,但被当时的主事者拒绝了;他之后到大日本帝国巡演,古典吉他便迅速在日本风靡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吉他在广大青年中流行,由于夏威夷吉他是通过歌舞厅的演奏传播起来的,所以古典吉他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附属品,成了演奏黄色歌曲的专属乐器。直至20世纪60年代,东方歌舞团首先在中国开始研究吉他,在1979年,崔敏先生和中国著名吉他音乐理论家胡传藩、教育家陈志一道在北京鸭首钢篮球俱乐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吉他艺术研究小组”80年代初期,陈志先生在中国广播电台音乐台开设了“古典吉他广播讲座”,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古典吉他学校“北京诚志古典吉他学校”。198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系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古典吉他专业,同年,陈志先生筹备的“中央音乐学院塞戈维亚吉他中心”,开始全国范围招生。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古典吉他新人杨雪霏王雅梦等在国际吉他大赛上频传佳绩;还有王震等一批古典吉他留学生回国,投入到演出和教学活动当中。1998年王震先生与吉他演奏家李汇哲郭玉成组成了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开始在全国各地以及高等院校进行大量的巡回演出,对古典吉他积极的宣传教学。后于1990年中央音乐学院率先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紧跟着中国其他一些专业音乐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
21世纪
21世纪,借助互联网,中国的古典吉他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外知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纷纷来中国举办各种大师班、音乐会;中国的吉他沙龙、吉他中国艺术节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逐渐在各地兴起。中国知名作曲家,如谭盾、黄思瑜等都先后创作了古典吉他音乐;杨永喜、倪本初、胡爱华等专业人士都通过网络媒介为大众传授古典吉他的教育和教学。
构造
古典吉他主要由琴头、琴颈和琴身组成。琴头上的旋钮用来调节琴弦的音高,琴颈是演奏时按弦的部分,上下琴枕使琴弦在拨弦时产生震动,品丝将琴颈分成不同音高的品格,琴身的音孔可以放大拨弦音量。古典吉他通常使用尼龙弦装配,因为它们的声音柔和、甜美、细腻。
艺术特点
音色
古典吉他以其细腻且多变的音色而闻名,它在多声部演奏方面表现出色,被《音乐辞典》形容为最娇嫩、最细致的乐器之一。有人称钢琴具有“一百种乐器的声音”,但古典吉他的音色变化不亚于钢琴,甚至超越它。古典吉他的六根弦每根都有不同的音色。第一根琴弦清丽透明,第二根明亮丰富,富有抒情性。第三根琴弦柔和含蓄,优美动人。第四根琴弦音色坚实厚重。第五和第六根琴弦音色相似,低沉而丰满,演奏时常一起波动,使整个乐器的音色更立体丰满。
古典吉他的音色变化源于演奏者手指直接触弦,通过调节触弦角度、位置和指甲形状来产生不同的音色。这使得古典吉他的音色分成了五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铜管音色,音色尖锐而嘹亮;第二个区域是木管音色,音色柔和且圆融;第三个区域是弦乐音色,音色柔和温暖;第四个区域是弹拨音色,音色清晰而有力;第五个区域是混合音色,轻轻的弹拨就能产生最大的音量,音色丰富而厚实。古典吉他还可以使用特殊奏法,如大鼓奏法、小军鼓奏法和大管奏法,以达到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效果。
音调
古典吉他的标准定音为E、A、D、G、B、E,从低音(6弦)到高音(1弦)分别记作E、A、d、g、b、e1,实际音高是E1、A1、D、G、B、e,对应的唱名是Mi、La、Re、Sol、Si、Mi。有时为了演奏需要,可以将1弦降为Re,将6弦降为Re,或将5弦降为Sol,或进行其他特殊的调弦。古典吉他的实际音高比记谱低一个八度,或者说记谱比实际音高高一个八度,这种八度移调的特点使得吉他的记谱更简化,但对演奏者几乎没有影响,因为相隔八度的音在听觉上非常相似。
演奏形式
演奏方法
演奏者踩着踏板,将古典吉他抱在怀里,右手弹拨琴弦,左手按压琴弦。演奏者通过右手手指关节的力量来拨动琴弦,触弦瞬间,指甲和指尖共同作用在琴弦上,因此,演奏者可以通过右手的控制来调节古典吉他每个音的音色。不同的演奏方式可以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色,演奏技巧的不同也可以改变吉他的声音效果,演奏者可以直接扫弦,或使用技巧来产生琶音、泛音、圆滑音等音效,营造乐曲的氛围,产生震撼效果,起到衔接作用,或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代表人物和作品
传承与发展
21世纪以来,古典吉他与其他器乐的结合演奏得到了广泛发展。在国外,除创作乐曲之外,便是将古典吉他与其他乐曲结合,宣扬古典吉他,曼努埃尔·玛利亚·庞斯(Manuel María Ponce)创作的《西班牙舞曲主题、变奏与赋格》包含了二十首变奏曲以及赋格曲和前奏曲,在其中运用了单音、琶音、和声、颤音、持续连奏等多种技巧,被演奏家认为这是最具挑战性的巅峰之作。还有出生于里昂吉他天才,朱利奥·雷冈蒂(Giulio Regondi),其创作的《引子与随想》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于1990年出生在塞尔维亚王国的沃金·科切奇,则尝试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改编成古典吉他独奏曲,呈现了近乎完美的演释版本。
在中国,更多的除了创造外,我们也注重将中国民俗传统文化融入古典吉他,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呈现给更多的西方听众。如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用古典吉他演奏琵琶名曲《彝族舞曲》,发行了一张中国风格的吉他专辑《中国素描》;广东歌舞剧院青年吉他演奏家殷飚将中国民乐,琵琶的演奏技法融入进吉他曲中,改编了《夕阳箫鼓》《彝族舞曲》《金蛇狂舞》等歌曲。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王景灝将中国的小调融入其中,学者强久旺青和边巴达瓦也研究着将西藏民歌改编进古典吉他之中,可见古典吉他在中国走的是一条逐渐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2023-10-21
..2023-10-21
..2023-10-21
..2023-10-21
..2023-10-21
..2023-10-22
走近古典吉他.中国知网.2023-10-22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国外历史发展
8-9世纪
16-17世纪
18-19世纪
20-21世纪
中国历史发展
明清
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构造
艺术特点
音色
音调
演奏形式
演奏方法
代表人物和作品
传承与发展
参考资料